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发展不平衡 中药原料或成问题关键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朱萍 武瑛港 北京报道
2018-12-10 13:30

目前走向183个国家的基本是推拿和针灸这类中医治疗技术,中药走出去的很少。

“我们一直强调中西医并重发展,但其实两者发展并不平衡。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已经证明了中医药的有效性,也曾提出让中医药走向世界,但是目前走向183个国家的基本是推拿和针灸这类中医治疗技术,中药走出去的很少。”近日,在中国医药健康百人论坛上,吉林紫鑫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春林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北京鼎臣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史立臣也表示,在中国医药产业2020年规划里,中医药是定位在治疗,但是到了2030年规划,定位变成了重大疾病的辅助性治疗,其实这个变化和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不吻合,但现实是出现了大量的中药辅助目录,甚至在一线,有的医院根本不采购中药。

据郭春林介绍,中医药行业的很多问题都出在药品方面,而原材料过于依赖野生或许是问题根源,在我国600多种常用中药的原材料中,有80%都几乎完全依靠野生,剩下20%也有接近一半需要部分依靠野生,随着环境问题的暴露以及国家环保意识越来越强,未来中医药领域可能出现有医无药的情况。

“中药和化药不太一样,化药有GMP,但中药更多是要讲究良心,因为每种中药材价格千差万别,有的从10元到100元不等,原料直接决定了产品效果,原料价格贵质量好,产品疗效就也会好,但会对利润造成影响。所以要监督药企,把控采购源头,让他们按照标准做药,而不是做标准药。”郭春林说道。

史立臣也认为我国中药原料的质量参差不齐,他表示:“有很多中国患者到日本买药,但确实日本中药效果更好,有人说是我国80%的优质中药原料都出口国外了,但其实主要是我国生产状况差,我曾经参观某家企业,他们的中药原料腐烂到冒烟,但依然推进机器粉碎后进行,中药实属中医药产业的大问题。”

其实除了中药原料,中药产品是否需要做临床试验也是业内争论的一大问题。“西药有明确的成分、明确的临床数据和毒副作用,安全性和有效性都有一定保障,但是中药却比较麻烦,因为有时候单味药不起作用,把几味药放在一起服用就有效,给临床试验和数据收集造成很大麻烦。”史立臣说。

郭春林觉得表达问题也是进行临床试验的一大难点,因为中药产品包装上经常有“气血、经络、天人合一”等字样,但临床试验需要针对明确的病症,而且这种模糊的表述患者也难看懂。“这跟中医药的本质有关,中药解决的不是表面问题,比如发烧,我们一般吃一粒专治发烧的西药即可,但中药是要找到疾病的病根,通过从整体上解决问题,来让疾病的表象消失。”

由于中西医本质不同但互补,所以中西结合正在成为发展趋势,北京健康科普专家杜春林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西医建立在解剖学、病理学和生理学的基础上,但中医是中国人几千年生产、劳动以及医疗经验的实践和总结,它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显著的治疗效果。

“尤其是通过临床实践以后,中西医结合的观念越来越牢固,之前是西医为主中医为辅,但中医独特的手段、药物和治疗方法,以及目前已经出现的对中医药的评价体系,都在不断推动中医药规范化,让中西医相结合后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但是这条结合之路依然任重道远。”杜春林说道。

(编辑:李清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