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更新持续分解落实 业界呼吁加力财税精准支持

2024-05-23 03:23:25 来源:

  自国务院3月份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以来,全国至少已有27个省(区、市)印发省级方案,地市层面也在逐级落实,一些地方发布了推进具体领域设备更新的文件,政策持续下沉发力。

  设备更新的主体是企业。如何消除制约企业开展设备更新的难点堵点?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行业协会要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同时为缓解部分企业设备更新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财税支持需要更加精准有力,可出台具有短期针对性的税收优惠政策,避免税收优惠政策造成永久性会计差异。

  抓住大规模设备更新机遇

  截至记者发稿时,全国至少已有27个省(区、市)印发落实《行动方案》的省级文件。其中,江苏、浙江两地的省级方案中明确提出,到2027年,全省工业、能源、建筑、交通、农业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30%以上。这一目标比《行动方案》确定增长目标快了5个百分点。上海虽然没有提出量化目标,但也表示要力争到2027年,工业、能源、建筑、交通等十个领域设备更新走在全国前列。

  长三角地区省份表现出了抓住大规模设备更新机遇的浓厚兴趣。江苏省副省长胡广杰表示,将以落实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为契机,实施工业企业技改项目贷款贴息、设立技改项目专项贷款等一系列政策,大力推动钢铁、石化、建材等传统产业先进产能的比重持续提升。

  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军在政策吹风会上表示,浙江是装备制造业大省,抓住大规模设备更新这个机遇,有利于本省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

  山东也提出,到2027年,工业、农业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8%以上。

  有分析认为,经济大省拥有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和较强的经济实力,为设备更新提供了基础和保障。据统计,仅江苏、山东两省,已摸排确定的2024年设备投资需求已超1.4万亿元。

  地方版政策体系正在形成

  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部署了“1+N”政策体系。《行动方案》是“1”,涉及工业、建筑、交通运输、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的具体实施方案是“N”。

  目前,中央层面,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文件、建筑和市政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均已发布,标准提升行动方案也已出台。交通运输、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的实施方案在加紧制定中。省市一级政策也在持续“上新”。

  记者注意到,不少地方已推出工业领域或制造业领域的专项行动计划。一些动作快的地市已推出本地的设备更新行动计划,如江苏昆山、浙江温州、广东韶关等。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总工程师李燕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结合设备更新政策来看,这是对机械行业重大利好的政策,机械行业将成为重要的受益行业。机械行业不仅为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提供制造加工设备,其行业本身也是制造加工设备应用的重要载体,设备更新将对机械行业发展产生直接的促进作用。

  李燕霞表示,企业可能存在观望态度主要原因是对国家支持政策理解不到位,行业供需匹配不明等,行业协会要紧密跟踪国家相关支持政策,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并鼓励产业链各环节协同推动设备更新战略落地。

  “近期昆山市发布的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方案,还有待相关业务部门进一步分解落实,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发挥关键作用。民营企业在推动设备更新工作中希望得到更多财政、税收支持,降低企业生产经营的资金压力。”江苏省昆山市某工业母机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在近期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随着大规模设备更新细化举措逐步落地,重点领域投资力度继续加大,将加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有利于投资稳步扩大。

  财税政策精细化有空间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是提高国民经济循环质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财税金融支持是重要一环。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符金陵此前表示,财政部将从完善税收支持政策、强化财政金融政策联动等方面发力。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已利用资金支持、税收激励、贴息贷款等财税政策支持了部分领域的设备更新,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受访专家一致地认为,要进一步加强资金支持和税收激励力度,加强更具针对性的税收支持政策。

  “现有税收政策的适用范围对设备购置行业、企业类型或设备产品有较多限制,政策力度有限,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副院长田志伟向记者表示,可进一步扩大税收政策的支持范围;适度放宽税前扣除、加速折旧、税收抵扣等税收优惠政策的适用条件。

  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但在专家看来,目前的税收支持政策,与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的适配程度仍待提高。田志伟建议,在税收支持政策适用主体和产品范围扩大的基础上,将技术、能耗、环保等指标,引入税收支持政策的适用条件。同时,可考虑在允许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按照投资额10%进行企业所得税抵免的同时,允许此类设备加速折旧。

  此外,在当前财政收支处于紧平衡的背景下,应该更多考虑出台具有短期针对性的税收优惠政策,避免税收优惠政策造成永久性会计差异。

  上海交通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桦宇认为,财税政策发力加快技术设备更新进程,可以直接提高生产效能,整体提升产业竞争能力。立足长期,还可以针对基础科技研发、“卡脖子”工程、重要领域高科技发展和中长期“补短板”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制定差异化的财税激励和促进政策。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威尔高
  • 东田微
  • 东晶电子
  • 先锋电子
  • 新易盛
  • 中亦科技
  • 华闻集团
  • 康强电子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