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轮胎业最大并购案落幕 双星集团未来仍面临两大挑战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轮胎业最大并购案落幕 双星集团未来仍面临两大挑战

对于双星集团来说,收购完成后除了规模大,未来依然面临两个巨大的挑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随着青岛双星(000599.SZ)控股股东收购韩国锦湖轮胎完成交割,中国轮胎业最大并购案终于落幕。

按照2016年全球轮胎75强排行榜,锦湖轮胎排名第14位,双星轮胎名列第34位。如果并购成功,二者销售额相加,青岛双星将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轮胎生产商,还将跻身全球前十名。

青岛双星此前在4月份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双星集团及其子公司星微韩国株式会社(下称星微韩国)与锦湖轮胎及其债权人代表韩国产业银行达成协议,星微韩国将投资6463亿韩元(约38.5亿元人民币),以5000韩元/股认购锦湖轮胎发行的约1.29亿股普通股,占后者发行后总股本的45%,成为后者的控股股东。

根据青岛双星7月9日发布的公告,交易各方已在7月6日按照协议约定完成标的股权的交割。公告称, 星微韩国已按照协议向锦湖轮胎支付股权交易价款并拥有锦湖轮胎45%的股份,双星集团正式成为锦湖轮胎控股股东。

根据青岛双星此前在披露信息中的描述,锦湖轮胎具有58年历史,是韩国第二大轮胎生产商,曾排名全球第十大轮胎企业,其主要产品是轻卡胎和乘用车胎。锦湖轮胎目前全球设计产能约为6000万条,分布在全球8家轮胎生产工厂,其中在韩国3个、在中国3个,另外两家分别在美国和越南。锦湖轮胎在全球拥有五个研发中心,两个布局在韩国,其余在美国、德国、中国。

从产品结构来看,双星的主要优势在全钢胎,而锦湖优势在半钢胎,因此,收购完成后有助于实现产品的协同效应。

尽管如此,对于双星集团来说,收购完成后除了规模大,未来面临的两大挑战依然非常艰巨。

挑战之一是,整体上中国汽车市场的长期增长潜力问题。中国的汽车市场在2013年已经达到市场发展的顶峰了,之后就一直稳步回落。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数据,中国6月份广义乘用车销量171万辆,同比下降3.7%。

这进而影响了轮胎的市场表现。宏观数据显示,中国市场的狭义乘用车(包括轿车、MPV和SUV)销售量和子午线轮胎外胎的增长逐步放缓,市场需求逐渐产生了“天花板”。这是双星集团收购锦湖轮胎后,势必要面对的问题。二者如何通过产品协同扩大中国市场乃至海外市场份额,都会是非常艰巨的挑战。

2008年以来,国内市场狭义乘用车销售的增长情况。数据来源:Wind
2007年以来,国内市场子午线轮胎外胎产量的增长情况。数据来源:Wind

挑战之二则是同业竞争问题。上市公司青岛双星与其控股股东在产品上存在同业竞争问题,这一问题存在多年,在本次并购中也为被并购方所担忧。

根据青岛双星最新披露,为解决股份交割后双星集团子公司与上市公司的潜在同业竞争,双星集团承诺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前提下,在项目交割完成后不超过5年的时间内,通过包括但不限于资产注入等方式消除双星集团子公司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同业竞争。

通过如此漫长的时间解决同业竞争,未来是否存在变数并不可知,这将为双方的协作留下不和谐的伏笔。

实际上,早在2017年初,青岛双星的控股股东双星集团就有意收购锦湖轮胎,但是因为种种因素未能达成目标。2016年末,青岛双星曾出资人民币9亿元,与青岛国信资本投资公司、青岛国际投资公司、青岛国投得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青岛国信创新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发起设立一家产业并购基金——青岛星微股权投资基金中心(下称星微基金)。

根据公开披露的信息,到了2017年1月份,星微基金内部审议通过了参与收购锦湖轮胎42.01%股份的项目,并向卖方投资银行瑞信提交了报价。随后不久,星微基金被选为“韩国锦湖轮胎株式会社债权人出售42.01%股份项目”的优先协商对象。

不过,根据经济观察网的报道,这一蛇吞象式的跨国并购从一开始就遭到了包括政治因素、工会阻挠等各种障碍,直至2017年9月戛然而止。

但是,谁能想到半年后,2018年3月,本已终止的谈判竟起死回生。根据青岛双星董秘刘兵向经济观察网透露的信息,中国市场对于韩国锦湖轮胎挽回业绩下滑的颓势至关重要。这也是双方并购谈判得以重启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开拓出中国市场,也就解决了锦湖轮胎的最大问题”。

由此可以预见,开拓中国市场是双星集团并购锦湖轮胎后的重要事项。不过,由于同业竞争的存在,这就给收购后两家公司的进一步整合提出了挑战。

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青岛双星与锦湖轮胎在海外看上去产品协同,实际上在管理、业务开拓等多方面都还面临挑战,尤其中国市场的竞争。然而,解决同业竞争首先就要花费5年的时间,这给并购后双星与锦湖的合作留下了很多变数。

二级市场对于此次并购看法并不积极。4月10日宣布并购消息以来,青岛双星股价大幅下跌,迄今跌幅接近20%。7月9日,该公司股价高开低走,收于4.81元。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轮胎业最大并购案落幕 双星集团未来仍面临两大挑战

对于双星集团来说,收购完成后除了规模大,未来依然面临两个巨大的挑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随着青岛双星(000599.SZ)控股股东收购韩国锦湖轮胎完成交割,中国轮胎业最大并购案终于落幕。

按照2016年全球轮胎75强排行榜,锦湖轮胎排名第14位,双星轮胎名列第34位。如果并购成功,二者销售额相加,青岛双星将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轮胎生产商,还将跻身全球前十名。

青岛双星此前在4月份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双星集团及其子公司星微韩国株式会社(下称星微韩国)与锦湖轮胎及其债权人代表韩国产业银行达成协议,星微韩国将投资6463亿韩元(约38.5亿元人民币),以5000韩元/股认购锦湖轮胎发行的约1.29亿股普通股,占后者发行后总股本的45%,成为后者的控股股东。

根据青岛双星7月9日发布的公告,交易各方已在7月6日按照协议约定完成标的股权的交割。公告称, 星微韩国已按照协议向锦湖轮胎支付股权交易价款并拥有锦湖轮胎45%的股份,双星集团正式成为锦湖轮胎控股股东。

根据青岛双星此前在披露信息中的描述,锦湖轮胎具有58年历史,是韩国第二大轮胎生产商,曾排名全球第十大轮胎企业,其主要产品是轻卡胎和乘用车胎。锦湖轮胎目前全球设计产能约为6000万条,分布在全球8家轮胎生产工厂,其中在韩国3个、在中国3个,另外两家分别在美国和越南。锦湖轮胎在全球拥有五个研发中心,两个布局在韩国,其余在美国、德国、中国。

从产品结构来看,双星的主要优势在全钢胎,而锦湖优势在半钢胎,因此,收购完成后有助于实现产品的协同效应。

尽管如此,对于双星集团来说,收购完成后除了规模大,未来面临的两大挑战依然非常艰巨。

挑战之一是,整体上中国汽车市场的长期增长潜力问题。中国的汽车市场在2013年已经达到市场发展的顶峰了,之后就一直稳步回落。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数据,中国6月份广义乘用车销量171万辆,同比下降3.7%。

这进而影响了轮胎的市场表现。宏观数据显示,中国市场的狭义乘用车(包括轿车、MPV和SUV)销售量和子午线轮胎外胎的增长逐步放缓,市场需求逐渐产生了“天花板”。这是双星集团收购锦湖轮胎后,势必要面对的问题。二者如何通过产品协同扩大中国市场乃至海外市场份额,都会是非常艰巨的挑战。

2008年以来,国内市场狭义乘用车销售的增长情况。数据来源:Wind
2007年以来,国内市场子午线轮胎外胎产量的增长情况。数据来源:Wind

挑战之二则是同业竞争问题。上市公司青岛双星与其控股股东在产品上存在同业竞争问题,这一问题存在多年,在本次并购中也为被并购方所担忧。

根据青岛双星最新披露,为解决股份交割后双星集团子公司与上市公司的潜在同业竞争,双星集团承诺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前提下,在项目交割完成后不超过5年的时间内,通过包括但不限于资产注入等方式消除双星集团子公司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同业竞争。

通过如此漫长的时间解决同业竞争,未来是否存在变数并不可知,这将为双方的协作留下不和谐的伏笔。

实际上,早在2017年初,青岛双星的控股股东双星集团就有意收购锦湖轮胎,但是因为种种因素未能达成目标。2016年末,青岛双星曾出资人民币9亿元,与青岛国信资本投资公司、青岛国际投资公司、青岛国投得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青岛国信创新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发起设立一家产业并购基金——青岛星微股权投资基金中心(下称星微基金)。

根据公开披露的信息,到了2017年1月份,星微基金内部审议通过了参与收购锦湖轮胎42.01%股份的项目,并向卖方投资银行瑞信提交了报价。随后不久,星微基金被选为“韩国锦湖轮胎株式会社债权人出售42.01%股份项目”的优先协商对象。

不过,根据经济观察网的报道,这一蛇吞象式的跨国并购从一开始就遭到了包括政治因素、工会阻挠等各种障碍,直至2017年9月戛然而止。

但是,谁能想到半年后,2018年3月,本已终止的谈判竟起死回生。根据青岛双星董秘刘兵向经济观察网透露的信息,中国市场对于韩国锦湖轮胎挽回业绩下滑的颓势至关重要。这也是双方并购谈判得以重启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开拓出中国市场,也就解决了锦湖轮胎的最大问题”。

由此可以预见,开拓中国市场是双星集团并购锦湖轮胎后的重要事项。不过,由于同业竞争的存在,这就给收购后两家公司的进一步整合提出了挑战。

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青岛双星与锦湖轮胎在海外看上去产品协同,实际上在管理、业务开拓等多方面都还面临挑战,尤其中国市场的竞争。然而,解决同业竞争首先就要花费5年的时间,这给并购后双星与锦湖的合作留下了很多变数。

二级市场对于此次并购看法并不积极。4月10日宣布并购消息以来,青岛双星股价大幅下跌,迄今跌幅接近20%。7月9日,该公司股价高开低走,收于4.81元。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