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延平区创新完善小额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

2024-10-14 09:52:17 来源: 中国改革报

  今年1月,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创新打造限额以下工程管理“云”平台,用数字平台对小额工程实行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监管,在有效减少“微腐败”的同时,不断提升小额工程安全纳管质效,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相关经验做法入选福建全省深化拓展“三争”行动典型案例,获全省推介。

  搭建数字平台赋能工程项目建设

  一体统管。聚焦100万元以下或500平方米以下房屋市政小散工程,新增农村自建房、老旧小区改造等工程项目纳入工程管理“云”平台统一监管,并围绕“高效处置一件事”,覆盖项目开工审批、职责分工、项目执行情况、合同履约评价等关键环节,对每一个小额工程从项目立项到交付使用实行信息化监管,反向提升参建方管理人员到岗率,减少“微腐败”发生。

  智能审批。整合多部门资源,对项目招标全周期在线管理,实行全程网上申报、网上审核、网上公开信息、现场直播摇号,实现业主单位网上申报、查阅,政府职能部门网上阅办,简化环节20多个,最大限度压缩工程造价、节省时间与人工成本。

  链通数据。打造日常的大屏端、PC端、移动端三端联动的管理模式,汇聚展示辖区所有小型工地的相关数据,提供数据分析、风险预警等智能化服务,将延平区“限额以下”建设工程管理平台、南平市工程监管微信小程序信息互联,通过一部手机随走随录,满足不同项目角色的操作需求,实现了数据的“一次填报、一键查询、多方共享、全程互动”。

  加强过程监管严控工程质量品质

  核查“把脉”。探索工程质量核查模式,依据施工设计规范、技术标准、质量动态管理及安全监督工作等规程规定,按照项目类型、施工进度制定关于项目管理人员履职、工程质量、工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等10套业务问卷,采取简易式答题形式逐项核查,将核查情况及时录入系统,为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数据支撑。

  预警“开方”。建立工程质量预警体系,整合分析录入信息数据,通过对数据的筛选、检索、分类、比对、汇总,形成各项数据可视化展呈,“数字化”诊断相关指标异常情况,动态生成工程质量监督分析报告,以短信形式将相关安全隐患“点对点”推送整改“处方”至行业主管、业主、施工、监理,要求限期整改,实现对项目安全风险的智能分析、智能预警,打造从“把脉问诊”到“对症开方”工程质量全链条“诊疗”体系。

  反馈“复诊”。对预警提醒的隐患,通过发放督导意见书、整改提示函、监理通知书等方式督促整改,由业主单位督促施工单位限期整改、拍照上传反馈,属地监管部门现场核验,行业主管部门进行检查、指导校验。对限期整改不到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工程,依法对责任单位和个人采取约谈、记录不良行为、通报批评、行政处罚等综合措施进行处理,推动排查出的隐患真正清零到位。

  强化机制建设筑牢工程安全防线

  建立“五方”联动监管机制。设置“安全员”岗位,实施“行业主管、业主、属地、施工、监理”的“五方”联动监管,完善日常检查和抽查检测相结合的质量监督检查机制,按照属地、业主方一月1次、监理方一月3次、施工方一周1次,行业主管方随机抽查,明确人员、质量、安全、特种作业、消防、文明施工等6类工程建设运行管理问题处置责任,把管理精准落实到细枝末节,确保工程质量日常监督运行有效。

  健全数据追溯服务机制。建立工程项目电子档案,保存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建设过程的相关数据和视频资料信息,形成一套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信息链条,为建设工程监管部门提供辖区内在建项目数据追溯服务,实时监测工程项目的各项数据,有效降低项目风险。

  完善立体评价机制。通过“业主自评、属地互评、监理评审”3种方式,将建筑工程区域质量综合评价、建筑工程实体质量评价、用户满意度评价等评价指标体系贯穿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设置优良、合格、不合格三级标准,对工程质量进行等级划分,将评定结果纳入信用档案。对于评定为优良的工程,给予表彰和奖励,在全区推广经验做法;对于评定为不合格的工程,必须限期整改,直至达到合格标准;对于不履行合约、工程质量不达标、不遵守行业规范、有违规等问题的企业,列入负面清单管理,通报相关行业部门予以处置。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有研新材
  • 科大讯飞
  • 供销大集
  • 金桥信息
  • 中国卫通
  • 启明信息
  • 世纪鼎利
  • 日出东方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