金融机构:融资需求有望重回修复通道

● 本报记者 王方圆 余世鹏
中国人民银行5月13日发布数据显示,4月狭义货币(M1)和广义货币(M2)增速有所加速,但社融数据不及预期。业内人士表示,社融数据虽有下滑,但剔除疫情影响表现仍然坚挺。随着后续疫情影响缓和,企业有望加快复工复产节奏。在稳增长、稳信用政策加快落地的背景下,融资需求和信用创造过程有望重回修复趋势。
疫情冲击放缓社融需求
4月融资需求下降的直接原因是疫情冲击。创金合信基金首席宏观分析师罗水星认为,由于疫情冲击,企业的正常生产和居民的正常消费投资融资需求受到影响,同时企业和居民信用创造渠道不畅,放大了融资需求的放缓幅度。
“企业中长期贷款和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政府债券支撑力度有所减弱,这与疫情冲击、大宗商品价格与生产成本高位运行、国际地缘危机、产业链供应链不稳、生产要素短缺等复杂因素有关。”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任涛表示。
积极因素正在累积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疫情逐渐缓和,融资需求制约会随之缓和。为更好实现稳增长、保就业、稳物价的目标,建议政策层面进一步加大托底力度,从而稳定市场主体预期。
“近期相关部门货币调控基调是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各类直达实体的货币政策工具已在不断落实,存款利率下降和前期降准释放的贷款利率下降空间,也将逐渐传导至实体经济。”罗水星表示。
杭银理财认为,随着疫情得到控制,疫情对经济冲击将逐步减弱,居民消费场景有望逐步恢复,企业复工复产将进一步推进。叠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发力,货币政策保驾护航,相关经济活动有望逐步走上正轨,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料持续回升。
任涛表示,需要多措并举缓解实体经济面临的困境,强化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激发实体经济融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机构当前在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融资支持。如,工商银行日前推出30条具体措施,将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行业、企业、个人的支持,不盲目限贷、抽贷、断贷。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1-4月企业贷款利率为4.39%,保持在有统计记录以来的低位。企业贷款利率仍有下行空间,从而为实体经济提供更低成本的资金支持。
0人
- 每日推荐
- 股票频道
- 要闻频道
- 港股频道


- 经济日报 全面辩证看待当前经济形势
- 重磅!全国性稳经济会议召开,李克强:将向12省派出督查组!
- 美联储5月会议:暗示更强劲加息路径,同时也暗示何时结束加息?
- 5月25日机构推荐65只个股
- 投资避险指南:道道全等多家公司将迎来巨额解禁、九联科技股东拟合计减持不超过5.11%股份、贝瑞基因股东拟减持不超6%股份
- 全国稳经济会议召开 向12省派督查组
- 唏嘘!A股退市名单再添两家,涉及3万股东!昔日“电子大王”卖冻肉保壳终失败
- 140家公司获机构调研 博雅生物最受关注
- 韩国发布“K半导体”战略 全球半导体争霸战升温活期理财七日年化2.6%
- 近40家公司遭立案调查 超七成信披违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