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子”科技创新成就山东高质量发展“好棋

来源: 2024-04-19 16:14:47

  近日,“行走先行区 看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济南、淄博、潍坊、青岛、烟台、威海等市,集中展现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山东成果。

  在济南,舜丰生物用“基因剪刀”打破农业的“天花板”;在潍坊,天瑞重工以磁悬浮动力装备为高质量发展打造绿色引擎;在青岛,海信用全球首款可折叠激光电视引领未来智慧生活;在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让碳纤维有了“中国制造”……

  从内陆城市到沿海城市,从高新技术企业到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创新平台,齐鲁大地每一个角落都在因地制宜向“新”而行,用科技创新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2022年,国务院赋予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大使命,为山东锚定一个全新的时代坐标。饱含“绿色含金量”的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时代课题之一是把科技创新能力有效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一个个持续升级的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一片片拔地而起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形成发展“强磁场”,一个个原创性、引领性技术助推科技自立自强,汇聚成山东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新赛道,产业端双向发力

  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走好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为山东打开了传统产业转型向“绿”,新兴产业升级向“绿”的崭新局面。

  山东作为全国工业门类最齐全、结构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工业化数字化融合是产业结构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放眼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实践,以浪潮云洲、海尔卡奥斯为代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正渗透到各行各业,让传统工厂焕发新生机。

  在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海尔中德智慧园区,经过卡奥斯COSMOPlat赋能,该园区实现能源综合利用效率高达80%以上,年二氧化碳的减排量约3.22万吨,成为全球首个碳中和“灯塔基地”。

  传统产业与大数据技术融合,是一场工业发展的变革性碰撞。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核心的产业生态体系加速构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为擦亮工业经济的“山东名片”催生更多新发展动能。

  要想“长新芽”,需先“修老树”。在山东天瑞重工有限公司的展厅内,磁悬浮真空泵、磁悬浮空压机、磁悬浮鼓风机等新型动力装备与传统动力装备并排摆放,旁边标识的“平均节电30%”字样,凸显出磁悬浮节能技术的降耗成效。

  用新兴技术帮高耗能企业做“减法”是山东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而目光长远的山东也在抢抓先行区建设机遇,培育济南空天信息、青岛人工智能、烟台东方航天港等未来产业集群。

  2023年,山东“四新”经济投资增长11.1%、占比超过5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超51%、同比提升超3个百分点。从“粗、黑、重”到“高、精、尖”,这些生动详实的案例与样本,无不折射出山东科技创新的活力以及经济发展各类有利条件加速集聚的现实。

  新动能,攻关前沿硬科技

  科技创新是山东在先行区建设道路上最鲜明的“气质”。2023年,山东组织实施110项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在超算互联、画质芯片、植物基因编辑等领域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工业母机、碳纤维、合成橡胶等国产替代实现突破。

  一路行进,与这些既“高精尖”又“接地气”的重量级科技成果的近距离接触,让人们更加读懂山东高质量发展的新水平、新趋势:

  走进济南二机床生产车间,这里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汽车一体式压铸零件高速、高效加工及紧固件装配生产线,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的自主可控提供设备保障。

  在位于淄博的中材高新氮化物陶瓷有限公司,集中资源力量开展技术攻关,企业贯通了高性能氮化硅陶瓷材料中试生产线,产品性能达到国际标准Ⅰ级材料水平。

  来到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国产碳纤维接连打破“产品、技术、装备”方面的三重封锁,为航空航天和国民经济高技术领域急需的碳纤维提供强大技术和条件支持。

  核心技术是等不来、买不来、要不来的。众多鲁企领头雁创新求索不断汇聚科技自立自强的力量,推动越来越多的创新成果走出实验室,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山东今年将实施100项省级重大科技项目,其中由企业牵头承担的比例不低于90%。同时,还要重组200个以上省重点实验室,由企业承担的比重达到75%左右。让企业在科技创新当中站“C位”、唱主角,山东的一系列行动必将加快推动“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新环境,集聚优势显身手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让企业心无旁骛创新创造需要一个对创新鼓励支持的大环境。产业园区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引擎,是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是实现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域。

  在山东,各类产业园区不是将企业“大杂烩”式简单聚拢,而是通过延链、补链、强链,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使得产业与城市形成互促互融的良好局面。

  来到青岛人工智能产业园,一排排闪烁着灯光的机柜涌动着澎湃的算力,支持海洋大模型完成强对流临近预报,赋能家电大模型进行自然对话交互。目前,这里拥有国创家电中心、中科曙光及歌尔微电子3家链主企业,以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2023年,产业园的产业规模达到170亿元。

  为助力园区发展,青岛市崂山区制定出台了市区一体化人工智能产业园发展若干政策、配套实施细则,启动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地图,并通过招商推介、对接洽谈等不断提升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吸引力。

  从基础设施到人才资源配合的体系是支撑产业园发展的关键。在离青岛不远的海阳市,总投资1.5亿元的东方航天港航天人才公寓已投入使用,公寓主要用于航天人才配套居住,未来还将依此落实“青年优居计划”,打造“优徕青春社区”项目,让该项目成为青年长期住房租赁的主要选择。

  哪里创新土壤肥沃,哪里就能育得高质量发展累累硕果。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通过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才能厚积薄发、掌握主动。

  一组组亮眼数据,一件件鲜活事例,让我们看到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山东有大胆探索的先行者,有敢为人先的首创者,有善作善成的担当者。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集聚这些优势力量,必将让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更清晰、脉动更强劲!

相关板块
相关个股
相关资讯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上述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同花顺财经的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同花顺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平台为准,各类信息服务基于人工智能算法,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