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冰箱产业的天花板开始咄咄逼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冰箱产业的天花板开始咄咄逼人

最近几年来,冰箱市场在整个家电业相对低调,缺乏行业性的大事件和大引爆,折射出这个行业普遍性的挑战与压力。

当前,冰箱产业的天花板到底有多严重?其实早就超出很多冰箱厂商的想象。这一天花板,不只是市场增长、技术创新,以及产品迭代,遭遇较为严重的“瓶颈”,迟迟不能突破;更为重要的是,带头大哥海尔在冰箱业已经树起高高的竞争壁垒,短期内无论是从高端,还是规模,想打破这一局面并无可能。

最近几年来,冰箱市场在整个家电业相对低调,缺乏行业性的大事件和大引爆,折射出这个行业普遍性的挑战与压力:主要原因,正是市场进入一轮持续发展的瓶颈期。一方面,产品外部结构的创新,在经历三门向多门、对外开创新后,如今已经走到“死胡同”,还能怎么变,没有方向,回归单门隐藏到厨房里面只是方向之一;

另一方面,产品内在的技术创新迭代,在智能化历经多年折腾无望、保鲜技术整体乏力的背景下,消费者开始出现审美的疲劳,很多微创新吊不起用户的胃口。比如,语音冰箱、图像识别冰箱等等,都只是试水。而在商超、网店、快递配送越来越方便的当下,保鲜是冰箱的刚需,却已经不是家庭的唯一解决方案。

梳理这几年来冰箱产业的变化,可以清晰地看到众多厂商面临的困难很明显,但是突破口和手段并不清楚:首先,参与商业竞争的手段,频频失灵和乏力。面对一线市场的竞争和消费需求的变化,企业从产品、价格、品牌,以及技术、渠道等多个要素同时发力,似乎每一个手段都有一定的效果,但又不明显。必须要从过去的“一招鲜”竞争向“组合拳”较量的转变,但是这个组合拳中,众多要素如何组合协同?没有答案。很多企业都在尝试“品牌营销、渠道创新、产品迭代、价格定位”的新组合;

其次,品牌格局持续寡头化集中,一家独大局面愈发突出。四朵金花的冰箱格局已彻底瓦解,并不是美的取代新飞跻身4强,而是海尔的一枝独秀。冰箱是海尔的发家产业,如今海尔也毫无争议地成为冰箱世界老大,仅在中国占比达到四成左右,相当于格力在空调市场的地位;海信容声与美的如今则是势力相当,一直在贴身肉搏,但美的在技术上的缺乏和容声在营销上的短板,都很明显;

美菱和博世西门子已经在这一轮的巨头争霸中悄然掉队,正面临着来自其它中小品牌的正面抢夺;整个中等规模冰箱企业的空心化趋势愈加明显,借助家电下乡政策崛起的尊贵、索伊、韩电等,以及黑电企业进军的TCL、创维、康佳新飞等,都只能进行区域化收缩下深耕;

再者,市场在箱体内部的盘整迟迟未能突破。抛开单一企业的创新突破不论,单从产业创新的角度来看,科技创新、产品迭代,以及从冰箱到家庭食材运营中心的商业模式跨越,普遍缺乏对产业群体性增长的拉动。更多的,还是单个企业的自主创新尝试;同时,一些企业在品牌传播、娱乐营销上的试水,借助明星力量,甚至社会性事件热点的跨界营销,更多缺乏持续引爆效果。因为,背后的体系不支撑,再好的明星资源、娱乐平台都只是昙花一现。

最终,这也直接引发冰箱企业在市场“天花板”效应的咄咄紧逼下,迟迟未能打破箱体运动的物理空间,而是凭借营销、产品、渠道、推广和品牌的微创新,在箱体内来回折腾和波动,看似已经找到突破口,却还在箱体底部徘徊不前。

那么,在“天花板”咄咄逼人的局面下,众多的冰箱企业,以及商家们又应该如何破局?家电圈认为,单纯产品维度的创新,肯定是势单力薄并且会陷入创新的小胡同。面对消费升级的时代浪潮,关键还是要把握好两个维度:打通产品创新与模式创新的边界,围绕用户这个中心,基于好产品与好服务带来的美好生活体验;跳出为创新而进行狭隘技术创新的羊肠小道,基于用户生活场景下的全方位创新,甚至包括营销和服务的创新。

最后,对于所有冰箱厂商来说,除了持续的创新投入和默默的原则坚守外,唯一需要的就是时间和耐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冰箱产业的天花板开始咄咄逼人

最近几年来,冰箱市场在整个家电业相对低调,缺乏行业性的大事件和大引爆,折射出这个行业普遍性的挑战与压力。

当前,冰箱产业的天花板到底有多严重?其实早就超出很多冰箱厂商的想象。这一天花板,不只是市场增长、技术创新,以及产品迭代,遭遇较为严重的“瓶颈”,迟迟不能突破;更为重要的是,带头大哥海尔在冰箱业已经树起高高的竞争壁垒,短期内无论是从高端,还是规模,想打破这一局面并无可能。

最近几年来,冰箱市场在整个家电业相对低调,缺乏行业性的大事件和大引爆,折射出这个行业普遍性的挑战与压力:主要原因,正是市场进入一轮持续发展的瓶颈期。一方面,产品外部结构的创新,在经历三门向多门、对外开创新后,如今已经走到“死胡同”,还能怎么变,没有方向,回归单门隐藏到厨房里面只是方向之一;

另一方面,产品内在的技术创新迭代,在智能化历经多年折腾无望、保鲜技术整体乏力的背景下,消费者开始出现审美的疲劳,很多微创新吊不起用户的胃口。比如,语音冰箱、图像识别冰箱等等,都只是试水。而在商超、网店、快递配送越来越方便的当下,保鲜是冰箱的刚需,却已经不是家庭的唯一解决方案。

梳理这几年来冰箱产业的变化,可以清晰地看到众多厂商面临的困难很明显,但是突破口和手段并不清楚:首先,参与商业竞争的手段,频频失灵和乏力。面对一线市场的竞争和消费需求的变化,企业从产品、价格、品牌,以及技术、渠道等多个要素同时发力,似乎每一个手段都有一定的效果,但又不明显。必须要从过去的“一招鲜”竞争向“组合拳”较量的转变,但是这个组合拳中,众多要素如何组合协同?没有答案。很多企业都在尝试“品牌营销、渠道创新、产品迭代、价格定位”的新组合;

其次,品牌格局持续寡头化集中,一家独大局面愈发突出。四朵金花的冰箱格局已彻底瓦解,并不是美的取代新飞跻身4强,而是海尔的一枝独秀。冰箱是海尔的发家产业,如今海尔也毫无争议地成为冰箱世界老大,仅在中国占比达到四成左右,相当于格力在空调市场的地位;海信容声与美的如今则是势力相当,一直在贴身肉搏,但美的在技术上的缺乏和容声在营销上的短板,都很明显;

美菱和博世西门子已经在这一轮的巨头争霸中悄然掉队,正面临着来自其它中小品牌的正面抢夺;整个中等规模冰箱企业的空心化趋势愈加明显,借助家电下乡政策崛起的尊贵、索伊、韩电等,以及黑电企业进军的TCL、创维、康佳新飞等,都只能进行区域化收缩下深耕;

再者,市场在箱体内部的盘整迟迟未能突破。抛开单一企业的创新突破不论,单从产业创新的角度来看,科技创新、产品迭代,以及从冰箱到家庭食材运营中心的商业模式跨越,普遍缺乏对产业群体性增长的拉动。更多的,还是单个企业的自主创新尝试;同时,一些企业在品牌传播、娱乐营销上的试水,借助明星力量,甚至社会性事件热点的跨界营销,更多缺乏持续引爆效果。因为,背后的体系不支撑,再好的明星资源、娱乐平台都只是昙花一现。

最终,这也直接引发冰箱企业在市场“天花板”效应的咄咄紧逼下,迟迟未能打破箱体运动的物理空间,而是凭借营销、产品、渠道、推广和品牌的微创新,在箱体内来回折腾和波动,看似已经找到突破口,却还在箱体底部徘徊不前。

那么,在“天花板”咄咄逼人的局面下,众多的冰箱企业,以及商家们又应该如何破局?家电圈认为,单纯产品维度的创新,肯定是势单力薄并且会陷入创新的小胡同。面对消费升级的时代浪潮,关键还是要把握好两个维度:打通产品创新与模式创新的边界,围绕用户这个中心,基于好产品与好服务带来的美好生活体验;跳出为创新而进行狭隘技术创新的羊肠小道,基于用户生活场景下的全方位创新,甚至包括营销和服务的创新。

最后,对于所有冰箱厂商来说,除了持续的创新投入和默默的原则坚守外,唯一需要的就是时间和耐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