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国美零售10亿元到期债券如期兑付 现金流无忧助力“家·生活”扎实落地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在2022年的第一周,很多公司的全年规划也迈出了第一步,为其全新发展阶段掀开了新起点。

  国美零售(0493.HK)在1月7日也发布了2022年度的第一份公告,旗下全资子公司国美电器偿还了于2016年发行的9.37亿元企业债,至此,国美零售2016年发行的全部30亿国内债券已全部偿付完毕。

  就现阶段的国美零售而言,这不仅仅是债券偿还的一小步,更代表着国美零售持续资本运作、重塑自身商业价值道路上的重要一步,这份公告背后透露出来的是,国美零售已经为后续持续性资本运作做好了充足准备。

  这还要从国美零售在2021年下半年的多项资本运作说起,在确定了“家·生活”战略第二阶段升级总体目标之后,国美回归零售本质,实现了线上线下融合、虚拟实体互补、公平效率兼具的运营模式基本成型,让算法、流量、数据重新实实在在地服务于大众更有质感的美好生活。

  从战略的角度来看,随着“家·生活”战略的深化升级,国美提出了“全零售生态共享平台”战略大方向,并通过整合线上平台、线下平台、供应链平台、物流平台、大数据&云平台、共享共建平台这六大平台,打造了一个全链路、全场景、全模式、全业务和全共享的新型零售业态。

  从资本运作的角度来看,国美零售更是动作频频,先是宣布托管国美集团旗下五项优质资产包,包括国美家、打扮家、安迅物流和国美窖藏等,并创新性采用了保底收入+认股权的托管方式,为国美零售提供了下有保底、上不封顶的轻资产运营模式,正如国美集团创始人黄光裕所表态的:“风险在我这儿,利益留给上市公司(国美零售)”。

  在国美零售托管了五项优质资产时,就有分析认为,上述五项资产在成熟之后,不排除独立上市的可能。而就在11月底,国美零售发布了认购安迅物流可转债的公告,即以5%的年利率、投资9亿元人民币认购安迅物流可换股债权,此举不仅有助于国美零售锁定安迅物流未来增长红利,也通过对物流平台的加码,实现了全零售生态共享平台的协同配套,进而助力“家·生活”战略第二阶段迈上新高度。

  这也展现出国美在核心战略落地过程中的实施能力,让国美快速推进和迭代变革。上述两项资本运作,或许还仅仅是国美的全零售生态共享布局中的很小一部,国美的愿景和目标,远不止于此。

  与此同时,国美在政策加持、品牌商加码、资本入局以及消费者偏好这四大驱动因素叠加下,高调提出了“城市展厅”这种新模式、新业态集聚的前卫构思,汇聚吃、喝、玩、乐、购于一体的全场景、全品类消费业态。在2021年10月,国美零售完成了对控股股东所持多宗物业的20年长期租赁协议,这是推进城市展厅落地的重要举措,为国美零售全面推进“家·生活”战略第二阶段提供了强力支撑,也标志着国美向着新的线下零售和服务模式转型迈出关键一步。

  此前曾有专业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以多元、开放、时尚、包容的城市气质,吸引着各类展示店、主题店、城市定制店等创新型首店集聚,成为了首店经济的桥头堡。首店经济是指一个城市利用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国内外品牌在该城市首次开设一种新型门店形态,使品牌价值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耦合,由此对该城市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这与国美提出的“城市展厅”新模式、新业态一脉相承。

  国美管理层曾公开表态,城市展厅可为消费者提供独一无二的沉浸式体验,并融入生活时尚概念吸引95后新生代群体,对国美“家·生活”战略下一阶段的推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国美城市展厅还将成为拉动内需的新引擎、彰显城市特色活力的新载体。

  由此也可以预见,北京国美城市展厅可以形成“以点盖面”的涟漪效应,不但辐射丰台区周边10公里半径的社区,更因紧邻西南四环科丰桥,能够吸引海淀、石景山等邻区居民前来消费。国美零售高级副总裁方巍曾透露,国美城市展厅未来还将在全国30-40座城市布局,首店除了北京和长沙两地外,西安等城市展厅也在规划之中。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全国30-40座城市展厅需要每一个国美人脚踏实地的努力,更需要国美持续不断的智慧投入和资本投入,在这一过程中,保持着稳健的债务水平、合理充沛的现金流平衡,是让国美战略顺利落地、企业行稳致远的基础。

  此时再回过头来看国美零售最新发布的这份债券偿还公告,不难想象它最直观地起到两大作用:一个是能够显著降低国美零售的负债率、减轻资金链压力,另一个则是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为后续持续资本运作流出更大空间,同时,这也代表了国美经营现金流状况良好。

  在此基础上,能够想象到的是,国美零售已经为后期更加广大的资本运作规划,奠定了良好的财务基础,为后期持续资本运作留足“安全垫”。在自身发展战略日渐精准、经营架构不断完善、资本结构日趋优化的背景下,国美零售也将迎来自身跨越式发展的时期、自身商业逻辑和价值得到重塑的时期。(CIS)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