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机化短板亟待补齐

版次:A02 来源:江苏经济报      2022年01月19日

○乔金亮

日前发布的两大农业规划在农业机械化上有了交集。《“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粮棉油糖主产县(市、区)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提出,农机装备创新发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快推进。这凸显出农机化全程全面发展的迫切性。

当前,农业机械化在区域、品种、环节上的发展还不平衡,有许多难题需要攻克。从区域上看,北方平原地区发展较快,南方地区特别是西南丘陵山区发展较慢,典型丘陵山区县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低于50%。从品种上看,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较高,但经济作物以及畜牧业、渔业、设施农业等机械化水平较低。从环节上看,相比全国农作物生产环节耕种收机械化率72%,初加工环节的机械化水平还有30个百分点的差距。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农机产品研发制造亟待加强。“无机可用”“无好机用”导致“供不足需”“供不适需”。我国是世界第一农机生产和使用大国,但高效率、多功能、精准化农机还比较缺乏,存在高端产品和核心部件受制于人的局面。另一方面是农机农艺农田协同不够。在一些西部地区、丘陵山区的乡镇,农机合作社仍是空白,农田建设、耕作制度与农机现状不适宜,有了农机却无用武之地。

对此,今后可从优补贴和补短板两方面入手解决。

优补贴,国家支持农业机械化的力度不能减。从国际上看,农业发达国家在实现农业机械化前,普遍采取直接补贴措施支持农民购机,有的目前仍在实施,有的逐步转化为机具购置贷款贴息、保险补助等措施。从国内看,我国要实现全程全面机械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已成为农机化发展的政策基石,深受农民欢迎。要推动补贴向农机合作社倾斜、向优质机具倾斜,使农机应用与农艺制度相融合,农机服务模式与农业经营方式相适应,农机作业与农田建设相适应。

补短板,农机行业科技创新的步伐要加快。大型大马力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和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这“一大一小”是目前主要的短板所在。用自己的农机装备生产自己的粮食,中国饭碗才能端得更稳。我国农机企业规模普遍小,研发主要侧重结构设计,难以单独承担重大农机产品创新重任。要让科研院所与农机企业形成合力,在关键共性技术上取得突破。在此基础上,推动农业机械化由粮食作物向棉油糖、果菜茶等经济作物扩展,从种植业向养殖业、设施农业等发展,由平原地区向丘陵山区进军。

阅读付费版面提示

尊敬的读者:

       感谢各位一如既往的信任和关爱,更感谢各位长期以来的支持。

      该数字报电子版半年内的所有报纸版面为免费阅读,其他版面开始收费阅读。更权威的资讯,更便捷的形式,更周到的服务将大幅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

       您可选择在线购买该数字报电子版,或者激活阅读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