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卖或求救济或寻求重组

ST股保壳进入倒计时

版次:A14来源:深圳商报    2018年12月21日

【深圳商报/读创讯】(记者 詹钰叶)今年仅剩下7个交易日,一年一度的ST股保壳战即将收官,与往年一样,保壳的主要手段依然是销售资产、寻求重组。*ST双环、*ST上普、*ST厦华等多家ST公司选择出售子公司,*ST大唐屡卖资产还收到了问询函。业内人士指出,ST股的炒作风险很高、收益相对可观,但考虑到公司本身的质地等情况,建议避开。

上市公司的保壳行动已经进入倒计时,今年只剩下最后7个交易日。从目前的公告看,ST公司的保壳举动依然主要是靠“卖”、“救济”或者是寻求重组。有卖资产的,例如*ST双环、*ST上普、*ST厦华等多家ST公司选择出售子公司;有卖房的,例如*ST椰岛股权转让捆绑了椰岛综合楼,*ST大唐卖房保壳,还因为频频出售资产而引发了监管层关注;ST慧球成功重组。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保壳的方式还有获得国资入主。例如,*ST因美拟引入具有国资背景的战略伙伴长城国融,*ST地矿拟11亿出售铁矿业务“保壳”,消息称山东国资或接盘,*ST尤夫的实控人将转变为国务院国资委。

据记者使用同花顺数据统计,今年三季度净利润为负的ST股共有26只,包括*ST海润、*ST天业、*ST信通、*ST富控等。其中,在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亏损的有6只股票分别是*ST海润、*ST椰岛、*ST上普、*ST蓝科、*ST罗顿以及*ST厦华,*ST海润前两年的净利润均超过-10亿元,今年三季度该股已亏损10.51亿元。

有不便具名的分析人士表示,每年年底急于保壳的上市公司,通常是业绩差的垃圾公司,或者是毫无发展前景,但却能长期“苟活”在资本市场上,这是“劣币驱逐良币”。“炒作ST股收益看起来可观,但存在很大风险,考虑到当前的市况,建议大家尽量避开。”

著名财经评论家皮海洲指出,保壳公司的大量存在对于投资者理性投资并不是好事,对股市健康发展也不是好事。“此类部分公司虽然表面上完成保壳,但经营并无根本起色,其中不少还是僵尸公司,毫无投资价值。”他呼吁要对上市公司保壳游戏说“不”,并建议监管层完善对上市公司保壳的考核,既要看三年的净利润指标,也要考核三年的扣非利润指标。“由于扣非利润主要来自于公司的主要营业收入部分,更能反映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因此,在考核上市公司是否需要退市(包括暂停上市)时,将扣非利润纳入到考核中来,更有实际意义。”

作者:詹钰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