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药企密集砸重金研发肿瘤靶向药物

2018-09-25 17:45:22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张雪

  上证报讯(记者 张雪)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癌症的发病人次最多的国家。与此同时,国内的肿瘤靶向药物研发近年来也取得突出进展,靶向新药研发成为企业追逐热点。考虑到研发成本、成功率和政策等因素,国内企业研发扎堆情况较为突出,EGFR、HER2等热门靶点已有过热苗头。这是记者从日前闭幕的第三届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上获悉。

  会上,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与零氪科技联合发布了《中国肺癌药物研发与医疗市场竞争态势分析报告》。《报告》中提到:“对比美国肺癌靶向药物的上市情况及研发管线,可以看出目前我国肺癌部分靶点上的药物选择已经比较丰富,但我国在新药可及性上与美国相比仍有一些差距。在不同作用机制药物分子的研发中,我们往往集中在肺癌常见靶点的新药研发,对少见或罕见突变患者精准治疗的研发管线不足,从而缺乏对疾病进展全程中出现的治疗新需求的考虑。”

  据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数据,我国每年新发癌症患者430万人。对此,多名与会的专家与产业人士也表示,“这对本土创新技术和药物的发展提出了迫切的需求。”

  行业人士介绍说,近年来,对创新研发风险的考虑使得国内靶点研究扎堆现象突出,因为药物研发推进到II期与III期过渡阶段失败率非常高。目前国内靶向药物研发扎堆集中在激酶抑制剂等热门靶点,其中EGFR、VEGFR、HER2等热门靶点集中申报较多,而Raf、MEK、JAK 等今年来国外热门靶点则研究较少,机制创新及新靶点探索不足。

  针对我国当前肿瘤药开发的形势,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表示:“我们的药物创新,不是单纯为了显示出我多么有能力,而是为了满足临床未被满足的需求。有些靶点,其实处于市场饱和状态,就算做出新药,对社会的贡献也比较小,边际效益也在下降,相比之下,有些靶点没有人做,那就是未满足的需求。”

  某药企研发团队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癌症发展的基础特征是遗传不稳定性,以单一基因变化为目标的研发思路不具有持续性。涉及更加相应于靶点治疗的设计和开发是科研者不断的追求。 在实际临床研发过程当中,不仅考验各公司的研发能力,研发策略的选择也考验着立项人员对科学进展的把控。

  百济神州中国区总经理兼公司总裁吴晓滨认为:“未来5-10年,几款让全世界人民都受益的药物将出自中国。医药‘中国发明’和‘中国制造’将造福全世界,这是中国创新药、生物制药一定会实现的愿景。”

  如此充满底气的发言背后,是公司在领域上的初现锋芒。在日前召开的中国肿瘤临床大会(CSCO)上,百济神州发布了包括替雷利珠单抗在内的自主创新药物的多个临床试验研究进展:8月3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受理其在研抗PD-1抗体替雷利珠单抗作为治疗复发/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新药上市申请。截至目前,同处于第一梯队的4家研发PD-1的药企——百济神州、君实生物、恒瑞医药和信达生物均已提交其新药上市申请,适应症包括黑色素瘤、霍奇金淋巴瘤等。

  此外,百济神州的另一款BTK抑制剂zanubrutinib(BGB-3111)也已经于8月27日得到NMPA受理针对套细胞白血病的新药上市申请。百济神州还计划在2019年递交zanubrutinib在美国针对治疗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的首个新药上市申请。此前,这一药物曾先后获得FDA的3项孤儿药资格认定和针对WM的加速通道资格。

  本土市场是研发投入能力、临床与注册能力、市场准入能力、学术推广与销售能力“四位一体”的综合竞争。国内一干药企已形成百舸争流之态,倍道而进。

  恒瑞医药拥有国内最宽、最深的靶向药物管线,吡咯替尼国内上市申请已获批准,美国临床顺利推进,PD-1单抗属于本土第一梯队;丽珠集团生物药子公司丽珠单抗拥有本土临床进展最快的HER2 domain II单抗, 其他在研产品PD-1单抗、RANKL单抗等入组进程顺利,另还有多个原创新药储备;药明康德作为亚太第一、国际领先的研发平台, 涵盖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及开发、临床研究及开发、原料药、制剂生产服务,拥有目前世界规模最大的化学研发团队之一。

  贝达药业已上市品种埃克替尼是我国首个国产EGFR-TKI,二代ALK抑制剂 Ensartinib处于全球多中心III期、MIL60项目、Vorolanib 肾癌适应症均处于III期临床阶段,Vorolanib 眼科适应症、埃克替尼银屑病适应症等临床研究也在有序推进中。

  中国生物制药的新型小分子多靶点TKI抑制剂安罗替尼上市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三线治疗,可有效抑制多靶点,具有抗肿瘤血管生成和抑制肿瘤生长的双重功效。后续PD- L1已经进入临床,同时公司还有6个二类生物药在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