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产业串起贷款、保险,中国平安破解涉农贷款魔咒

第一财经 2019-05-22 22:18:44

作者:杨佼    责编:林洁琛

打通金融与农业产业的血脉。

与龙头企业合作,向企业、农户发放贷款,并通过保险产品、生产技术指导,为农产品提供保障、背书,最后打通产品流通渠道。以降低农户以及贷款风险。一些金融机构金融、产业结合的做法,正在为此前被金融业视为畏途的涉农领域,带来新的希望。

近日在广东河源举行的一场扶贫活动上,中国平安联席CE0陈心颖称,该集团专注于村官、村医、村教“三村工程”扶贫。截至目前,该工程在全国11个省、自治区落地发放扶贫资金逾99.3亿元,并形成了核心农业企业贷款、水电扶贫、扶贫企业债等金融扶贫模式,累计发放扶贫贷款、承销扶贫债、股权投资等资金近40亿元。

陈心颖还称,截至2018年底,中国平安累计为8228万户次农户,提供了超过700余款农业保险产品,累计提供农业保险风险保障超5171亿元,累计支付赔款超过25亿元。

由于“靠天吃饭”的特征,农业产业风险抵御能力差,涉农领域贷款已经成了一些金融机构,特别是农商行等县域金融机构是不良贷款的重灾区,导致一些农商行不良贷款迅速飙升。此前,贵州、安徽、山东、河南、山西等多地区的部分农商行,不良贷款率都曾超过10%,部分不良率甚至已经超过或接近20%。

一些农商行不良贷款大幅飙升,大多与贷款涉及的农业灾害有关。根据大连农商行4月30日披露,截至2018年底,该行不良率为8.73%,同比上升3.78个百分点。而在2018年9月底,其不良率更是达到9.95%。该行称,2018年夏季持续高温,使圈养海参、其他海产品大量死亡绝收;秋季发生的非洲猪瘟,导致部分地区2018年生猪养殖出栏降至零,

上述情况并不鲜见。甘肃康县农商行此前披露,截至2018年9月底,该行不良贷款率为7.9%,较2017年末增加3.13个百分点,原因是气象灾害影响,核桃、花椒、天麻等经济作物产量下降,部分出现绝收,导致其不良贷款大幅上升。

相对于一般涉农贷款,扶贫类涉农信贷的风险更大。而中国平安联合农业龙头企业,并配套提供农产品保险,通过产业开发扶贫,同时又降低贷款风险的经验,为其他银行提供了借鉴。

相对于能源、水电,种植、养殖业的贷款风险更大。根据中国平安介绍,平安银行就开发了养殖贷、种植贷、水电贷、扶贫债券等多种金融扶贫产品。

“农户信贷资金成本高,担保要求多,为贷款带来较大压力,贷款风险也较大。”中国平安人士说,为解决这一问题,其通过产业扶贫,采取了保证保险+贴息的模式,实现资金免息、免担保,并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制定相关制度,向农户提供贷款金额等值的生产资料,贫困户“见货不见钱”,并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生产,以规避自然灾害等风险。

该人士还称,在此过程中,还将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技术,应用于各地保险扶贫工作中,使贷后管理可追溯、有预警,既保证扶贫可持续,也确保了资金安全。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