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和智能:打造地铁巡检新模式,为智慧轨交注入新质力量

2024-06-21 18:31:20 来源: 亿嘉和官微

  北京-南京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暨高峰论坛

  YIJIAHE ROBOT

  盛夏六月骄阳似火,智能高科落地见成效。2024年6月,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主办,南京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地铁’)联合主办的 “2024北京-南京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暨高峰论坛”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各地城市地铁集团代表、相关企业负责人、上下游供应商及热心市民一同参观。亿嘉和603666)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嘉和’)—江苏宁和智能交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和智能’)携新一代车辆智能巡检机器人TR100 等多款机器人亮相,展现了其在智能科技领域的优秀实力。

  01

  新一代车辆智能巡检机器人发布,

  逐步打造地铁立体巡检模式

  在宁和智能展区,人头攒动,吸引了众多行业专家和参展者的目光。展区内,新一代车辆智能巡检机器人、室内巡检操作机器人、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智慧共享充电系统、清洁机器人等多款智能产品,在展区内依次排开,它们不仅具备高度智能化的特点,还能在多种环境中稳定运行,展现了亿嘉和、宁和智能在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地位。

  工作人员向参观者详细介绍了其中一款机器人 ——新一代车辆智能巡检机器人TR100。四四方方的底座,灵活摆动的“手臂”……别看它外表呆萌可爱,却身怀绝技。宁和智能副总经理展晓义介绍,以往地铁夜间停运后,检修工人将对车辆底部进行巡检,工作环境差、效率低、质量难控制。新一代车辆智能巡检机器人采用自主导航、多自由度柔性协作机械臂、高清光学成像、图像模式识别技术等技术,实现对车底关键检修点进行3D高清成像,智能判断车底关键部件异常状态,实现替代人工巡检,提升运营管理效能。据悉,新一代车辆底智能巡检机器人TR100具备三大优势:一是天地导航,定位更精准;二是组合相机,高效又清晰;三是结构轻巧,灵活又节能。

  车辆智能巡检机器人、隧道巡检机器人、室内巡检机器人等多款产品,正在或即将服务于南京地铁多个场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逐步打造轨道交通立体巡检模式。

  02

  打造 “数智人+自然人”车辆巡检新模式

  宁和智能始终坚持“数智人+自然人”协作新模式,开展地铁车辆巡检工作。在南京地铁1号线小行车辆段,车辆智能巡检机器人与360°智能检测系统开启协作模式,巡检过程经历了三阶段,最终形成分级巡检模式:360°智能检测系统每2日完成一轮电客车“快扫”作业;智能巡检机器人每4日完成一轮电客车“普检”或“精检”;自然人每4日完成一轮电客车全面检查,“简单说来,就是每列车第一天由自然人巡检,第二天由360°系统开展巡检,第三天由机器人开展巡检、自然人进行专项检查,第四天由360°系统开展巡检。”展晓义介绍。目前,南京地铁与宁和智能合作建立专业团队,从硬件、算法、运用情况、运用场景等方面入手,多维度开展“数智人”各项点巡检能力合格评定工作。

  随着 “数智人”逐步融入车辆维保工作,南京地铁1号线正线故障率持续下降、服务可靠度保持攀升。据南京地铁统计,2023年至今年,正线故障率明显下降,服务可靠度显著提升。

  03

  打造轨道交通高质量合作新模式

  南京地铁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始终致力于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亿嘉和作为特种机器人领域的主板上市公司,具备机器人、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和人才积累,具有较强的供应链能力、制造能力、市场开拓能力。两家企业强强联合,为宁和智能的发展提供了科技保障。宁和智能将充分利用亿嘉和在智能机器人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南京地铁在轨道交通领域的运营经验,自主研发出更多款应用于交通领域的智能检测机器人,为交通安全出行提供有力保障。

  2023年10月,宁和智能正式成立。宁和智能始终坚持以智能技术发展为核心,致力于推动轨道交通运维智能化的发展,宁和智能在轨道交通智能巡检机器人领域的成功应用,也为中国轨道交通智能运维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宁和智能未来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为中国轨道交通行业的智能化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关于宁和智能

  江苏宁和智能交通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为轨道交通行业运营和维修维护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与配套服务,包括轨道交通运营和维护相关的智能机器人、智能化装备及相关智能化平台等解决方案的设计、研发、制造、销售、集成、服务。

  未来,宁和智能将聚焦于车辆运维、车站运维、工务运维、供电运维等领域,立足城市轨道交通,拓展高铁的场景应用,逐步丰富产品体系,打造成为国内智慧轨道交通领域的头部服务商。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小牛诊股诊断日期:2024-06-29
亿嘉和
击败了24%的股票
短期趋势弱势下跌过程中,可逢高卖出,暂不考虑买进。
中期趋势
长期趋势已有95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5415.67万股,占流通A股26.23%
综合诊断:近期的平均成本为15.89元。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投资者可加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