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市均纳入国家城中村改造政策支持范围
1月14日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干字当头 勇挑大梁”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对于山东如何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麻鹏飞在会上表示,目前,山东16个设区市都已经纳入国家城中村改造政策支持范围,各市正在研究提出一批比较成熟的项目申报纳入国家2025年支持计划。
孟杰 济南报道
去年新建商品房
网签面积全国第一
据介绍,2024年,山东研究制定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举措,指导各市因城施策、靶向发力,常态化组织房交会、推介会、群团购等活动,打好促进住房消费“组合拳”。大力推进高品质住宅建设,公布两批111个“好房子”试点项目,市场信心有效提振、企稳迹象更加明显,全年新建商品房网签9659.2万平方米,保持全国第一。聚焦群众关切,2024年,山东集中解决棚改回迁安置问题,建成交付安置住房33.6万套,35个县(市、区)实现问题项目清零。大力开展房地产领域违规违约问题专项整治,全省1523个“白名单”项目获银行授信3186亿元、落地融资2360亿元,保交楼保交房年度目标全面完成。聚焦住房保障,2024年,山东持续加大对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群体的保障力度,推动城中村改造开工安置住房30.7万套,惠及470个城中村、20.5万户群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9.7万户,累计投入使用保障性租赁住房5.49万套(间),近20万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2024年,山东城乡建设水平持续提升。通过实施城市更新行动,160个片区综合更新改造项目建设,完成投资817亿元。老旧小区改造开工70万户,加装电梯1551部。完成建筑和市政设施领域设备更新4.6万台(套)。新改建城市道路1013公里、供排水管网2823公里,建成综合管廊27.8公里,新增海绵城市145平方公里,全年完成城建投资超过1500亿元。2024年,山东不断加大村镇建设力度,深入开展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动态管理试点镇重点项目库,入库项目910个、完成投资1007亿元。加快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配套管网达1.1万公里。2024年,山东全面加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制定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活化利用项目准入正负面清单,出台历史建筑利用、修缮标准导则,20座名城、49个名镇、71个名村、60片街区实现规划全覆盖,2187处历史建筑挂牌率、建档率100%。加强传统村落动态保护管理,5个县(市、区)纳入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552个传统村落实现保护发展规划全覆盖。
全年开工城中村改造
安置住房30.7万套
据介绍,2024年,山东共有济南、青岛、淄博、烟台、临沂5市211个项目纳入国家政策支持范围,涉及安置居民20.4万户、安置住房29.2万套。在推动城中村改造工作中,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城中村改造工作,组建省、市工作专班,形成上下贯通、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经省政府同意,印发了全省城中村改造工作推进方案,指导有关城市制定市级配套措施11个,为城中村改造工作提供政策支撑。在资金方面,2024年,山东共争取中央城中村改造专项补助10.4亿元、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692.1亿元,居全国前列。据统计,2024年,全省已开工城中村改造安置住房30.7万套,开工率105.1%,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麻鹏飞介绍,目前,山东16个设区市都已经纳入国家城中村改造政策支持范围,各市正在研究提出一批比较成熟的项目申报纳入国家2025年支持计划。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将按照成熟一批、推进一批的原则,加大对项目审核把关力度,争取更多符合条件的项目能够获得国家政策支持。在筛选项目时,将重点关注两个方面:一方面,群众改造意愿强烈、安全隐患比较突出;另一方面,“一项目两方案”比较成熟,也就是说,第一,征收安置方案要做得扎实,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第二,资金平衡方案能够做到项目总体平衡,避免新增地方债务风险。同时,按照国家要求,加大对货币化安置方式的支持力度,鼓励群众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要来选择合适的房子,减少或者不用在外过渡,能够直接搬入新居。
今年将新增绿色建筑
1亿平方米以上
山东是传统建筑业大省。近年来,山东聚焦产业做大做强做优,推进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2024年前三季度,全省建筑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好于全国2.9个百分点、拉动全省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
致力于建筑业转型升级,全省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431万平方米,大力发展智能建造,推进1个国家级和4个省级试点城市建设,打造试点企业100家、项目102个,全面推广绿色建筑,建成绿色建材采信和数字化管理平台,打造新型建筑工业化全产业链链主42家,新开工装配式建筑4645万平方米,新增绿色建筑1.58亿平方米。
加快完善住建领域科技人才产业创新体系,鼓励引导建筑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创新人才培养,聚力突破“卡脖子”技术,加快带动行业发展。大力发展智能建造,支持国家级、省级试点城市加快建设,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开展智能建造场景应用和适宜技术推广,加快培育智能建造产业生态。更大范围推广装配式建筑,加强装配式建筑全过程管理,健全新型建筑工业化链主制,梳理绘制产业图谱,提高产业链韧性,发展新质生产力。
积极推广绿色建材,落实国家政府采购支持政策,建立绿色建材应用闭环管理机制。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严格执行城镇新建居住建筑83%节能设计标准,发布实施公共建筑78%节能设计标准,统筹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全面提高绿色建筑品质,大型和国有资金投资公共建筑、高品质住宅和城市新区新建民用建筑,按照二星级及以上绿建标准建设,2025年新增绿建1亿平方米以上,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81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