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省份已出台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政策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10-14 12:49:29

中国日报网10月14日电(记者 王晓东)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记者10月12日从国家卫生健康委了解到,《意见》发布以来,全国超过19省区市已经出台了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文件及信息化便民惠民系列措施,积极推进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应用,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

国家卫健委规划司大数据办处长唐勇林表示,《意见》发布以来,该委会同相关部门强化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研究起草配套政策措施,大力推动文件宣传贯彻落实。 6月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先后印发了《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标准、安全、服务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等文件,规范数据应用管理,明确监管底线,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的通知》,着力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推动各地细化落地,组织调研组赴十多个省深入解读宣传政策,广泛听取各方面建议,指导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牵头,及时研究出台《意见》具体贯彻落实方案,目前广东、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广西、四川、贵州、西藏、甘肃、宁夏等地先后出台了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文件及信息化便民惠民系列措施,积极推进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应用,鼓励医疗机构拓展服务空间和内容,充分释放政策红利,持续激发“互联网+医疗健康”创新发展的动力活力。

  作为东部发达地区的浙江省近年来在“互联网+医疗健康”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居民就医更便捷。浙江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马伟杭介绍道,2011年浙江就已经建立了全省统一的公益性预约诊疗服务平台,开展分时段网上预约、电话预约、手机预约、社区预约等线上、线下多途径便民服务,同时,全力支持医疗机构提供个性化预约服务并与省平台对接。在很多医院,患者网上预约后可“踩着时间点”直接到指定诊室候诊,传统繁琐的候诊流程正逐步成为历史。目前,浙江省省级医院已完成号源池整合,80%的号源供网上预约,40%的号源优先开放给下级医院。省级医院早高峰挂号排队时间控制在9分钟以内,各市级医院早高峰挂号排队平均时间从6月份的8.21分钟缩短到了4.53分钟。

在智慧医疗应用方面,浙江省已有13家省级医院开展了近30项人工智能应用,包括肺部结节肿瘤、食管癌、宫颈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疾病的筛查和辅助诊断。尤其是肺部结节等影像智能诊断系统,已在部分省市县医院应用,减少了医生的漏诊率,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其中浙医一院已经研发了5个智能诊断系统,其中的甲状腺超声影像智能诊断系统已经学习了超过5万份包含病理结果的甲状腺结节图像,在超声科应用超过300例。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表示,“互联网+”已经覆盖该院院前、院中、院后流程,患者就医更便捷。2014年,邵逸夫医院就全面实施门诊医疗服务全流程移动智慧就医,实现了在线预约挂号付费、院内导诊、健康咨询、在线报告查询、在线评估等功能,并成为国内首家省级医保移动支付试点单位。门诊预约应用“大数据”计算每位医生过去3年的平均就诊时间,调配预约间隔时间,让患者看门诊时间精确到“分”,患者门诊就医时间从原来的4-5小时缩短为1.7小时,病人满意度达到95%以上。

早在2015年4月,医院就建成了分级诊疗为核心、以实体医院为主体的智慧医疗云平台,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了200多家医疗机构,实现了线上咨询、会诊、支付、双向转诊、协同检查检验、互联网处方、第三方药物配送、远程联合门诊、远程教育、远程手术会诊和技术指导,打通了服务基层患者、医生的“最后一公里”,有效提升区域医疗均等化水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