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产经>>正文

未成年人苹果应用商店“氪金”退款遭拒 网游充值有何猫腻?

2020-09-01 15:16:02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客户端9月1日电 (常涛)“今年3月18日至4月14日,家中10岁孩子偷拿家长手机,先后通过苹果应用商店向《和平精英》《穿越火线》等三款游戏累计充值80笔,共计5.4万多元。小孩已经承认了,但游戏公司和苹果方面拒绝退款。目前已经过了处理时效,只能认了。”说起疫情期间的遭遇,邓先生至今仍感到气愤。

  像邓先生这样,碰到未成年人沉迷打游戏、瞒着父母充值,投诉要求退款又遭拒的家长不在少数。与此同时,一些网络游戏在实名认证、未成年人游戏时长上打擦边球,想方设法为充值提供各种“便利”。

  某网游充值页面中新经纬常涛摄

  “熊孩子”苹果应用商店“氪金” 家长要求退款遭拒

  邓先生介绍:“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家人最初并未发现小孩的行为,直到4月16日晚才发现银行卡被扣大笔金额。最初我们找游戏服务商,对方称充值流向了苹果,于是从4月17日起,我们就与苹果方面沟通,一直到4月24日都没有结果,苹果拒绝退款。”

  “我们在苹果官网逐一输入了80笔订单编号,并说明了退款理由,没有结果。后来我们打过苹果客服电话,口头逐一说出了80笔订单的编号,最后得到的回复依然是拒绝退款。”邓先生说,“苹果方面没有给出理由,只是告知不能退款,说有异议请联系苹果公司法务沟通。”

  天津的吴先生也有类似遭遇,他反映家中8岁孩子在玩游戏《和平精英》过程中,通过苹果应用商店向该游戏充值累计8000多元。“充值过程孩子并不知道这是在花钱,以为是游戏中给的,但现在苹果不予退款。”吴先生说。

  中新经纬记者了解到,在家长申请退款过程中,通常会发生游戏服务商和苹果应用商店相互“踢皮球”的情形。

  刘女士反映,其家中12岁小孩在苹果手机上下载游戏《第五人格》,并通过苹果应用商店先后向该游戏充值8465元。刘女士多次联系苹果方面均得到拒绝退款的回复。“苹果让我联系游戏方,我联系游戏服务商后,对方经检查确认答应退还一半金额,但由于苹果应用商店收取了30%的抽成,故其中2500多元部分无法退还,事后我再联系苹果方,得到的仍是不予退还的回复。”

  不过,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副主任赵占领认为,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找游戏服务商,消费者与游戏服务商之间存在充值相关的合同关系,应用商店或者支付工具企业只是代收款项而已。

  事实上,除了苹果应用商店,OPPO、小米等手机品牌的应用商店也屡屡被投诉接受未成人年游戏充值。

  今年“五一”期间,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共收到645宗网络游戏相关投诉,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超过360%,其中有398宗为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消费投诉,主要涉及未成年人网络游戏充值家长不知情等问题。

  网游充值猫腻多 租号绕过实名制

  未成年人网游充值纠纷频发背后,是一些游戏服务商对未成年玩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同时,在游戏充值的门槛设置上存在管理疏漏。

  情形之一是,网络游戏可以通过第三方账号登录绕过“实名制”监管。部分游戏可直接通过手机绑定的微信、QQ或其他第三方平台账户登录。如果未成年人用家长的微信、QQ等平台账号登录游戏,游戏平台就会默认玩家是成年人。

  曾有家长向中新经纬客户端提出质疑称,对于一款新下载的游戏,为什么未成年可以登录、并完成充值?某手机品牌客服人员作出解释:这是因为“手机激活,绑定了大人的身份证,这种情况下登录游戏、充值都没有限制。”在这种情况,未成年人登录游戏实际上使用的是手机应用商店账号。

  事实上,目前部分网络游戏无须登录,在游客模式下也能进行充值。地铁跑酷、糖果苏打传奇、灭星星等游戏未要求实名验证;汤姆猫水乐园、汤姆猫跑酷等游戏虽会弹出实名验证界面,但取消该界面后选择出生年份即可开始游戏。一款名为《超级火柴人高尔夫》的游戏,无须任何登录或实名制操作,即可在游戏中进行名为“获取钞票”的充值操作。

  此外,中新经纬记者调查发现,未成年人还可以通过“租号”的形式,躲避游戏平台实名制要求。

  某卖家提供的网游租号平台页面

  某店铺主要出租《和平精英》账号,店主承诺,“所有账号都是经过实名认证的,小学生登上立马能玩。”中新经纬记者注意到,待租账号根据等级、装备等不同价格也不同,每小时价格在5元至28元之间。

  呼吁:严格落实实名认证 应借鉴“7天无理由退换货”

  今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二)》,其明确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监护人同意,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打赏”等方式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最高法相关负责人解释称,未成年人通过充值、“打赏”等方式支出的款项如果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则该付款行为属于效力待定的行为,需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追认后才能发生效力。如果法定代理人不同意或不予追认,则该行为无效。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

  此外,早在2010年,文化部就要求“网络游戏实名制”。2019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再发文,强调“实行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制度”。

  对未成年网络游戏充值金额,国家也有具体规定和限制:网游企业不得为8周岁以下用户提供游戏付费服务;8周岁到16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

  另根据民法总则的规定,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属无民事行为能力人,8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超出这个范围所从事的民事活动,属于效力待定,需要经过其监护人的追认才有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进行与其智力年龄相当的民事行为,否则属于无效。

  赵占领表示,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在网上所进行的高额游戏充值,法律上无效。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从事前述行为的效力待定,监护人可以不予追认。

  虽有法可依,但现实中想要举证追回可谓长路漫漫,并非易事。律师分析,主要困难在于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充值确实是未成人所为。

  中新经纬客户端此前曾报道,若向某品牌手机应用商店进行“充值消费申诉”,家长要填写监护人和被监护人的户口簿信息、两人合影、身份证、社保卡、被监护人出生证明、支付记录截图等诸多信息,甚至还需要提供游戏对应的区服、角色名称及角色ID。

  赵占领也表示,此类申诉的客观问题是举证困难,按照一般民事证据谁主张谁举证的规则,家长需提供相关证据证明充值行为是未成年人所为。“如果未成年人借用、冒用成人的身份信息注册并充值,举证相对容易些,如果是未成年人用家长的账号登录游戏,进行充值,这种情况下举证充值是未成年人所为就很困难。”

  上述案例也说明,目前现有的网络游戏实名审查制度显然不能完全解决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

  赵占领认为,最关键的还是要严格落实实名认证。现有未成年游戏监管体系漏洞主要是游戏实名制的执行方面,很多经营者只是实行实名注册而非实名验证,且没有完全杜绝借用或冒用他人身份证的问题。“目前最有效的是进行人脸识别认证。”

  中国互联网协会法工委副秘书长、中消协律师胡钢对中新经纬客户端表示:“以往只是

  在政策层面鼓励网络游戏实名制,没有法律上的强制性。真正有法律基础的是《反恐怖主义法》第21条,规定电信、互联网等服务经营者,要对用户身份进行查验,用户身份不明或者是拒绝查验的,就不得提供服务。如果网络游戏经营者违反规定,要被责令改正或者罚款。”

  胡钢称,家长对孩子管教不严,应承担相应责任。但我们更应该关注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本身的不良影响,而不只是仅仅追回金钱损失。

  胡钢表示称,除了身份验证,还应该加强行为分析,以充值行为为例,游戏运营商或手机应用商店不应该是“尽可能方便用户付款”,而是应该想到如果用户错误支付了怎么办。“我们有7天无理由退换货,网络游戏是不是可以借鉴。一些网络游戏巨头应该率先垂范,不能仅仅唯利益为先。”(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编辑:王永乐)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