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家券商IPO业务颗粒无收 利润压缩上市饭难吃

2018-06-12 02:41:44
来源: 时代周报
证监会在IPO上的严审是必然的,也是好事,短期之内看到的券商投行业务减少、市场直接融资比例下降等问题,是A股市场对过去问题的修正,而接下来在IPO审核上只会更严,不会放松。

时代周报记者 吴平 罗仙仙 发自广州、深圳

“现在投行IPO都不怎么做了。”在华东地区一家券商投行部工作4年的冯浩(化名)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的第一句话便如是表示。

据Wind数据,今年1-5月,共有42家保荐机构参与了IPO的首发保荐,38家券商没有IPO项目上会,另有9家券商上会项目出现全否。这意味着,47家券商在今年尚未在投行IPO业务上开张,而冯浩所在工作的券商正是其中之一。

冯浩向时代周报记者解释,“目前公司储备正在辅导备案期的IPO项目就5个,我部门负责的只有1个,现在能达到上市标准的企业对券商的牌子比较在意,现在都在想办法做新三板和债券承销的项目”。

今年IPO进入严审,截至5月底,发审委共审核了109家企业的首发申请,成功过会53家,通过率为48.62%;终止审查企业136家,而去年全年终止审查的企业数仅134家;新申报企业36家,去年同期新申报企业有307家,同比下降88%。

另一方面,IPO总体融资规模也明显低于去年同期,以发行日计算,今年A股IPO募资规模达494.47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368.04亿元下降63.9%。IPO“堰塞湖”显著改善,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307家,这一数据与此前五六百家的排队情况已有明显减少。

“证监会在IPO上的严审是必然的,也是好事,短期之内看到的券商投行业务减少、市场直接融资比例下降等问题,是A股市场对过去问题的修正,而接下来在IPO审核上只会更严,不会放松。”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国家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左晓蕾在电话采访中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IPO大小年

1990年是IPO的起始之年。Wind数据显示,当年有7家企业上市,首发募集资金总计2.35亿元,随后,伴随中国经济蓬勃发展,IPO市场也不断井喷。到了1993年,就有107家企业IPO,募集资金达到129.8亿元。

IPO年度的首发企业数量与首发募集资金总额,随着年份不同,呈现出很强的周期性,有明显的大小年之分。

据Wind数据,2000年就是IPO大年,当年IPO企业数量达到133家,募集资金达到805亿元,而此前3年和此后3年,年度募集资金总额都维持在500亿元上下;2007年又是一个IPO景气度飙升的年份,当年IPO企业数量达到126家,募集资金总额达到惊人的4770亿元,而此前年份的这一数字,最多为2006年的1300亿元左右,大部分是几百亿元的规模。

在2010年,IPO历史上达到了募集资金规模的最高点,当年实现IPO企业总计348家,首发募集资金规模达到4885亿元;过去的2017年则是IPO历史上IPO企业数量的最高点,当年实现IPO企业总计438家,为历史最高峰,首发募集资金也达到2301亿元,属于最高的年份之一。

而IPO历史上,最惨的年份,则为2005年和2013年。Wind数据显示,2005年,IPO企业数量仅为14家,首发募集资金规模也仅为52亿元,远低于前后年份的100家、几百亿元规模;2013年则更是IPO冰点,由于政策原因,IPO暂停,当年IPO企业数量仅为2家,首发募集资金规模为0。

也正是2013年,券商投行部门遭遇“寒冬”。据了解,当年中金公司表示裁员10%、中信证券宣布取消保荐代表人,招商证券、国泰君安等多家大投行最终都采取了裁员、降薪等方式缩减成本。

今年似乎是迎来了IPO的第三个低谷。截至2018年6月5日,IPO企业数量仅为54家,首发募集资金也仅为519亿元;而2017年、2016年、2015年全年的IPO企业数量则分别为438家、227家、223家,首发募集资金规模则分别为2301亿元、1496亿元、1576亿元。

从通过率来看,2018年更是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今年1月至6月5日之间,A股IPO通过率进一步下降到50.48%,证监会总计审核了105家企业,其中有40家未通过。而这一数字在2017年全年为70.33%;在2016年、2015年、2014年分别为91%、94%、89%,在2000-2009年期间整体计算为84%,在1990-2018年期间整体计算为86.86%。

在2015-2017年的三年内,IPO加速审核,券商投行部门扩充人员。证券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保荐代表人队伍自2016年以来大幅扩容,到今年5月人数已从2016年年初的2781人增至3585人。这意味着,在IPO严审的趋势下,部分的券商投行部门将出现“无米下锅”的情况,而庞大的保荐人队伍将面临公司裁员、失业的窘境。

冯浩说,“但现在公司没有裁员降薪的消息,因为本身在IPO上的投入就不大,不过投行部门的转型是肯定的,其间也会有人走”。

对于券商投行出现经营惨淡的情况,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认为,这是投行尚未理清自身角色而必定要吃的苦,“之前投行部通过粉饰公司的财报、业绩等完成保荐上市,尤其是在创新板,中小企业有‘创新’‘科技’的标签就能上市,但上市后有不少公司出现第一年盈利持平、第二年亏损、第三年被带上‘*st’,这些问题里券商投行是有责任的”。

“券商投行部应该起培育和提供方案的财务顾问作用,使企业能向上发展达到上市的标准,而不是粉饰招股书来打上市政策的‘擦边球’。”左晓蕾补充说,“IPO严审之下,券商的投行部应该反思、调整保荐模式和财务顾问的能力,而不是等着什么时候政策放松。”

“上市饭”利润下降

根据Wind数据,中国证券市场创立以来,截至2018年6月5日,成功推荐公司上市(承销家数)最多的是国信证券,总计承销了238家公司;其次是广发证券、国泰君安证券、中信证券,分别承销了214家、190家、189家公司上市。

但在推荐企业上市这个生意上,赚钱最多的还是中信证券莫属。截至2018年6月5日,中信证券在发行费用排名上占据第一位,总计90.69亿元;其次是中金公司,为73.18亿元;第三为国信证券,总计69.16亿元。

但中信证券近些年却有下滑趋势,在2017年承销家数排名中已下滑到第五位,总计承销了10家企业,而广发证券却以总计承销18家企业排名第一;2018年以来中信证券略有恢复,承销家数总计6家,发行费用总计3.07亿元,均位列行业第一。而在通过率上,中信证券在自中国证券市场创立以来,在审核公司家次超过100家的证券公司中,以93.72%的通过率为券商最高,国信证券紧随其后,为93.28%。但最近一年,中信证券表现下降明显,在近12个月内其通过率已经下降到75%。

与之相对相应的,中信证券投资银行业务的营业利润由2015年的27.26亿元下滑至2016年的24.74亿元,到2017年仅为18.16亿元,而毛利率也处于不断下滑趋势,在2015-2017年分别为60.29%、47.11%、45.38%。

对于中小型券商投行业务的情况,冯浩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自家公司属中小型券商,在股权融资基础较差,去年完成一单首发上市的项目都算是突破了。”

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131家证券公司2017年有120家实现盈利,在证券承销与保荐业务净收入为384.24亿元;而在2016年,129家证券公司有124家实现盈利,证券承销与保荐收入为519.99亿元。

在今年IPO开启严审,除了“重伤”券商投行部外,Pre-IPO也随着IPO通过率的下降而降温。“私募基金参与公司上市的‘最后一公里’,这样的投资对企业的发展是没有意义的,只是逐利的行为,利润空间下降了,自然就有退出了。”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表示。

私募基金中,达晨创投管理的基金的产品最好卖,在去年年初管理基金总规模就达到200亿元。据公开资料,达晨创投在2017年5月就在累计参与投资的385个项目获得56个IPO,IPO比率高达14.5%,去年达晨创投投资的企业上市的有18家。但今年以来,达晨创投则一改之前关注实业的投资风格,转向互联网、医疗设备、大数据等。

达晨创投董事长刘昼在近期的文章中表示,“在IPO从严审核常态化下,不少带病排队IPO企业纷纷撤材料,其中一大批有PE/VC投资,另外拟报材料企业也逐步放缓申报脚步”。

另外,在今年新上市的54只个股中,平均涨幅只有不到8天,超过10个涨停板的个股只占其中的26%。与此同时,近两月新股中,多只个股均已出现价格倒挂,更有部分次新股已跌破PE入场价,PE机构的收益大幅缩小甚至出现亏损。

左晓蕾认为,在IPO严审下,Pre-IPO这样方式逐利的私募基金受挫了也是好事,“私募基金该是思考股权投资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期的,甚至是催促企业加速上市而故意粉饰上市材料导致企业‘虚胖’发展的”。

据投中信息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8年一季度,中国VC/PE机构完成募集的基金共103只,同比下降54.82%;完成规模110.3亿美元,同比下降74.85%。募集态势持续低迷,私募股权投资的热情冷却在即。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实探小米汽车门店:有店员电话打到停机,少量现车将在发布会后交付
洗地机市场份额领先背后,添可产品故障频出引用户不满
西麦食品:从燕麦片到大健康 创新型传统企业“三十而立”
419批次空调抽检报告:康佳、新飞、申花等品牌上黑榜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