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瑞基因于晓光:基因不是万能的,没有基因是万万不能的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朱萍 北京报道
2018-10-24 22:55

对于基因检测天赋之说,于晓光认为这不够严谨。他认为,数据本身是没有错的,但是对数据的解读存在一定问题,主要在于目前学术角度尚存在争议,从信息到知识这一步没有走完,直接投入应用需要谨慎。

“在精准医学领域或者人类健康领域,基因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基因万万不能的。”10月23日,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举办的“2018中国大健康产业峰会”上,就目前火爆的基因检测问题,贝瑞基因事业发展部总经理于晓光如是指出。

于晓光说:“基因是健康的源头,出生人口是另一个源头,我们最主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致力于从这两个源头入手,来提升全民健康,减轻社会负担。”目前,贝瑞基因在全国有两千多家合作医院,一百多个实验室,每年服务超过100万个家庭,利用基因检测技术来解决出生缺陷的防治问题。

对于时下热门的消费基因,于晓光指出,这实际需要先了解基因研究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数据,第二阶段是信息,属于科研阶段,第三个阶段是知识,这个阶段才是实际应用。消费基因事实上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基因检测,与临床检测不同,这种检测没有具体表型作依据不是有针对性的检测。更为重要的是缺乏标准,导致不同公司检测的结果不同。

“举例说对血缘关系的检测,这种检测与亲子鉴定类似,通过个人基因分型与数据库的比对,来计算出有多少爱尔兰血统,多少日耳曼血统,多少高加索,是一个基于数据客观的计算,但是其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数据库的质量,生物信息分析水平,位点选取等多个环节,所以各家给出的结果大相径庭。对于各类复杂疾病的发病风险判断就差别更大了,没有统一的权威的参考数据库,没有技术及流程的统一标准是最主要的原因。正是因为这个现实需求,贝瑞基因一直致力于中国人基因和临床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工作。目前已经建立了包含300万中国人群的基因数据库,贝瑞福州的数字生命产业园正是以中国人群的基因信息库和生物样本库为核心,这将是行业标准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的必经之路,只有权威数据库建立起来,才能让基因技术最大程度的服务于人类的健康,作为业内龙头和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也在于此。”

而对于基因检测天赋之说,于晓光认为这不够严谨。他认为,数据本身是没有错的,但是对数据的解读存在一定问题,主要在于目前学术角度尚存在争议,从信息到知识这一步没有走完,直接投入应用需要谨慎。

无论是消费级基因检测还是临床级的基因检测,一项成功的创新都需要经历四个评估:1.理论可行性,也就是理论上解释得通,论证的清晰严谨;2.技术可行性,意味着通过技术可以把学术推论或者理论推论实现;3.应用可行性,这点很重要,一项技术或产品的出现能否解决实际问题,解决痛点,换句话说创新出来的东西是有用的,有实际的使用价值;4.商业可行性,这一点就是商业操作模式了,能盈利支撑企业或者团队活下去,再变的更强。

于晓光介绍说,贝瑞基因作为一家技术驱动的高技术公司,主要是把创新聚焦在中间两个阶段,一方面,发明新技术解决社会痛点,比如产前无创DNA检测,去解决人们的健康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技术推广过程中的需求反馈来指导新的研发方向,形成有效的良性循环。

不久前,国家卫健委正式下发通知,确定了54项课题列入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2018年度第一批实施计划。其中,贝瑞基因作为课题责任单位,联合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湘雅医院、南方医院等30余家在该领域最顶尖的一批医院、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负责组织实施“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癌人群预警和早诊试剂盒及相关设备研发”这一重大专项。这一重大专项将是基因检测技术的另一次飞跃的起点,是对肝癌早诊技术的新探索,也是贝瑞基因通过技术造福人类健康的践行。

 

(编辑:陆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