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长垣:深耕特色农业产业 赋能乡村振兴

2024-05-23 16:58:5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靠特色。长垣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以特色产业筑牢乡村振兴基石,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培育一批知名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大力推动了农业产业特色化、品牌化。目前,已获批绿色食品22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8个。

  优势农业助力农业绿色化

  “现在,正是水稻育苗的时节,去年我种植的富硒水稻供不应求,今年的种植规模准备扩大到2000亩。”近日,赵堤镇种粮大户师素兰说,黄河湾里的稻米色泽晶莹剔透、口感软筋香甜、富含钙镁锌硒、营养丰富均衡,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

  为做强做大赵堤大米品牌,走产业化发展道路,长垣市把无污染、无公害、绿色、有机大米食品开发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赵堤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积极引导合作社、种粮大户种植优质水稻,通过统一种植、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全力打造“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体系,引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提高组织化程度,以点带面引领农业和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目前,该镇水稻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以上,年产稻谷500万公斤。4家大米加工企业年加工稻谷能力达1000万公斤以上,获得无公害食品认证企业1家、绿色食品认证1家。

  智慧农业助力农业特色化

  “我们以发展绿色农业为主线,采用‘科学+智能’的种养模式,发展五谷杂粮、瓜果蔬菜的绿色种植,致力于打造特色农业田园观光综合体,逐步形成农业产业化品牌。”长垣市华原农场负责人王珍说。

  走进华原农场,6座智能温室整齐排列。在智慧农业技术展示厅,物联网系统、水肥一体机等智能设施一应俱全,温室的温度、湿度和农产品的长势、水肥情况一目了然;集环境生理监控、作物模型分析和精准调节于一体的农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系统和平台,正在监测生产作业情况;农产品溯源系统通过区块链实现产品信息的可溯可信,保障食品安全;在生产管理环节,智能设施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下,管理更加精细。目前,华原农场已完成绿色产品认证12项,有机认证转换产品6项。

  华原农场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农户3678户,获得了“农业产业化省重点龙头企业”“河南省知名农业企业品牌”等多项荣誉。

  近年来,长垣市积极引导农业经营主体申请绿色食品认证和注册商标,创建企业品牌。同时,挖掘出一批具有地域特色优势的农产品积极申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前,已成功申报了河南宏力农业公司的红提葡萄,河南农科兴源农业公司的草莓和紫苏,河南华原农场有限公司的西红柿、辣椒、西瓜和葡萄,河南志情面业的高筋小麦粉,瑞丰家庭农场的香菜,桥丰合作社的无花果,东蒲养殖的鸡蛋等22个绿色食品和金银花、菊花、芝麻油、葡萄、草莓、桃、西瓜、鸡蛋等8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科技服务助力农业产业化

  “这几年,草莓收成节节攀升,这主要得益于省农科院长垣分院给予了草莓种植全程技术指导,草莓种得越来越好,收入越来越高,让我们农民‘刨’出了一条特色种植的‘致富路’。”芦岗乡浆水李村党支部书记庞红军说。河南省农科院长垣分院草莓课题组组建了一支由多名农业科技专家组成的乡村振兴服务团队,安装了水肥一体机、温度湿度监测终端等,全程指导浆水李村农民进行大棚种植草莓,并对他们进行技术培训,确保进行科学、健康种植。

  无独有偶,在方里镇翟疃村的麒麟西瓜种植也成为充实农民“钱袋子”的新产业300832)。该村将经过培植的科研新品种“翟疃麒麟瓜”确定为整合村级产业资源的优势产业,按照该村“一村一品”的战略计划和方案,流转土地350多亩,搭建120余亩西瓜大棚,采用全生育期大棚覆盖、滴灌施肥,采摘期由5月初持续到8月底,年产值350余万元,翟疃村集体经济收益30余万元,“翟疃麒麟瓜”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长垣市通过实施科技助力品牌农业发展行动,将品牌强农与农科院“院县共建”“四优四化”等工作紧密结合,加强品种引进、品种培育、示范推广、科技下乡等工作,助力长垣市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

  如今,长垣市农业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正在向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转变,特色产业正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质增速,赋能乡村振兴。(李俊彦张雪岩)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威尔高
  • 东晶电子
  • 先锋电子
  • 北京科锐
  • 中亦科技
  • 晨丰科技
  • 长城电工
  • 剑桥科技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