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直击第九批国采现场:有仿制药企业称产品最多降价约80%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显示图片

经历了一夜雷雨大风,11月6日早晨,上海市最高气温比前一天陡降十度左右,突如其来的冷空气笼罩着这座城市。

但是,在奉贤区人民政府门口,冷风丝毫没有阻碍人们的热情,一大早便呈现出一副人头攒动的热闹景象。这里是第九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开标现场,迎接排队等候人群的,将是一场席卷医药行业的降价风潮。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湘财证券研究所、中康开思数据库、东北证券杨靖制图、视觉中国图

本次集采品种达到42个,涉及“品种+规格”100余个,覆盖高血压、糖尿病、抗肿瘤、抗感染、胃肠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11个药理类别。据新华社报道,拟中选结果为:41种药品采购成功,拟中选药品平均降价58%。

在采购金额方面,以最高有效申报价结合约定采购量计算,有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剂、缩宫素注射剂和丙泊酚注射剂等采购金额超过10亿元的“大品种”,也有拉考沙胺口服液体剂等采购金额不足100万元的“小品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现场注意到,虽然通知的开标时间为早上8点,不过众多企业代表早已提前在门口等待多时,他们手里拿着标书,等待着工作人员通知投递。

“从第一次集采开始,每一次国家药品集采我都参与了。这次的集采,我感觉企业间竞争很激烈。”一家激素类药品生产企业的代表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他们本次只有一个产品参与集采,但是有8家企业同台竞争。一家大容量注射剂仿制药生产企业的代表告诉记者,公司产品最大降价幅度约在80%,虽然面临多家企业同台竞争,但依然对中标很有信心。

集采流程进一步优化

从公布的文件来看,本次集采整体依然延续了此前的方案,但也出现了一些细节上的重要变化。

例如在“查漏补缺”的基础上,集采流程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包括在拟中选资格规则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优化第七批国采的“Top 6”淘汰机制,设置了“Top 4+ Bottom 2”的新规则(即入围企业同品种按“最高单位可比价/最低单位可比价”计算比值进行排序,所有品种比值结果降序排列中前4名的,及后2名且不满足降幅≥30%或单位可比价≤1元的,最高单位可比价企业不获得拟中选资格);只支持一家企业进行申报,并首次提出企业可组成联合体进行申报等,以防止具有关联的企业多家联手围标等。

在采购周期方面,也达到有史以来最长。在今年3月完成的第八批集采中,采购周期统一为两年,到了第九批,则延长至三年半(从执行时间算起,若从招标算起则为四年)。

对此,前述企业代表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次集采跟之前相比,最大的感受是在规则方面得到进一步完善。新规则的实施有两个影响:一是对于有明显降价的企业来说是很大的利好;二是可以杜绝一些企业围标等违法违规行为。

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教授路云在现场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规定可以起到规范企业投标行为的作用。而采购周期的延长,可以发挥出三方面的稳定作用——价格水平稳定、市场预期稳定、临床供应保障稳定。

“估计头部企业降价明显”

集采对于药价水分的压缩一直是各界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是体现集采属性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随着药品和耗材集采的常态化开展,采购范围将有序扩大,其“惠民红利”也在不断释放。截至目前,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共8批,333种药品中选,平均降价超50%。

关于本次集采降价幅度,《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现场采访了多家企业,他们对此表述不一。前述激素类生产企业代表告诉记者,上一次国家药品集采,他们已经降价约80%,这一次由于中标结果还未公布,所以不便透露具体降幅。

该企业代表还表示,从前几批集采的结果来看,平均降价都在50%多,这一次集采参与企业数量较多,还有一些十家企业以上参与的品种,所以估计头部企业降价比较明显,中间或靠后的企业降价压力相对要小一些。

一家注射液生产企业的代表告诉记者,她认为每一批限价的高低都会影响降幅,所以每一次的降幅都会不一样。在她看来,这一次的降幅在50%以上。一家大容量注射剂仿制药生产企业的代表告诉记者,公司产品最大降价幅度约在80%,虽然面临多家企业同台竞争,但依然对中标很有信心。

一家原研药生产企业的代表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本次集采参与企业踊跃,竞争非常激烈,在中标前不方便透露价格,但公司会一如既往地支持集采方向。原研药企业在集采中更能体现出标杆作用,大幅降价对企业运营的确会带来挑战,但企业也会作出相应的调整来适应。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