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跑腿”让农民更有“医靠”

来源: 2024-03-28 22:35:47

  农村看病难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医疗资源总体不足,且分布极不平衡,80%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医院。农民“小病拖、大病扛”的现象较为普遍,就医“急难愁盼”问题突出,想要进城就医依然存在较大的困难。就此,梳理了农民进城看病的八大痛点,其中包括信息匮乏寻医难、跨区域急诊耗时、异地陪护成本高等,呼吁创新方式手段,为农民健康提供更好的守护。

  客观来看,只要医疗资源的“二八分布”的格局没有扭转,农民进城看病难的问题就注定难以从根子上解决。毕竟,公共资源配置的一个基本逻辑是:人口在哪里集中,资源就向哪里投放。相比于农村,城市的人口密度显然更高,获得更高密度的资源配置也就在情理之中。事实上,不光是对农民而言,对其他需要异地就医的任何居民而言,也同样存在陪护成本高、就诊难等一系列问题。

  当然,尽管农民进城看病难问题不能彻底解决,但还是可以从多方面着手,尽可能地予以减轻和缓解。比如,山西在全省推广“一次挂号管三天”就诊模式,这就可以给进城看病的农民病友提供更多的时间余地。又比如,一些公益组织或热心人士推出“病友厨房”,病友可以免费或者低偿使用,自带食材做饭,从而降低就医的附带成本。诸如这些,属于来自政府和民间对于异地就医的助力,尤其是前者一旦制度化推动,就可以提供极大的确定性。

  进一步来看,前述的助力体现在进城后。本质上,农民进城看病是为了获得更优质的诊疗服务,但其实有些诊疗未必非得进城才能获得。在药物、设备以及医生这三种医疗资源中,医生的作用最不可或缺,这也是农村最缺乏的,但依托城乡紧密型跨地域的医联体,借助远程医疗,尤其是5G、AI等新技术手段,完全可以由后方的名师开药,但农民在村卫生院或者镇中心医院拿药。在一些轻微中等疾病的治疗上,比之“人往城里跑”的就诊方式,“数据跑路”无疑更具性价比。

  而相比于久拖成疾、治大病,治未病、治小病才是守护健康的正确思路,要想对不少农民“小病拖、大病扛”的现象作纠偏,尤需从健康理念以及就医服务的可及性上着手。就此而言,目前已在一些农村地区推广的家庭医生制度是一个不错的法子。在实践中,县医院、镇中心医院、村卫生院组成家庭医生团队,按照网格划分与农民签约,在免费体检的基础上,实施低危组(绿色)、中危组(黄色)、高危组(红色)人群动态“三色”管理,上级医院给家庭医生团队预留号源,方便签约村民优先就诊和及时诊治。

  而除了治病外,家庭医生团队很重要的一个工作是摸清底数,并根据服务对象的健康条件提出相关建议。显然,这种日常互动有助于建立一种信任感和黏性,破除“小病拖、大病扛”或者“小病大治”等错误观念,进而减少盲目进城看病的频率。当然,如果以医联体等形式可以通达更高层级、更为优质的医疗资源,比如与地级市乃至省城的一些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并可以预留部分号源,这就让农民在解决一些疑难杂症或治疗重大疾病方面,有了更大的“医靠”。

  (作者:胡一刀,时评人)

相关板块
相关个股
相关资讯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上述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同花顺财经的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同花顺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平台为准,各类信息服务基于人工智能算法,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