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IC-PARK年产值或突破300亿 人才瓶颈成最大掣肘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朱萍 武瑛港 北京报道
2018-11-16 21:08

人才强大,IC产业才能强大。

11月16日,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下称“IC-PARK”)正式开园。其实,在今年6月底IC-PARK已投入使用,截至目前已引进比特大陆、兆易创新、北京兆芯、文安智能等30余家具有国际影响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电路龙头企业入驻,形成年产值近248亿元,占全国IC产业的40%,专利超过1700件,占全国IC设计业总产值的10%,同时实现税收40亿元。

据IC-PARK董事长苗军介绍,IC-PARK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总建筑规模22万平方米,是以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为主、涵盖上下游协同发展的泛集成电路设计园。预计到2020年,IC-PARK将聚集以集成电路设计为核心的上下游企业150家,年产值突破300亿元,实现税收近50亿元。

其实,在经历了1992年建设上地信息产业园的1.0发展模式,以及2000年建设中关村软件园的2.0发展模式之后,IC-PARK决定采用 3.0的专业园区建设和运营模式,旨在成为支持集成电路设计及上下游企业做大做强的市场化资源服务平台。苗军表示:“与第一代、第二代园区相比,IC-Park在开发模式、产业定位、载体空间以及服务手段上都有重大差异。”

据了解,1.0和2.0园区建设时,因为先有空间,再有开发,后有产业,进而导致“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园区的配套与企业和员工的诉求存在差异,产业的定位也曾出现问题。而IC-PARK是先有产业定位,建设前已基于产业诉求完成生态、空间、投融资等规划。

同时,IC-PARK还构建IC产业发展上下游产业链条,在招商过程当中,不仅对IC设计进行聚集,还留出足够的空间用于招商产业上下游企业,在园区形成“芯片—软件—整机—系统—信息服务”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格局。

据了解,中国是集成电路最大的消费市场,长期占据全球市场份额一半以上。同时,IC行业属于先导型产业,是国家工业的“粮食”,近年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取得明显发展,但依然存在产品自给率低等问题。

“IC产业人才缺口巨大是出现这些问题的关键原因之一。”11月16日,清华大学微电子所副所长吴华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IC产业人才的数量决定产业的规模,人才的质量决定了产业的发展质量,人才的高度决定了产业在全球的地位,我国人才强大,IC产业才能强大。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正是培养了优质的人才,才打造出了领先的IC产业。”

同时,吴华强展示了这样一组数据:据估算,到2020年我国IC行业人才需求可达72万人,但2017年我国IC行业共有人才40万人,缺口达32万。“目前我国每年与IC相关的各学科毕业生仅为2万人左右,与市场的需求量极不匹配。高端人才在IC设计、制造、设备、材料等多个环节的匮乏,导致国内企业对人才恶意竞争的现象普遍存在。”吴华强说道。

据了解,针对人才问题,IC-PARK已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6所在京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签署共建人才培养基地。

实际上,除了人才缺口问题,我国IC行业从自身发展到全球格局,都需要再定位。11月16日,中科院微电子所所长叶甜春从三个方面对行业提出建议:一,产业布局后,中国需要升级版的发展战略,不能再一味追求建厂扩产;二、下阶段行业发展战略是以产品为中心,以行业解决方案为突破口,系统应用、设计、制造和装备材料行业需要实现融合发展;三、要在全球IC产业创新链中形成自己的特色,开拓市场空间,以中国市场引领全球市场,重塑全球产业链。

叶甜春将我国IC行业未来10年的发展概括为三个阶段:替代者、创新者和合作者。“我国IC行业目前正处于第一阶段,但是目前IC设计行业的产值已达到2000亿元,待在第一阶段是远远不够的,要尽快迈过这一步;到达第二阶段后要注意,IC行业的人力物力都应该面向产品和市场做创新,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当到达第三阶段,能够和国际领先企业合作交流的时候,中国IC行业才会真正走出困境。”叶甜春说道。

(编辑:张伟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