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东莞新闻 > 正文

黄江着力完善工业企业创新体系


6月13日,在黄江镇科技公园开馆一周年之际,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张新长,以及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部长吴仕高等一批科技领域的院士专家走进黄江校园,为广大青年学生授课。

近年来,黄江镇持续优化创新环境,通过实施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推动科学普及的政策措施,着力完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及科技企业培育等创新体系,促进工业企业科技含量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

为94家企业发放超720万元奖金

黄江身处光明科学城和松山湖科学城两座国家级科学城之间,在对接大湾区战略落地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今后五年,是黄江深度融入“双科学城”建设、打造融合发展新格局的关键五年。

迈过关键一程,黄江正锲而不舍地招引大项目、培育新产业、拥抱新经济、谋求大跨越,以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主动对接“双科学城”,支持推动更多科研成果在黄江落地转化。

近年来,黄江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把工业经济稳增长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全力支持重点工业企业发展。同时,通过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创新驱动能效有效集聚,企业创新活力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全镇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2022年,黄江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由2015年的16家增加到220家,年均增长62.2%;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36.8%提高到50.99%;规上企业办科研机构由29个增加到226个,年均增长14.47%;规上企业独立研发机构覆盖率由32%提高到52.1%,年均增长6.91%;全镇研发(R&D)投入占GDP比重3.39%。

科技创新是赢得未来的关键。为助力企业加快高质量发展,今年初,黄江镇召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暨科技创新表彰大会,现场为94家企业发放超720万元奖励金用于创新驱动发展。此外,此前已出台的《黄江镇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黄江镇科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分别设立1000万元和120万元的专项资金,成功撬动市超800万元的奖励引流,并向相关企业发放了8600余万元的市信专项扶持资金。

对企业来说,这大大增加了他们在黄江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东莞领益精密制造科技有限公司运营副总监刘可表示,今年将继续聚焦和服务好黄江高质量发展的大局,坚定不移办好企业、践行实业报国,而且在品牌价值、经营理念、人才引进、产业生态方面求新求变,推动领益品牌价值再上新台阶。

广东正扬传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顾一新则明确,将进一步加大对新能源领域的投资,丰富新能源的产品线和提升集团的营业额,计划总投资10亿元用于新的产品研发、生产产能扩充及技术实验中心扩大。

广东正扬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李鄂 摄

广东正扬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李鄂 摄

为进一步提升工业发展质量,黄江制定《黄江镇2023年第一季度重点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奖励项目实施办法》,安排第一季度重点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奖励资金2000万元,在符合相关实施办法的基础上,对在2023年第一季度工业总产值实现同比持平或正增长的企业给予相应奖励,最高奖励可达100万元。

以“工业强镇”为追求的黄江镇,正紧密联系黄江实际,坚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定位,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作扎实有序开展,推动创新生态日趋完善。

大力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当前,黄江正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发展,实现量质同步提升,推动工业立镇战略迈出坚实步伐。

据黄江镇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黄江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253家,同比增长13%;2023年将再申报11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通过目标92家。为此,黄江今年将大力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培育50家具有一定科技创新能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此外,黄江还引导全镇工业企业加大科技研发经费投入。据统计部门反馈,2022年度黄江研发投入费用合计18.02亿元,任务完成率达100.7%(任务数17.89亿元);填报研发机构企业数247家,研发投入建设比例达58.8%(任务目标数56.78%),目标完成率109.3%。

今年3月,东莞市科技局发出了关于征集2023年首批东莞市重大科技项目库入库项目预申报的通知,得到各创新主体的积极反应。黄江镇就项目技术创新性强,能够解决重点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推动欧科、奔迪、新美洋3家企业申报2023年第一批市重大科技项目库项目入库。

新美洋员工正在操作点焊检测设备。受访单位供图

新美洋员工正在操作点焊检测设备。受访单位供图

此外,为推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建设,提高黄江镇创新能力,今年第一批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已受理完成,通过前期走访动员,黄江镇推动奥泰斯、创汇原、普锐米勒、索艾电子、嘉纪5家企业申报2023年第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为引导创新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促进企业稳定发展,今年以来,黄江镇经济发展局积极宣讲政策并动员申报,推动正扬科技、惠伦晶体、欧科3家百强企业,领杰、福可喜玛2家瞪羚企业(高成长中小企业)申报东莞市2023年创新型企业研发投入补助。

3月27日,黄江镇正扬汽车零部件研发及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用地成功摘牌。这一总投资10亿元、占地面积82.47亩的项目,由广东正扬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正扬科技”)投资建设。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及东莞市名誉倍增企业,正扬科技未来将重点从事尿素传感器、油/水位传感器、发动机传感器和仪表、汽车电子零部件、整车控制器等的制造与销售,并面向SCR后处理系统、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领域进行研发。

“面对全球化答卷,我们将继续迎难而上,扎根黄江、练好内功,全面推动降本增效。同时,我们将积极引入外部资本,进一步加强全球化服务,以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更贴近客户的服务,创造新的发展机会,为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正扬力量。”正扬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

搭建平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随着东莞站上“双万”城市新起点,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难点和堵点越来越突出。作为东莞南部九镇之一,为了解决这些难点和堵点,近年来,黄江积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让企业和高校各展所长、在科技创新中实现优势互补,大力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搭建一个校企互动交流、互利合作的实效平台。

3月10日,广东惠伦晶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惠伦晶体”)与华师大共同建立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2021年8月,惠伦晶体省级博士工作站揭牌,同时规划“五年百人计划”,分别与山东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建立产学研合作,联合科技攻关与人才培养,共建研究中心、研究所和实验室,实施科学研究与成果孵化。

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之路需要校企双方共同合作。惠伦晶体充分发挥在行业领域上的专业优势、在培育人才上的严谨态度,将人才精准培养,推动科技人才的协同育人,科、产、教、用融合发展。校企双方将整合资源优势,加强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教学实践等多方面的深入合作,共同促进华师大与惠伦晶体的人才建设,助推黄江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

以“链群对接”的校企合作新模式为契机,黄江正多层次多角度深化校企合作,搭建校企合作洽谈平台。

5月18日,黄江镇政府、大富科技(安徽)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签订了三方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将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及资源优势、中科院人才及技术优势、上市公司资金及本土研发优势,加强深度合作,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强化东莞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优势,重点研发具有先发优势的关键技术和引领未来发展的基础前沿技术。

目前,大富科技智能智造产业项目用地约50亩,投资6.2亿元,主要打造成以5G和人工智能为核心的产业集群,项目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7.5亿元,年税收5000万元,是黄江的重大产业项目之一。

大富科技子公司中科先进集成有限公司现已落地东莞,该公司专攻工业装备设计、智能制造、智能机器人整体解决方案、工业生产线智能化改造等方向的研究,提供全行业的自动化生产线集成技术改造解决方案,将支持黄江企业数字化智能工厂、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工业机器人、智能部件等智能产业的技术改造升级,提高制造业企业技术水平,提升产品竞争力,助力黄江发展高质量经济。

2017年,东莞市海陆通实业有限公司与东莞理工学院共建的校企“联合研发实验室”正式成立。

通过校企双方携手探索,一方面,对于校企联合实验室的运作及成效,校企合作能够实现双方优势互补,将高校前沿性的研究,通过企业平台进行产能转化,并通过企业的市场进行检验;另一方面,对高校而言,在开展电池领域的相关科研中,设备可能没那么齐全,通过合作,可借助企业完善的研发设备设施,高校通过国内外引进来的专家学者做顶层设计,企业负责产品实施,打造电池领域的示范工程,如电池实现自动化生产等。

■样本

新美洋2022年研发投入资金达4937.5万元

新技术应用大幅提升质检效率和精确率

如何提高产品质检的效率和精确率,已经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关注的重点。对于生产智能终端精密零部件的东莞市新美洋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新美洋”)来说,全方位提升生产的智能化水平至关重要。

今年5月,新美洋以《面向精密制造业的高性能快速智能质检系统研发及应用》项目成功申报2023年第一批市重大科技项目库项目。从此,一个围绕质检环节的改变正在悄然发生。

找到兼顾质量与效率的重要手段

新美洋坐落于黄江规模最大、最活跃的工业园区——裕元工业区内。2022年,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超6.2亿元,年产值突破14亿元,其中年产表面处理1亿件以上、五金冲压8亿件以上、CNC加工4000万件以上、装配件1亿件以上。

对于制造业来说,质量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质检作为生产制造中保障产品质量的重要一环,更是关乎产品的精密度、美观度、质量把控等多个方面。如何提高产品质检的效率和精确率,已经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关注的重点。

“质检工作是个细致活儿。以前我们的员工每天要盯着强光看8个小时,眼睛都花了,工作质量和效率明显下降。”新美洋国际产品部开发一部经理刘建说,传统的人工检查方法在缺陷判别上存在个体与个体间的差异,容易受检查员视力疲劳、状态不佳等因素影响,很多产品的微小瑕疵并不能被高效识别。此外,人工质检成本高、误操作多、检测效率低、速度慢,严重制约了产量。

2019年新美洋成立,项目总投资7亿元人民币,主要从事智能电子设备零组件、新型电子元件、五金件、接插件、模具的技术研发、制造和销售,为亚马逊、谷歌等国际客户制造并提供智能终端精密零部件。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在制造业产品生产过程中,新美洋产品质检涉及比以往更多数量、种类零部件的识别、检测等操作,相应的产品质检对检测准确性、灵活性、成本管控等方面有严苛需求。

改变迫在眉睫。为了在不断变化和竞争愈发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优势,新美洋既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标准以满足客户需求,又要不断提升生产线效率以适应市场的快节奏。“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化光学检测方法,是我们找到的兼顾质量与效率的重要手段。”刘建说。

今年5月,新美洋以《面向精密制造业的高性能快速智能质检系统研发及应用》项目申报2023年第一批市重大科技项目库项目。目前,东莞市科技局审核系统显示:受理资料已入库。

智能质检使效率提升5倍

“总良率达96.05%。”在新美洋生产车间的流水线旁,刘建正在检查自己面前被高性能快速智能质检设备认定为“异常”的数码产品主要零部件。

在质检产线上,设备会对零部件的孔内毛刺、裁切面、位置尺寸、焊渣、焊点位置、焊接间隙等20余项内容进行质检。被查实异常的零部件,将被送到异常产品区;被查实无异常的零部件,会直接在流水线上进行包装输送。

刘建介绍,“过往,在新美洋的质检车间内,4条生产线至少需要30个全检员24小时、三班倒进行质检,才能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但现在不一样了,原来的普检变成了机器筛查后由巡检员进行复检,一台质检设备就可以完成全检员的工作量,并且效率提升5倍。”

目前,新美洋已有一台质检设备产线用于生产,其余三条产线正处在检测阶段,不日也将投产。

智能质检设备不仅能提高产品质检的效率,更能提高质检的精确率。

刘建介绍,新美洋研发的智能质检设备最大的创新点是能基于在线学习与联邦学习的表面缺陷检测技术研究。“现有检测方法大多采用离线学习的方法,但由于训练初期通常缺乏有标签的缺陷样本,部署时模型的实际性能难达最佳。在实际应用中,产线可以不断地提供新样本,也可能发现新的缺陷类型。为此,我们的项目通过在线学习的模型,达到实时优化调整方法。”刘建说。

此外,由于某些产品及其缺陷存在一定的共性特征,结合不同生产线上的样本有助于充分训练与调整模型,该项目利用联邦学习表面缺陷检测技术,针对不同产品及其缺陷存在的共性特征,引入在线学习和联邦学习框架,结合各方的样本数据,训练检测模型。与同类产品相比,降低模型对缺陷数据的依赖,缩短开发周期与减少开发成本。

据介绍,该项目预期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为3000万元,利润1000万元,税收100万元。在刘建看来,研发智能质检设备解决的不仅是眼下一个生产环节或一条生产线的问题。从长远来看,这种产品及其背后的技术应用,实质上是企业由粗放型生产向精细化生产转型的不断探索,将为企业的提质增效带来积极影响。

近年来,新美洋围绕新材料开发、制造工艺优化升级、先进制造业AI新技术发展、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优化等方向投入了约1000万元经费。2022年该企业资产总额达11.97亿元,产值突破15亿元,其中研发投入资金达4937.5万元,占营业收入的3.30%。同时,新美洋已与东莞理工学院、深圳大学等高校展开产学研合作,主要技术方向在基于AI的3C电子结构件的自动光学检测技术及设备开发。

刘建表示,设立在新美洋的智能质检设备只是一个起点,在更多精密制造业企业、更长产业链条中的应用,才是高性能快速智能质检系统更大的舞台。新美洋将致力于推动该系统在数码产品、新材料等多个行业、多个场景落地应用。

【撰文】蔡子航 韦基礼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