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的“赣江路径”如何更进一步?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4月22日21:00分类:其他

新华财经南昌4月22日电(记者崔璐)作为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赣江新区肩负着探索绿色金融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助推生态经济发展的重任。

然而,放眼全球,绿色金融是尚处探索之中的新事物。江西作为现代金融服务业欠发达省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不容小觑。

短短一年多,赣江新区从制度设计、承载平台、产品创新三个方面努力突破,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取得初步成效。同时,针对如何继续破难前行,业内人士与专家也提出了相关建议意见。

--破制度设计之难:以有效“政策供给”提升制度引导力 

“总量整体偏小、机构集聚效应不明显、新业态不丰富、人才不足,江西金融发展存在这些问题。”赣江新区财政金融局局长秦鼎坤说,就绿色金融而言,体系设计存在短板,碳行业产业链包括交易所、碳资产管理公司、第三方审定机构、清洁能源运营商等尚未形成。

破制度之难,成为首要问题。

一是突出顶层设计,强化政策制度引导力。围绕总体方案要求,自2017年8月,江西先后密集出台《江西省“十三五”建设绿色金融体系规划》《关于加快绿色金融发展的实施意见》《赣江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重点工作》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形成了远中近期结合,金融、财税、产业融合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体系。

“为确保政策落地落细落实,我们将重点工作细化为10个方面共60项具体内容,分解到相关部门,建立台账,定期调度。”江西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许忠华说。

二是制定“绿色”标准,破解边界不清难题。“目前,绿色金融缺乏统一标准。在绿色标准执行上,也存在理解上差异,导致金融机构开展相关业务比较困难。”兴业银行南昌分行绿色金融中心总经理徐德林说。

为此,赣江新区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参考国际、国内相关标准,结合赣江新区产业发展规划、地方产业政策,制定《赣江新区绿色企业认定评价办法》《赣江新区绿色项目认定评价办法》。为提高企业环境信息透明度,赣江新区制定《赣江新区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指引》,降低企业信息不对称。

--破载体不足之难:以“绿创体”“项目库”提升体系承载力

金融机构数量较少、种类单一、新型金融业态匮乏是江西金融发展存在的突出短板。但就绿色金融布局而言,江西占有先发优势,如何抢占先机?

一是以“绿色创新发展综合体”探索金融机构的“聚合”到“聚变”。

赣江新区构建集绿色金融示范街、双创集市和人力资源产业园为一体的“绿色创新发展综合体”。目前,该综合体已入驻和拟入驻各类企业达341家,其中金融示范街入驻金融企业30家、人力资源产业园入驻企业60家、双创集市入驻企业251家。

“绿创综合体将财力、人力、创新力资源相融合,以期实现绿色金融机构的空间聚合到产业'聚变’。”赣江新区绿创金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何珊介绍。

二是建立绿色项目库,解决“信息不对称”、“获客渠道拓展”等问题。

“恳请相关部门形成项目信息分享制,加快《赣江新区绿色项目库信息》的建立、完善,提供绿色企业或项目的相关信息,拓展银行获客渠道。”在去年5月的赣江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调研座谈会上,不少银行代表表示。

目前,江西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通过全省重大项目库和环保行业协会方面来寻找绿色项目,但项目库数据还不够完整,金融机构还需依赖第三方认定。对此,亟须指定相关责任部门牵头制定绿色项目清单。

赣江新区及第三方评估认证机构经过反复研讨,提出创新打造绿色项目库。去年9月,江西发布赣江新区绿色项目清单,赣江新区有两批合计106个绿色项目入选,项目总投资1100多亿元,有效降低银行机构绿色项目识别成本。

--破产品创新之难:因地制宜、“以点带面”提升产融结合支撑力

引金融活水,最终是为“活绿色经济”。然而,对于成立时间较短的赣江新区,存在产业基础薄弱、专业人才匮乏、金融业态相对单一等诸多困难。

“尽管如此,赣江新区依然做出了产品创新的亮点和成就。”秦鼎坤说。

以绿色基金、私募可转债为“支点”,撬动信贷资源。

依托全国首个县级私募基金园区,赣江新区共青组团创新绿色私募基金发展路径,入驻基金3300多支,注册资本金额超2000亿元,管理的基金规模突破1万亿元。

去年3月,九江银行赣江新区分行(绿色金融事业部)成功投资认购在江西联合股权交易中心备案发行的南昌金开集团有限公司绿色私募可转债。

该笔绿色私募可转债总备案规模4.5亿元,期限5年,首次发行规模1.5亿元。这是赣江新区落地的首笔绿色私募可转债,募集资金用于赣江新区经开组团部分片区污水管网工程建设。

同时,赣江新区创新风险防范方式,在全省监管系统的基础上,单独开发赣江新区网络小贷监管系统,直接接入网络小贷公司业务系统;探索建立绿色企业风险缓释基金,解决企业借贷困难、成本过高等痛点,推进金融风险化解。

--破“示范带动”之难:绿色金融的“赣江路径”还需聚力求索

“绿色金融路漫漫,新区踏出创新探索第一步,未来将继续攻坚求索,为江西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为中部绿色金融创新实践而探路。”南昌市市长、赣江新区管委会主任刘建洋说。然而,想要走出一条绿色金融发展的“赣江路径”,还需进一步聚力求索。

调研中,一些企业和金融机构、业内专家提出了相关建议意见:

一是建立省级绿色项目大数据平台与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可通过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管理系统,实现对企业绿色、非绿的甄别,并将全省绿色项目融合在一个平台内,建立起全省绿色企业、绿色项目大数据平台并健全绿色金融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二是成立省级绿色担保公司。对于中小环保企业融资难问题,可探索通过专业化绿色担保来降低绿色项目风险溢价,以做到在损失率或者违约率非常低的情况下,用很小的公共资金来撬动民间资金。

三是构建绿色信贷激励机制。有银行机构人员建议,对新设备和新技术开发贷款、中小企业部分绿色信贷项目等风险较高的贷款,给予一定税收优惠,建立由财政贴息、财政出资弥补绿色信贷损失等构成的财政补偿机制。银行监管部门对绿色信贷可实行差别化监管政策,适当提高贷款风险容忍度。

四是建立绿色通道机制。积极支持满足条件的金融科技、第三方支付机构、互联网金融、区块链等创新型金融业态在新区试点,优先入驻新区,并在信贷额度分配等方面适当向新区倾斜,支持绿色金融先行先试。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陈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