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采煤沉陷区 隆起绿色能源高地

2024-05-27 02:25:03 来源:

  初夏阳光普照,在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采煤沉陷区的湖面上,时代绿能兖州光伏电站的数十万块光伏板,源源不断地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据时代绿色能源有限公司生产经理周保建介绍,今年1月,时代绿能兖州一期250MW光伏发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二期工程计划于今年8月建成并网。项目全部投产后,每年可提供“绿电”6.9亿度,节约标煤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29.8万吨。

  济宁位于山东省西南部,煤炭资源丰富,累计探明煤炭储量151亿吨,占全省53.8%。但长期开采留下了一块块“生态伤疤”,当地累计形成塌陷地69.25万亩,占全省的50%以上。如今,借助光伏发电项目,采煤沉陷区的生态劣势正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

  走进位于济宁市微山县夏镇街道的微山湖滨田园现代农业园,树木葱茏、群鸟竞翔,一派生机勃勃的田园景象。难以想象,这里曾是积水严重、荒草丛生的采煤沉陷区。

  当地采用“渔光互补”模式,在采煤沉陷区建设集光伏发电、渔业养殖、生态修复于一体的光伏电站,推进特色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国网济宁供电公司市场营销部工作人员董文秀说,渔光互补光伏发电站利用高架桩基,将光伏组件布置在湖面上发电,湖里则投放喜阴的蟹、虾、鱼等。一方面,太阳能电池板的架设,使水体温度得到有效控制,可提高鱼虾的生长速度和产量;另一方面,水体可冷却光伏组件及电缆,有效提高发电效率。

  “和传统的光伏电站相比,‘渔光互补’光伏电站建在鱼塘水面上,温度、湿度和通风等条件大不一样,需要对发电组件的负载、负荷进行密切监测。”董文秀说,以前各项指标需人工监测,现在通过数字大屏幕就能实时查看。一旦负载、负荷发生异常,数字化监控设备就会发出警报,第一时间处置。

  这种“一湖两用、渔光互补”的创新方式,不仅解决了光伏发电项目用地难题,还形成了多赢的局面。当地用足用活各类扶持政策,吸引村民进园区打工,既得土地流转收益,又得工资收益。夏镇街道大刘庄村村民张松说,村里有70多人在园区里打工,人均年增收5000多元。

  去年,山东印发《鲁西南采煤沉陷区“光伏+”基地规划建设方案(2023—2030年)》,规划建设鲁西南大型光伏基地,总规模600万千瓦左右。山东省能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绿色能源正带动采煤沉陷区“阳光”转型,实现光伏开发、特色种养业、生态治理修复融合发展。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威尔高
  • 东晶电子
  • 先锋电子
  • 北京科锐
  • 中亦科技
  • 晨丰科技
  • 长城电工
  • 剑桥科技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