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研中心金融所副所长陈道富:数字金融隐私保护将成新问题

2020-11-24 20:05:12
来源: 时代周报

时代周报记者 韩一奇

11月22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在2020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巡回沙龙(北京站)作主题演讲,并在会后就“数字金融应当如何监管”话题接受了时代周报记者采访。

近年来,数字金融的迅速发展深刻改变了我国经济和金融格局。应该如何对数字金融进行监管成为了市场热议的焦点之一。

陈道富认为,数据和技术本身并没有价值和力量,后者是在使用中被赋予的和显现的。数字金融实际上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金融结合后,形成了新的业态、业务和模式,是金融的再造。

“金融处理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现资源在时空上的再配置。金融监管则是平衡再配置过程中的各主体权利义务和能力的平衡。面对金融的技术重构和更复杂的市场化的生命系统,监管部门的风险管理可能需更谦卑,更多提升和改变自己。” 陈道富表示。

“人”的权利义务是重点

“金融的机构、业务和市场的边界、形态发生巨大变化,金融系统的特征更突出,变得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开始隐于日常生产生活中,数据和规则开始成为推动金融演化的关键因素。金融风险的形态和传导也出现重大改变,非线性和自我实现特征更明显。”陈道富说。

在陈道富看来,数字金融能带来如此变化,有三大原因:一是边际成本大幅降低,包括触达,处理和操作成本。二是降低甚至消除信息不对称,广泛利用人类己有的研究成果。三是内嵌到生产生活,参与人的认知和行为过程,出现强的反身性特征,传统熟人社会的治理方式获得了现代化表达。

“数字金融将现实世界映射到数字空间,极大降低了配对和处理成本。现实与数字的接口,以及数字空间的处理,是其中的关键节点。”陈道富称。

陈道富指出,金融是数据、技术在特定场景下应用而产生的人的行为和相互关系,特别是其中的信任关系。金融科技的发展,改变了金融的实现手段和可及空间,但并没有改变需要规范和调整的金融关系,即不同参与主体的权利义务和“普遍信任”。金融因存在不同程度的“普遍信任”而有别于其他领域的权利义务调整。

“可见,宜将数据、技术看作底层支撑,金融监管需要调整的只是这些数据、技术在场景应用过程中引发的人的行为和关系。或者说,金融的本质和风险体现在场景应用中的人的行为,而不是一般性的数据记录和技术实现。当人工智能使得机器具有人行为特征时,类似于将公司定义为‘法人’,也可将人工智能作为某类抽象的‘人’。” 陈道富说。

陈道富介绍道,数字金融中与现实世界的接口,类似传统金融中的营销和投资等与消费者、投资者的互动,表现形式为各种APP和网站。数字金融中的行为,表现为各种模型和机器学习,相互之间的合作表现为各种接口,如API等。传统的行为监管,也需要因此转换为对模型、机器学习和各种接口的规范性要求。

因此,陈道富认为,在金融科技的发展中,金融监管的重点仍然在于场景应用中的“人”的权利义务,而不在于数据记录和技术实现的具体手段。除了适应形式的变化,也需要适应实现形式的变化,也需要通过大数据和程序化来完成上述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陈道富上述“人”的概念范围除自然人和法人外,还包含“人工智能人”。

隐私保护或成新问题

“数据和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提高了金融效率和触达边界,但也让风险特征出现一些新的变化。”陈道富称。

陈道富指出数据和技术极大可能地挖掘了现有行为背后的价值和确定性,因此当服务群体扩张,或者环境发生变化时,金融风险变化就不再是线性的,而会呈现巨大的非线性特征。如数字金融服务大量的尾部客户,利用数据和模型去寻找原来高风险客户群体中低风险部分。

“在可靠的群体范围内,在正常环境下,这些数据和模型确实找出了低风险部分,因而可以较低成本提供服务。但这部分群体毕竟是弱势群体,较为脆弱。因此,当在商业利益推动下不断拓宽服务对象,这些客户的风险特征将发生裂变。当经济环境发生非预期变化,这部分群体的风险特征也会发生非线性变化。”陈道富说。

“那么,这些风险是由机构通过资本吸收,还是允许机构通过市场的分散转嫁给广大的大众来进行承担?从整个社会吸收风险的角度来看,越多人承担,系统能承担的风险总量会增加,但有可能薄弱点就会成为短板。因此,这个过程需要更好平衡,既需要机构拥有足够的资本吸收极端风险,也宜允许金融体系发展出更有效的风险共担机制。”陈道富表示。

在陈道富看来,数字金融由于低边际成本,所以有明显的规模经济,因此如何平衡自然垄断可能引发的市场力量不平衡就凸显出来。此外,数字金融高度依赖于数据的收集,被收集数据的对象,尤其是自然人和法人的权利义务如何保护,隐私问题如何处理,也成为新的问题。最后,数字金融高度依赖于信息技术,除了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需要高度关注数据和技术安全、标准问题,以提高安全性、对接的便利性等。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