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市中区六举措盘活市中宝贵城市资源,拓展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布局

2022-12-08 20:10:39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2月8日讯 (记者 杜伟 范辉)12月8日,枣庄市市中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市中区“八大提升突破工程”系列发布会之“城市品质提升突破工程”新闻发布会。市中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国栋致发布辞。市中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程建设科科长王桂锋,市中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建科科长任泽飞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杨国栋介绍,“城市品质提升突破工程”是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工业强区、产业兴区、城建立区”战略的重要措施,也是提升人居环境、补齐基础设施工作短板重要抓手,为深入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城市品质提升工作的部署,今年以来先后成立老城更新、城市西进工作专班,以项目赋能提升老城区地位,挖潜、盘活市中宝贵城市资源,拓展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力争用三年时间,使城市市容更加整洁有序、生活交通更加便利安全、公共空间明显增加、环境质量大幅改善、特色魅力充分彰显,城市的精致化、生态化、智慧化、人文化水平显著提升,从而持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高起点高标准做好规划设计。坚持科学谋划、规划先行,邀请国内知名规划设计单位实施城市西进和老城更新总体规划设计,并制定了《市中区城市品质提升三年实施方案》,方案中更加明确实施内容和任务分工,并建立完善以国土空间规划为统领,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为支持,“多规合一”的城市规划体系。将全区专项规划融入国土空间规划成果中,真正实现“一张图”管理。围绕市中区发展总体思路,清晰把握城镇开发边界涉及的重点区域、产业、项目,集中指标布局产业和城市建设,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加快项目用地土地性质调整,加大规划指标争取,为重点区域建设、产业发展、项目落地提供土地要素保障。并按照“系统谋划、整体规划、成片打造、突出亮点”的思路,将城市特点与城区原有规划及人文、自然禀赋相结合,打造特色亮点。目前市中区城市更新总体规划和枣庄十电铁路文化绿廊规划设计项目已完成初步方案设计,城市西进规划方案正进行方案对比汇报调整阶段。

 加快老城更新提升城市品质和功能。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原则,践行“公园城市”建设理念,充分利用城市拆迁腾退地和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因地制宜,高标准建设泉西游园、誉德游园、青檀立交游园等三处公园绿地,新建政府西游园、檀北游园、南园立交园等15处口袋公园。建华东路、刘岭路等5条道路具备通车条件。安保全巷等11条背街小巷改造完成。华山小区、怡华园等29个老旧小区已基本完成改造,剩余小区计划12月中旬完成收尾工作。西昌路地下综合管廊光明路至世纪大道段全线贯通。文化路、振兴路等4条道路提升已基本完成,今年完成老城区雨污合流管网改造42.09公里,累计完成雨污合流制管网改造62.26公里。解放路部分路段和君山路、北马路已完成弱电管线下地,振兴路、君山路、青檀路部分路段和文化路已完成弱电管线铺设。

  加快城市西进打造市中崛起新引擎。着力完善新区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东海路、长江四路等4条道路正加快实施建设,同步配套实施供水、供电、供暖、雨污分流等管网建设,朱子埠支流(谷山路至衡山路)段已完成河道清淤及护岸护坡等工程建设,正在进行苗木栽植等工作。文体、商业、医疗等配套不断完善,逸林希尔顿酒店、枣庄市人民医院、实验中学改扩建正进行主体施工,东湖小学改扩建完成验收并投入使用。

  加强文旅融合促进城市持续繁荣。积极推进夜间消费区建设。出台《市中区关于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抓住城区夜间消费最聚集的光明广场夜市,开展夜市提升试点工作。与国翔文旅集团合作,借鉴火爆的“文旅不夜城”以及全国夜经济发达城市的经验,结合市中本地特色,重点创建1878民国风情街区、吉品街、东湖片区等夜间消费集聚区。创新开办“无界文创集市”,汇聚非遗、机车、后备箱集市,夜唱、拓印等夜场活动。成功举办了首届广场文化节、中国枣庄第六届辣子鸡美食文化节暨2022啤酒音乐节等节庆活动。1878民国风情街成功入选山东省第二批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积极推动创作筹拍40集网络剧《中兴》,展现中兴公司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和辉煌场景。实施创作《百年中兴》100幅漫画,拍摄《夜袭洋行》等动画片。

 持续开展市容市貌环境改善。强化重点区域整治,扎实开展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户外广告、“露天烧烤”等专项执法行动,查处跨门经营、乱堆乱放等各类市容秩序问题6.8万余处,清理流动摊点7.3万余处。拆违治乱,打好违建治理攻坚战。加大对违法建设的发现和查处力度,对发现新增违法建设立即查处,做到发现一处、查处一处、拆除一处,并形成长效管理机制。累计拆除铁路沿线、香港街、烈士陵园等违法搭建棚厦、房屋30余处,拆除面积约9000余平方米。以城区主次干道为重点,全面实行路长帮包责任制,定路定岗定责定人,建立区级领导总体抓,镇街主任(镇长)、综合执法片长统筹抓,综合执法、市政园林、市容环卫、市场监管、社区负责人直接抓的三级路长责任体系。共受理各种案件258719件,结案率达到99.96%。“路长吹哨,镇街、部门报到”制度切实落到实处,本年度处理的238件转办件中有诸多件获得群众的认可称赞。

  突出重点领域进行全面整治。对照市、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意见和工作方案,建立了工作台账,细化分解工作任务,定期调度工作进展。印发了《市中区新一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方案》《排放硫酸盐全盐量专项整治》等工作方案,部署新一轮“四减四增”工作重点,全面开展硫酸盐、全盐量综合治理,完成了入河排污口溯源调查,建立了排污口清单和“一口一册”档案,委托编制了《南水北调工程沿线突发涉水事件应急预案》。落实南四湖水污染综合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利用“雷达定点扫描+立体监测走航和第三方驻场服务”的立体溯源监测监控体系,辅以空气监测网格化和69个微站建设,开展大气源和高架源解析。加大对建筑施工场地巡查,严格落实“六个百分之百”措施。对工业废气、工地扬尘、道路扬尘、餐饮油烟、柴油货车尾气、散煤治理等实行分线作战,由牵头部门建立动态清单、确定治理完成时限。全面开展重点领域VOCs治理工作。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行业标准化治理。各类市政工程尽量错开光照强烈时段施工,推进城区广告印刷和汽修喷漆等行业治理,减轻臭氧污染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杨国栋强调,接下来,市中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将继续推进城市品质提升高质量发展,加大项目用地保障力度,优化新增建设用地供应结构,盘活利用现有存量建设用地,根据需要依法调整用地性质和用途。同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支持项目策划、规划设计、融资、建设运营一体化推进,简化完善审批流程,建立绿色审批通道,切实提高老城更新项目审批效率。做到建设与经营相衔接,以环境带动项目,以“品质化”提升城市形象。

 新闻伴读

  发布会现场问答实录

  记者:请问市中区在“加快老城更新提升城市品质”工作中有哪些亮点措施呢?

 杨国栋介绍:为深入贯彻落实“工业强区、产业兴区、城建立区”战略,紧紧围绕“城市品质提升突破工程”重点工作,聚焦老城更新建设,细化目标任务,狠抓工作落实,打造特色亮点,实现老城生活更加宜居、城市发展更具活力,打造资源型城市高质量更新示范。

  坚持规划先行。邀请国内知名规划设计单位进行老城更新规划设计。目前市中区城市更新总体规划和枣庄十电铁路文化绿廊规划设计项目已完成初步方案设计,对特定城市建成区(包括历史文化遗产、铁路文化公园、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院区、老旧生态绿地等)内,开展建设和治理工作提供专业设计支持。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重点梳理现有交通路网,改善城市交通,解决停车难、出行难问题。今年以来建华东路、刘岭路等5条道路建成通车,并同步实施雨污分流、供水、供气、供暖等管网铺设。保全巷等等11条背街小巷改造完成。君山路、振兴路等4条道路提升改造基本完成。

做好城建重点工作任务。持续加大实施棚户区、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目前前岒片区棚改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施工。建材市场片区、后陈湖棚改等棚改项目正有序推进。华山小区、怡华园等29个老旧小区已基本完成改造,计划12月中旬完成剩余工程收尾工作。今年新增海绵城市面积4.21平方公里,计划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按照雨污分流改造三年计划,目前已完成雨污分流改造62.26公里,计划2023年底前建成区内实现雨污分流。

  下一步,市中区将持续加大老城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全面提档升级路域环境,做好重点路段关键节点建设。同时梳理现有交通路网,改善城市交通,并推动传统商圈提档升级,突出商圈特色,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整合完善老城区教育、医疗、养老、体育等公共服务功能,增强城市宜居性。

 记者:请问市中区在雨污合流制管网改造工作方面如何开展的,下一步工作有哪些打算?

  王桂锋介绍:市中区作为老城区,合流制管网量大面广,改造任务非常艰巨,改造过程中,需对路面进行大面积开挖,将给承载能力低的路段带来更大的交通压力。针对老城区现状及前期管网普查情况,市中区专门研究制定了雨污分流3年改造计划,分阶段逐步实施,三年计划共改造雨污管网96公里,成雨污分流改造62.26公里,分别为文化路、振兴路等52条道路改造。

  实施过程中一方面统筹全区雨污分流现状,依托君山路、文化路、振兴路等城市主干道划分片区,统筹规划各片区雨水、污水的走向,设计施工图纸,明确施工方向。采取新区与老城区雨污分流同时设计,新区的雨污分流规划和建设同步实施。另一方面按照施工图纸,严格施工标准,不定期开展监督检查,确保施工质量不断提升。同时做好雨水与污水的分类收集工作,对损坏的雨污水收集口及时做好维修工作。

  下一步,结合老城更新战略的实施,与老旧热力管网、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改造等项目的高效衔接,避免二次开挖和资源浪费。在保障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建设进度。优化施工交通导行方案,把施工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把这项群众关注的民生工程办实办好,确保高质量如期完成改造任务。

 记者:近年来,市中区在老旧小区改造在开展实施提升完善类设施改造方面有什么好的经验做法吗?请简单给大家介绍下。

  任泽飞介绍: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严格落实中央、省、市有关老旧小区改造要求和部署,明确老旧小区改造内容,聚力提升老旧小区居住品质和老城区活力,完善社区管理和服务。在荣华里社区等12个小区新建改造医疗卫生设施7处,在怡华园、华山小区等27个小区新建改造健身活动场所33处、新增健身器材167套;在怡华园、荣华里社区等6个小区建设老年日间照料、老年活动中心、养老设施等6处。为解决市民“寻找充电桩”难题,对老旧小区进行低速充电桩及新能源充电桩规划、设计、建设工作。

  在改造过程中一方面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坚持改造前问需于民,在改造内容确定上采取“提升完善类选择项”菜单模式,对医疗卫生设施、健身器材、公用房等完善类重点设置。另一方面推进相邻小区和周边地区的联动、连片改造。统筹区域范围内属地社区、物业管理和经营主体力量,将各改造点位连接成有机整体,完整构建起绿色、智慧、健康的社区生态圈,吸引周边养老、医疗、托幼、家政等服务资源积极融入生态圈,形成了合作共赢、价值共享的智慧社区新生态。

  下一步,市中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在改造前将继续优化老旧小区的规划布局、公共空间、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设施等,制定完善的住宅修缮计划和措施。同时完善后续管理机制,提升物业服务质量,规范基础设施管理养护制度,探索住宅维修资金筹集使用机制,引导居民进行户内同步改造,全面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同时重视小区改造后的维护,确保改造顺民心、合民意。

责任编辑: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