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通光电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来源: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2024-04-25 22:35:07

亨通光电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以来,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面对国家“十四五”规划,在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公司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持续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保障年度各项重点工作有序推进。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加大通信和能源两大核心产业的战略投入,提供行业领先的光通信、智能电网、海上风电、海洋通信、智慧城市等产品与解决方案,具备集“设计、研发、制造、销售与服务”一体化的综合能力,并通过全球化产业与营销网络布局,继续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能源互联解决方案服务商。

  在“新基建”“碳达峰、碳中和”等背景下,特高压、电网智能化和新能源基础建设稳步推进;公司积极把握市场机遇,带动公司特高压及电网智能化等相关业务保持了较快增长,市场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6.22亿元,同比增长2.49%。同时,公司进一步加强对通信和能源领域核心产品技术研发及成本管控,主要产品的节支降本取得良好效果,推动盈利能力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54亿元,同比增长35.7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0.33亿元,同比增长31.74%。

  2023年,公司具体经营情况如下:

  (一)抢抓产业技术变革发展机遇,加速通信网络业务转型升级

  2023年,我国通信业整体运行平稳,5G、千兆光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网络连接用户规模扩大,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较快增长。大数据的继续发展、5G产业链主要环节的成熟、5G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云计算等新兴业务的增长、“东数西算”的部署、人工智能等的应用发展推动了通信网络传输能力的持续建设,将带动光模块、光纤光缆的中长期稳健需求增长及产品升级。公司进一步推动海外光通信产业基地的产能提升及规划,完善海外本地化布局。

  此外,光通信技术加快迭代升级促进行业产能结构优化。报告期内,公司光通信业务实现了较平稳发展,伴随成本管控能力的不断增强,利润水平有所增长,综合竞争能力持续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的全球领先绿色光棒生产技术及智能制造技术,不断发挥成本、环保与质量的综合优势,以工业互联网为依托,应用大数据平台持续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过程控制和产品质量。光纤预制棒是光纤光缆产业链中技术含量高且供应较为紧缺的上游产品,是整个产业链中最为核心的环节,全球范围内仅有为数不多的厂家拥有光纤预制棒制造的自主知识产权。公司子公司亨通光导研发的新一代绿色光纤预制棒更是有效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的瓶颈,填补了国内空白,引领了我国光纤预制棒技术方向,推动了行业向绿色环保转型升级。2022年10月至2023年1月期间,公司受让战略投资者持有的亨通光导28.60%的股权,进一步聚焦通信网络产业,提高通信网络产业链完整性。

  报告期内,公司聚焦东数西算、工业通信、全光网络互联等领域,继续优化现有产品及业务结构,加快高端产品、特种产品研发和市场成果转化,并通过在超低损耗光纤、激光光纤、多模光纤、海洋光纤等特种光纤产品的市场应用的增加,继续助力5G基础设施建设,为工业制造赋能,建立全球通信网络领域行业领先地位。公司沿着“产业化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发展思路实现公司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在光纤光缆领域已经具备场景全覆盖产品的基础上,积极布局前沿光纤产品,可以支持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互联建设,满足下一代高速光通信的需求。公司是中国电信研究院2022年云网融合承载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多芯光纤采购项目的独家供应商,为国内多芯光纤(MCF)和空分复用技术(SDM)逐步实现商用奠定了基础,起到了先锋示范作用。

  2023年,公司持续加大工厂智能化、制造精益化、管理信息化建设投入,推进5G通信、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工业互联网等前沿科技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打造行业领先的智能制造工厂,建成全球光通信行业首座“世界灯塔工厂”。“灯塔工厂”被誉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代表当今全球制造业领域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最高水平。亨通光纤通过“灯塔工厂”打造,极大地推进了企业单位制造成本降低,生产效率快速提升以及不良率的大幅降低。“灯塔工厂”旨在推进企业算力广范布署,通过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手段,实现生产过程的全面自动化、精确化和持续优化。

  近年来,公司已在欧洲、南美、南亚、非洲、东南亚等国家地区进行通信网络产业布局。2022年,公司收购LEONIIndustryHodingGmbH持有的j-fiberGmbH公司100%股权;本报告期内完成交割。j-fiberGmbH公司拥有近40年的特种光纤研发和制造经验,是全球领先的特种光纤生产商;此次收购将有效提升公司在特种光纤领域的研发能力。2023年,公司积极推动去年以来陆续投运的埃及、印尼、印度等海外光通信产业基地的产能提升;墨西哥光通信产业基地正式投建,公司进一步完善海外本地化产能布局和全球化产业布局。

  面对光通信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公司积极应对行业调整变化,把握行业发展趋势,紧紧围绕5G、“新基建”、算力、数据中心建设等的发展方向,聚力拓展5G通信与数通领域前沿技术产品与应用,实现自主创新与技术突破。公司致力于光模块及光互联综合解决方案的开发与制造。面向5G前传、F5G全光网、数据中心互联三大应用场景,成功推出数据中心与超算应用的400G和800G光模块,核心路由器集群互联应用的300GCXP2AOC,F5G应用的XGPON、XGSPON、25GPON、NGPON2光模块以及5G前传应用的10G、25GCWDM彩光与DWDM可调系列光模块,助力客户打造超宽、智能、开放的光互联网络,展现以客户为先的持续创新技术实力。公司入选中国电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T比特级超长跨距光传输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建设工程(400G高速光模块、100G高速光模块)项目和“低功耗高集成度高性能100G光传输系统研究与应用示范”建设工程(100G、400G高速光模块)项目,成为这两个项目100G、400G光模块唯一提供商。400G光模块产品可全面满足国内外数据中心需求。目前,公司400G光模块产品已在国内外市场获得小批量应用。800G光模块产品在领先交换机设备厂商通过测试,将根据市场情况导入量产。

  报告期内,公司在OFC2023现场展示了400G和800G系列产品,包括基于最新硅光方案的400GDR4,以及EML方案的400GFR4、400GLR4和800GDR8等产品。其中,400GDR4硅光模块为全新升级方案,基于6nmDSP和先进硅光子技术平台、优秀的电源设计和领先的DSP技术,该产品在0-70℃温度范围内,以低于9W的低功耗和低误码率性能完美支持2公里的传输距离应用。

  (二)把握全球能源互联发展机遇,积极构建全球能源互联解决方案服务商

  近年来,“碳达峰、碳中和”继续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引擎,为能源电力工业提供了抢占世界制高点的重大战略机遇。2023年,中国海上风电行业继续发展。在国家“新基建”“海洋强国”等背景下,公司继续围绕行业发展需求,通过持续的技术积累、整合与创新,加大新市场、新产品、新业务的开发。面对海上风电全生命周期的运营需求,公司形成了从产品到系统解决方案,到工程运维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拥有完善海上风电系统解决方案及服务能力,形成了从海底电缆研发制造、敷设、风机基础施工、风机安装到风场运维的海上风电场运营完整产业链。

  报告期内,公司聚焦全球风电资源,推进全球区域合作发展。2023年至今,公司持续中标国内外海上风电和海洋油气项目,在手订单充足;分别中标了浙江启明海洋电力工程2022年第六批招标项目、广东湛江徐闻海上风电场300MW增容项目、泰国中压海缆项目、山东半岛南海上风电基地U场址一期450MW项目、尼日利亚中压海缆采购项目、华能海南分公司临高海上风电场项目、浙能台州1号海上风电场项目、浙江嵊泗风机大部件优化施工项目、申能海南CZ2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山东能源渤中海上风电G场址工程等海上风电项目;66kV轻型环保阵列缆实现市场突破;斩获中海油曹妃甸12-1南油田扩建项目、乌石油田群开发工程项目等海洋油气项目。

  报告期内,公司参建的广东明阳阳江青洲四项目Ⅰ标段导管架基础沉桩施工顺利完成,该项目是公司自主基础施工的国内近海深水区离岸最远的海上风电项目;公司圆满完成浙能台州1号海上风电项目风机安装工程,该项目又一次刷新了亨通在叶轮吊装施工上的最大直径记录。

  报告期内,公司海缆首次进入墨西哥市场,使连接坎昆地区两座岛屿的电力海缆联网项目成功敷设并网运行。公司除交付了高品质电力海缆,还提供了海上电力线路工程全程配套服务,受到各方的高度认可。该项目也是中国电力海缆系统解决方案首次进入墨西哥市场。

  海上风电开发正向着深远海探索和发展,“十四五”期间,公司将紧抓深远海海上风电风场发展机遇和风机大型化发展趋势,以海底电缆业务为基础,持续加大工程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海上风电产业链系统解决方案整体实力。报告期内,公司重点推动新一代深远海大型风机安装船的建设,预计将于2024年度内建成;待其建成后可实现在70m以内水深进行海上风电机组的吊装及风机基础施工作业,安装风电机组容量将可覆盖至20兆瓦,以满足国内外海上风电大容量、深远海施工需求并提升公司在海上风电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公司持续通过能力提升、区域布局,继续提高行业竞争力。公司位于苏州常熟亨通国际海洋产业园的海底电缆生产基地毗邻长江,拥有码头资源,交通便利。报告期内,公司加快推进在江苏射阳布局的海底电缆生产基地建设,截至报告期末,已按计划完成射阳生产基地一期建设;同时,推动揭阳海洋能源生产基地的项目建设。

  在智能电网方面,随着国内以特高压为主的电网建设再次提速,公司持续强化在高压电力传输领域的市场地位和服务能力,建立了国内规模最大的超高压测试研发中心,配置超高压直流耐压测试系统、超高压串联谐振局放耐压测试系统等全套带载试验能力,公司具备目前国际国内最高电压等级的1000kVAC和±1100kVDC的电缆系统电气型式试验的超级试验验证能力。报告期内,公司成功交付华能汕头勒门海上风电接入系统工程220kV超大截面平滑铝输电系统,为国内高压电力传输提供了全新的系统解决方案,系国内首单。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电力产品销售在欧洲、拉美、东南亚、中东、北非等市场实现重大突破。同时,公司继续全面展开与国网、南网、五大发电集团等各大输配电、发电能源商在综合能源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巩固现有主营业务市场份额;并重点向特种电缆分布的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筑、轨道交通、新能源及电气装备等市场深度转型。

  报告期内,公司为杭州亚运会多个体育馆的新建和改造工程提供电力传输产品,为亚运会绿电供应提供有力支持与保障。报告期内,东南亚首条高速铁路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针对系统控制、监测信息和电能供给等系统要求,亨通的电力传输产品为雅万高铁电力传输系统提供了绿色、高速、安全的服务方案,为中国高铁走向世界保驾护航。

  多年以来,公司深耕风电领域,目前已覆盖风电环境使用中全系列电缆产品,可提供全面的风力发电用输电系统解决方案、风力发电用线束系统解决方案等,公司的铝合金中高压系列扭缆打破了铝合金输电线不能抗扭的技术壁垒;中高压线束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全球首台16MW风机系统;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新能源高端产品开发。

  报告期内,东南亚最大的漂浮光伏项目、也是印度尼西亚首个大型集中式光伏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公司提供的优质电力传输产品服务及光伏系统解决方案,为该项目的顺利交付和成功运营创造了有力条件。

  报告期内,公司瞄准“铝代铜”发展趋势,推动在山东滨州的高端铝及铝合金电缆项目建设。该项目主要定位于生产220KV及以下以铝及铝合金芯为主的电力、新能源、海洋能源、大数据中心、轨道交通等节能环保型特种电力电缆,并满足IEC、CE、UL、TUV等国际标准,成为公司立足国内、面向全球的重要新能源线缆制造研发基地。此外,公司工业产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有突破性进展,实现了缆-组件全系列产品的交付。

  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新能源智能连接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专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产品的制造与研发,汽车电缆、高压线束已经入围AUDI,配套Benz、上汽、东风、蔚来、小米、零跑等国内外主流主机厂、传统和新兴车企;充电产品已配套许继电气、国电南瑞、科大智能等大型国网桩企及主流充电桩企业。报告期内,公司自主研发液冷充电技术,并成功发布试点。公司坚持以“轻量化、智能化、便捷化”为方向,为新能源电动汽车客户提供更好的线路连接使用体验及解决方案。

  未来,公司将继续围绕国家“海洋强国”“碳达峰、碳中和”发展战略,助力全球海上风电清洁能源的建设,继续深度拓展海上风电产业链,着力海洋产业链平台构建,不断提供具备强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全力打造国际一流海洋能源互联解决方案服务商;同时除了在电网市场继续发力,进一步巩固在国网、南网的市场地位,将同时做好新能源、轨道交通、电气装备、重大基础设施等行业市场开发,推进公司向能源互联解决方案服务商战略转型。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拥有海底电缆、海洋工程及陆缆产品等能源互联领域在手订单金额约185亿元。

  (三)紧抓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打造全球跨洋通信系统集成业务领导者

  公司围绕“海洋强国”建设的发展战略,紧紧把握海洋经济开发机遇期,持续加大对海洋通信领域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布局。2023年,公司继续深耕全球跨洋海缆通信网络建设业务,系国内唯一具备海底光缆、海底接驳盒、中继器、分支器研发生产制造能力、跨洋通信网络系统解决方案(桌面研究、网络规划、水下勘察与施工许可、光缆与设备生产、系统集成、海上安装、维护与售后服务)提供能力以及跨洋通信网络系统建设能力的全产业链公司。

  海底光网系统被誉为通信领域“金字塔的塔尖”,跨洋光通信传输产品和系统是全球公认的一项技术难度高、产业领域覆盖面广的大型系统工程。公司“超长距大容量深海海底光缆系统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攻克了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跨洋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制,为国家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海底光缆通信系统、实施“海洋强国”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提供高可靠性、高灵活度、高性价比、一站式海底光缆网络解决方案,持续突破海底光缆通信领域核心技术,助力建设通达全球的海洋国际通信骨干网络,推动全球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主要业务场景包括新建海底光缆通信系统、油气平台海缆通信系统和综合海底科学观测网等。公司携手国内外电信运营商、石油和天然气运营商以及其他行业客户,截至本报告期末,全球海底光缆交付里程数已累计突破94,000公里。

  2023年,公司成功完成索马里和安哥拉等项目的交付工作;新增签约墨西哥下加湾、沙特Umuj、巴西石油二期、ALC越南、马来分支等项目;完成Peace新加坡分支、沙特分支、巴西石油等项目设备生产;开展亚太五号SEA--H2X、亚太快链ALC、西哈努克-香港海底光缆项目等大型中继联盟海缆项目的海上勘测和许可申请等工作。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拥有海洋通信业务相关在手订单金额约55亿元。

  2022年,公司携手巴西国家石油公司,为其设计和建造连接巴西东南部桑托斯盆地海上作业平台海底光缆通信系统。2023年,公司完成了海底光缆、水下分支器、水下中继器等所有产品的生产集成,计划于2024年第四季度建成商用。该系统标志着公司在全球海上石油天然气作业平台通信网络领域取得了新突破,将海底光缆应用于油气领域亦是公司海底通信系统重要场景。报告期内,巴西石油二期项目正在进行设备厂验,预计于2024年第三季度开始施工。

  在海洋观测方面,报告期内,公司承建了首个国家大科学工程海底观测网项目,该项目引入了公司海洋通信网络系统全产业链产品,公司海底光缆,中继器、分支器、海底主基站全部中标。

  2023年,公司全力推动高端制造业产业园项目一期的建设,深入聚焦海洋信息系统水下特种缆制造。产业基地已于报告期内投入运营,完成交付超5500m应用水深的采矿脐带缆;并实现10余条作业型ROV脐带缆的国产化替代。报告期内,公司加快推进大型国际海洋通信海缆施工船的建设,其已投入使用并有序进行海上施工中。至此,公司已布局形成从海洋通信到海洋装备、海洋工程的高科技海洋产业集群。

  未来,公司将继续围绕行业技术发展趋势,持续优化跨洋海底光通信整体解决方案,提升产品竞争力及可持续交付的能力,以丰富的全球跨洋通信项目管理经验为基础,坚定不移的打造精品通信网络工程。公司将始终致力于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和科技创新,更好地满足数字时代对跨洋通信系统超大传输容量和超高系统灵活性的需求,持续引领海洋通信领域发展。

  (四)加快推进通信运营服务项目实施,成功实现向通信运营服务商战略转型

  由公司投资的PEACE跨洋海缆通信系统运营项目,全长15,800公里,通过连接中巴跨境陆地光缆,PEACE海缆系统将成为连接中国和非洲、中国和欧洲距离最短的海底光缆路由,并大大降低时延,极大满足中国到欧洲、非洲快速增长的国际业务流量需求,促进中国国际海底光缆的发展。

  公司PEACE跨洋海缆通信系统的巴基斯坦-埃及-肯尼亚、埃及-法国段已于2022年底顺利投运。报告期内,该系统项目对外提供国际海缆通信带宽服务;运营一年多以来,系统状态良好、通信质量稳定,受到客户普遍好评。

  报告期内,公司正在建设PEACE跨洋海缆通信系统新加坡延伸段项目,从而将PEACE跨洋海缆通信系统拓展至新加坡,提升现有网络资源价值,构筑亚欧、亚非国际信息互联大通道,为后续持续耕耘国际海缆运营市场打下良好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国内外运营商、国际互联网和内容服务商市场开发力度,已与相关行业主要目标客户群体建立合作关系。同时,依托现有网络和资源,丰富公司产品体系,还对外提供小颗粒租赁、运营维护等增值服务;依托预留分支、规划新加坡段,构建自主营销网络,扩大市场营销能力和范围。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在手订单金额超3亿美元。

  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使公司实现了从海底光缆生产制造向海底光缆系统运营的延伸,进一步推动了公司从“制造型企业”向“平台服务型企业”的战略转型。

  (五)加强海洋通信产业协同发展,积极拓展资本市场融资渠道

  根据产业战略发展规划,在2021年引入国开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CPE源峰、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三家战略投资者的基础上,2022年,公司以购买华海通信部分股权的方式继续优化整合海洋通信、海洋观测板块的股权架构和资产,以提升公司海洋通信、海洋观测等业务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2023年3月,上述收购完成交割,公司实际控制华海通信93%股权,剩余7%股权由华海通信团队持有,实现了对海洋通信板块的全面整合;同时有利于华海通信核心团队持续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华海通信健康、持续、快速发展;进而推动公司海洋通信板块的整体发展。

  公司不断加强产业内各公司之间的协同发展,积极寻求与拓展资本市场融资渠道,继续提升行业综合竞争实力。公司控股子公司亨通海洋光网(现已更名为“亨通华海”)专注于海洋通信(包括海洋观测)及智慧城市业务,是目前中国唯一具备海底光缆、海底接驳盒、中继器、分支器研发生产制造能力、跨洋通信网络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能力以及跨洋通信网络系统建设能力的全产业链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跨洋通信系统集成业务领导者以及国内领先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提供商。2023年3月,公司筹划分拆亨通华海独立上市。截至本报告期末,亨通华海已完成股份制改造。

  本次分拆亨通华海独立上市有利于资本市场对拟分拆主体进行合理估值,使得公司优质资产价值在资本市场得以充分体现;有利于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拓宽亨通华海融资渠道,更好地围绕行业技术发展趋势,持续优化跨洋海底光缆整体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及持续盈利能力,是提升我国海洋通信产业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的重要举措。同时,分拆有利于亨通光电进一步深化在产业上下游的综合布局,加快打造全球领先的海洋通信、海洋观测科技型企业,全面深化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的战略布局,进一步加快推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符合亨通光电战略规划和长远发展需求。公司是拟分拆主体的控股股东,未来拟分拆主体的业绩增长将进一步回馈公司股东,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有利于实现公司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也有利于推动我国海洋通信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目前分拆上市工作尚处于筹划阶段。

  (六)推动海洋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引入战略投资者

  为更好、更快地推动海洋能源板块的全球化产业布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全球领先的海洋能源互联解决方案服务商的目标,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江苏亨通高压海缆有限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报告期内,战略投资者国开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有限合伙)按照175亿元的投前估值,以现金人民币10亿元向亨通高压增资,2023年12月29日为交割完成日。增资完成后国开制造业基金对亨通高压的持股比例为5.41%。

  2024年3月,公司拟继续引入四家战略投资者,包括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中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海南中瀛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常熟经开国发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建信投资、中银资产、海南中瀛、常熟经开国发基金拟以亨通高压人民币175亿元的投前估值(国开制造业基金投后185亿元的投前估值)分别向亨通高压投资人民币4.5亿元、4亿元、1亿元、0.8亿元;总计10.3亿元。本次增资与前述2023年12月国开制造业基金进行的10亿元增资系同一轮增资。

  目前,还有若干产业资本、专业投资机构有意参与亨通高压增资;因此可能存在其他战略投资者继续参与亨通高压的本轮后续融资,根据意向机构的投资意向,公司海洋能源板块的本轮融资总额拟不超过人民币30亿元。

  本次引入战略投资者有利于促进公司良性运营和可持续发展,符合公司整体战略发展规划和长远利益。

  (七)收购印度尼西亚上市公司,完善通信和能源两大领域全球化布局

  公司坚持全球化运营战略,“看着世界地图做企业,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不断完善通信网络和能源互联产业的全球营销网络建设及产业布局。

  PTVokse于1990年在印度尼西亚证券交易所上市,是印度尼西亚最大的电缆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公司原间接持有其约30.08%的股份。报告期内,在前期推进印尼市场光通信行业布局的基础之上,公司通过境外全资子公司亨通光电国际以403,564,187,370印尼卢比(折合人民币约18,560.65万元)的对价继续收购Vokse约42.97%股份;2023年12月已完成交割,公司合计持有73.05%Vokse公司股份,取得Vokse公司的控制权。

  本次收购进一步加强了公司在电力领域的印尼本地化能力建设;完善了公司通信和能源两大领域在印尼及东南亚市场的布局,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公司全球化战略,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根据印度尼西亚金融服务管理局相关规定,由于公司对Vokse的持股比例超过50%,触发对Vokse剩余股份的强制要约收购。2024年,公司以155,948,604,950印尼卢比(折合人民币约7,202.17万元)又收购了Vokse合计16.6%的股份。股份交割于2024年3月中旬完成后,公司持有Vokse股份比例上升至89.66%。为保持Vokse上市公司地位,公司计划在2年过渡期内通过适当方式以满足维持Vokse公众股不得少于20%的比例要求。

  (八)连续发布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的方案

  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对公司价值的认可,促进公司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增强公众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推动公司股票价值的合理回归,切实保护全体股东的合法权益,结合公司经营情况及财务状况等因素,2023年10月,董事长崔巍先生提议公司使用自有资金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进行回购股份;随后,公司发布拟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含),不超过人民币10,000万元(含)的回购方案;截至2023年12月,公司完成回购公司股份8,436,800股,使用资金总额9,999.03万元(不含交易费用)。

  2024年1月,公司再次审议通过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方案》的议案,拟再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人民币10,000万元(含),不超过人民币20,000万元(含)。截至2024年3月,已累计回购公司股份14,168,695股,使用资金金额15,561.22万元(不含交易费用)。

  公司回购的股份将用于员工持股计划,以进一步完善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公司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凝聚力,推进公司长远发展。同时,公司回购股份的实施,有利于维护广大股东利益,增强投资者信心,对促进公司未来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九)进一步夯实公司治理水平,致力成为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国际化企业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浪潮下,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持续推进,公司深化绿色战略,全面推进ESG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建设和共享价值理念,致力成为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国际化企业。

  为保证公司战略决策和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公司将ESG理念融入企业发展战略和日常管理与经营中。为了更好地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2023年3月,公司设立环境、社会及治理(ESG)委员会;并于4月发布首份ESG报告。报告期内,亨通高压获得由国际测试、检验和认证机构SGS颁发的两项权威认证ISO14064温室气体核查声明证书及ISO14067产品碳足迹核查声明书;公司以实际行动践行SBTi科学碳目标倡议,在低碳与可持续发展路径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未来,公司将持续围绕低碳转型、可持续发展生态圈、技术研发创新、文化及愿景建设、风险管理等5大领域做出努力,以实现客户、股东、员工、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和共同进步。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光通信

  光纤光缆行业受益于国家整体网络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随着5G和千兆光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推进、云计算等新兴业务快速增长,行业发展持续保持新动能。同时,各国政府重拾对通讯网络基础设施的重视,大规模资本开支规划频出,全球光纤部署有望持续加快。目前,数字经济进入以算力为核心生产力的新阶段。

  (二)海洋通信

  根据SubmarineTeecomsForum统计显示,在国际通信中,国际光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目前,全球99%的洲际通信数据流量通过海底光缆进行传输。海底光缆以其大容量、高质量、高清晰度、低价格和安全可靠等优势,成为当代全球通信最重要的信息载体、国际间主要的通信手段。据统计,全球40%的海底光缆是2000年前后建设的,已经逐步进入了使用生命周期的尾期,需要升级换代,全球海底光缆将进入一个新旧更替的时期。未来几年,数据中心互联及互联网带宽需求将持续增长,此外,5G、元宇宙、人工智能AI、数据中心等技术场景的发展将持续有效推动跨洋通信的传输需求,而大量的数据进行更高效的传输,对海底光缆带宽及传输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国际海底光缆建设有望迎来新一轮的建设高峰期。

  (三)智能电网

  随着“十四五”规划的逐步实施,电力电网市场投资稳健增长。“碳达峰、碳中和”愿景下,我国已经在电能替代化石能源、多能互补微电网建设、新型电力市场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和技术成果,同时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智能电网行业发展,未来行业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十四五期间,预计特高压投资大规模全面重启,迎来新一轮建设高潮。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的大力发展为特种电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除在综合能源领域发挥重大作用,智能电网传输产品有望于新能源、轨道交通、重大基础设施等行业开拓更多市场空间。

  (四)海洋能源

  随着《巴黎协定》提出2050年碳减排目标后,各国能源转型进程有序推进,全球新能源确定性需求持续抬升。其中,海上风电覆盖面积广、资源禀赋好、输送成本低,发展潜力巨大。全球海上风电布局整体加快,世界各国相继确立海上风电远景目标,将海上风电作为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之一。

  我国海岸线长,海洋资源丰富,海上风电行业发展潜力大。根据沿海各省份海上风电相关政策统计,国内已公布沿海地区十四五规划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超过60GW。在“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的背景和指引下,未来我国海上风电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公司专注于在通信和能源两大领域为客户创造价值,提供行业领先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公司具备集“设计、研发、制造、销售与服务”一体化的综合能力,并通过全球化产业与营销网络布局,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能源互联解决方案服务商。2023年,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如下:

  (一)通信网络业务

  公司聚焦新一代通信产业与核心技术的研发创新,提升系统解决方案的研发与集成能力,充分发挥新一代绿色光纤预制棒自主技术及成本优势,持续提升通信网络业务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通信网络产品与运营服务业务的市场占有率。积极拓展海洋通信、光模块、智慧城市等领域业务,构筑形成通信产业从产品到服务的全产业链及自主核心技术,打造集“产品-服务-运营”于一身的全产业链模式,为客户提供更有价值的产品与服务,共同创造万物互联的新时代。

  (二)能源互联业务

  公司聚力打造全球能源互联解决方案服务商,通过加大技术创新与市场整合,持续加大特高压输电装备、直流输电装备、海上风电等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以高端核心产品和装备为龙头,以系统成套解决方案和工程总包为两翼,实现从“产品供应商”向“系统集成服务商”转型,打造能源互联产业全价值链体系。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得益于国家海洋战略加速推进,公司紧抓海洋产业发展机遇,在通信网络和能源互联业务基础上,围绕海洋电力传输、海底网络通信与海洋装备、海洋工程等领域,通过持续的技术积累、整合与创新,紧紧把握海洋经济开发机遇期,不断加强对海洋产业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布局,致力打造国际一流海洋能源互联解决方案服务商与全球跨洋通信系统集成业务领导者。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通信网络和能源互联两大核心主业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公司坚持专注于通信网络与能源互联两大核心主业,始终秉承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理念,不断优化产业链结构,构建全价值链的业务发展体系。

  在通信网络领域,公司通过光棒技术的研发升级、整合海洋通信板块、建设PEACE跨洋海缆通信系统运营项目、收购全球领先的特种光纤生产商等,进一步强化了在通信行业的产业布局和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完成收购华海通信股权,实现了公司海洋通信板块的全面整合,以提升公司海洋通信、海洋观测、智慧城市业务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打造全球领先的海洋通信、海洋观测科技型企业。

  在能源互联领域,通过持续的技术积累、整合与创新,构建起以高端核心产品和装备为龙头,以系统成套解决方案和工程总包为两翼,形成能源互联产业全价值链体系。在“碳达峰、碳中和”大背景下,紧抓全球海上风电清洁能源的发展机遇,继续深度拓展海上风电产业链,着力海洋产业链平台构建,具备全球海上风电工程服务能力。

  2、坚持推行全球化运营,全球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在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大背景下,公司坚持全球化运营战略,“看着世界地图做企业,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不断完善通信网络和能源互联产业的全球营销网络建设及产业布局。近年来公司已在欧洲、南美、南亚、非洲、东南亚等国家地区进行通信网络和能源互联产业布局,产业覆盖五大洲。公司海外产业布局不断完善,目前累计拥有海外产业基地12个,全球化运营、市场竞争力及品牌价值不断提升。报告期内,自2022年以来陆续投产的埃及、印尼、印度等海外光通信产业基地稳步发展,完成收购全球领先的特种光纤生产商j-fiber,墨西哥光通信产业基地投建,公司进一步完善了全球通信产业布局。公司重点产品销售在欧洲、拉美、东南亚、中东、北非等市场实现重大突破。

  3、坚持自主创新,保持行业技术领先优势

  公司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在5G光纤通信、量子保密通信、光模块、海洋超高压输电、海上风电工程与运营等领域拥有行业领先技术。公司拥有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4个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个院士工作站、8个国家CNAS认可及省重点实验室、4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25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工业设计中心获评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授予的“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荣誉称号。公司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申报发明专利,截至报告期末,亨通光电累计发布各类国际、国内标准426项,授权发明专利1198项,PCT国际专利135项。2023年,公司持续加大在光通信、海洋通信、海洋能源等板块的研发,研发投入210,085.94万元,较去年同期继续增长,研发投入居行业前列。

  在通信网络领域,公司获工业和信息化部评定的“光纤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系行业内首家获得此项评定的企业;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布的中国专利优秀奖;荣获工业和信息化部授予的“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授予的“江苏省5G全连接工厂”等称号;还获评江苏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新一代光纤预制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功发布800GQSFP-DD2×FR4光模块;400G光模块产品在国内外市场获得小批量应用。“新一代有机硅光纤预制棒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荣获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多芯少模光纤大容量光互联核心器件与系统研发”项目成功获批2022年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立项。报告期内,亨通光导、成都亨通、广东亨通荣获2023年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沈阳亨通通过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复核;发明专利“一种使用有机硅制备高质量光纤预制棒的方法”获得2023年江苏省专利奖;世界经济论坛(WEF)全球灯塔网络白皮书公布名单中显示公司成功入选第11批全球“灯塔工厂”,系全球光通信行业首家入选的企业;荣获“2023年度通信产业贡献企业”;“光纤激光器用高性能激光光纤关键技术研究”荣获2023年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新一代有机硅光纤预制棒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荣获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入选工信部印发的《2023年5G工厂名录》。5G工厂将5G作为一种关键技术,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边缘计算、VR/AR、数字孪生等各类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有机集成,打造新模式、新业态、新场景,推动工厂内各业务场景根据需要广泛联网,充分利用5G技术打通IT信息技术和OT运营技术,实现提质、降本、增效、绿色、安全发展。公司将深化“5G+工业互联网”的创新发展,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在海洋通信方面,公司超长距大容量深海海底光缆系统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在第二届世界光子大会(AOPC2021)暨第七届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科技创新奖颁奖典礼上荣获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科技创新一等奖,充分彰显在海洋通信领域的领先水平和前沿科学技术的引领能力;系公司“海底光缆系统”在获得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和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之后再次获得国家级荣誉。亨通华海和华海通信双双荣获国家“第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称号。公司发布全球首个32纤对海底通信中继器原型机和32纤对中继海底光缆,推动行业进入Petabit级超大容量系统传输时代;发布全球首个中继海缆系统18kV供电方案,引领海洋通信行业SDM技术变革;建设全球首个16纤对中继海底光缆系统。成功入选江苏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试点单位;顺利通过江苏省工程中心验收;获得苏州顶尖人才(团队)授牌;获批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公司牵头成立江苏深远海洋信息技术与装备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以进一步增强海洋通信核心竞争力,更好地组织海洋通信设备、工程及技术的研发。报告期内,“全海域海底光缆系统关键技术与装备及重大应用”荣获中国光学工程学会颁布的科学技术成果证书;“水务海洋可再生能源集成发电关键技术及推广应用”荣获上海市水务海洋科学技术奖奖励委员会颁布的上海市水务海洋科学技术奖。亨通华海还荣获2022年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及2023年江苏潜在独角兽企业;顺利通过江苏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复审;被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授牌“江苏省海洋信息与能源产业院士协同创新中心”;“跨洋通信光缆智能工厂”项目被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认定为“2023年江苏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入选2022年江苏省“双创团队”。

  在海洋观测方面,由中海油研究总院牵头,公司承担研制的国内首台套“基于光纤通信的水下数据传输系统(SRM)”完成了DNV船级社验证及通过工信部验收,并交付使用;“基于光纤通信的海洋油气水下装备研发与工程应用”获得上海海洋科学技术一等奖,开启了海洋油气SRM水下路由装备的国产化进程。

  在能源互联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第四代超柔矿物绝缘防火电缆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500kV交联聚乙烯绝缘海底电缆实现国际领先水平,500kV交联聚乙烯绝缘海底电缆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获得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报告期内,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可再生能源技术”专项—10兆瓦级深远海漂浮式风电机组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高导电率(61.5%IACS)耐热铝合金导线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被评为2022年度电力建设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系电力建设行业最高奖;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电网用B1级高阻燃绿色环保低压交流电缆和制造工艺”荣获国家级知识产权领域最高级别荣誉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优秀奖;“特种增敏传感光纤及电力系统安全监测应用”项目获得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发的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金属护套感应焊接工艺及装备研发”荣获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科学进步二等奖;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评为电线电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荣获工业和信息化部授予的“国家绿色工厂”称号。

  随着全球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发展,海底电缆产品向深远海、高电压、经济性、国际化、综合工程服务发展,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和科研合作具备500kV交流海陆缆系统、±535kV直流海陆缆系统、330kV/220kV/66kV三芯大截面铜芯/铝芯海底电缆系统等高端装备的设计、制造及工程服务能力,同时具备500kV及以下交直流海缆软接头技术。早在2018年,公司就为国家电网舟山项目交付了单根18.15kM交流500kV海底电缆。报告期内,公司海缆首次进入墨西哥市场,使连接坎昆地区两座岛屿的电力海缆连网项目成功敷设并网运行。

  漂浮式风电是深远海风能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动态海缆系统作为漂浮式风电输电的关键装备,主要用于连接风机之间及风机与集电外输的静态海缆。目前,国内动态海缆系统的研制还处于起步阶段。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亨通高压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专项“浮式海上风电用动态缆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项目长期致力于深远海动态缆技术开发,成功研制35kV与66kV动态海缆系统;该计划成果成功安装应用于国内首台深远海漂浮式风电机组“扶摇号”,亨通是该项目的唯一海底电缆供应商及敷设承建商。

  报告期内,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套“35kV及以下柔性电缆转供设备暨供电抢修应急装置”于舟山顺利投运,该项目是亨通落实“双碳”行动的又一实践,该技术被认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外技术空白,做到缆和设备的融合,安全、便捷、智能化并可反复使用,在电网系统中具有较高的市场应用价值。

  2024年1月,亨通110kV聚丙烯绝缘电缆系统、220kV3000mm2平滑铝电缆系统、±320kV光纤复合直流海缆系统和漂浮式海上风电66kV动态缆系统等4项新产品和新技术通过由中国电

  力企业联合会主办的2023年新产品技术鉴定会,其中3项产品被评定为国际先进,1项产品被评定为国际领先。这是公司在智能电网和海上风电领域持续深耕、技术研发的最新科技成果。

  4、坚持品质优先,以卓越品质打造全球化品牌

  公司始终坚持质量优先的发展观,坚定“以卓越品质打造全球化品牌”的质量战略,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导入“六西格玛”质量管理工具,以客户为中心,实现客户需求精细化、设计研发定制化、过程管控智能化、客户交付信息化,实现从“客户到客户”的全价值链+全产业链串接的质量管理。

  在《2023年全球线缆最具竞争力企业10强》《2023年全球海缆最具竞争力企业10强》和《2023年全球光纤光缆最具竞争力企业10强》榜单中,亨通均位列全球线缆、全球海缆、全球光纤光缆前三强,并荣膺“2023中国线缆产业最具竞争力企业10强”榜首,连续九年夺冠。报告期内,公司在《2023中国光纤光缆最具综合竞争力企业10强》榜单中位列前三强;还荣获2023年中国光通信市场最佳客户服务金奖;2022年中国移动一级集采优秀供应商(A级);中国电信2022年度集团级优秀供应商;在发布的第十七届通信产业榜中公司荣膺中国通信设备技术服务供应商百强榜第七位。

  公司顺利通过邓白氏权威认证并被评为最高等级的5A1级;成功入选第四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在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战略的道路上,公司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报告期内,2022年度国家绿色制造名单公示,亨通力缆入选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名单,亨通线缆产品入选绿色设计产品名单;亨通光电获评苏州市“近零碳”工厂。报告期内,公司还荣获了上海第一财经“绿点中国-绿贝奖”提名,这一荣誉不仅肯定了公司在环保领域的贡献,更是对我们绿色发展理念的赞赏。同时,在安永第二届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官高峰论坛暨年度最佳奖项评选中,公司荣获了“优秀案例奖”,进一步彰显了公司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表现。

  5、建立长效奖励机制,构建企业与员工的命运共同体

  公司不断探索先进的国际化企业运营管理模式,形成了以人才为核心的创新管理体系,持续加强战略性人才队伍的规划建设,打造具有全球视野及管理能力的国际化人才队伍、壮大新兴产业领域的领军人才和核心人才队伍、以及高素质、高技能的匠人队伍。同时建立了人才领先战略和薪酬激励体系,激发全员围绕价值创造的组织活力,通过多层次的绩效激励,将公司发展与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结合,构建企业和员工的命运共同体,推动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

  公司已开展了三期员工奖励基金,奖励中高层管理人员、核心技术骨干、海内外一线优秀市场人员及突出贡献人员。报告期内,为进一步建立公司长期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科技研发和核心技术人员、业务骨干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确保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公司制定了2023至2027年度(第四期)奖励基金计提管理办法以及2023至2027年度(第四期)奖励基金奖励方案。

  公司于2022年度内顺利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股票来源为公司回购专用账户持有的960万股公司股票,涉及公司部分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和技术业务骨干共246人。公司通过制定具有约束性的业绩考核目标、多批次的分期解锁机制,对持股计划设定了公司层面和个人层面业绩考核要求和长期服务要求,以进一步激发核心骨干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潜能,稳定和鞭策核心骨干员工,提高员工凝聚力和公司竞争力,进一步完善利益共享机制,促进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2023年为本次员工持股计划的第一个解锁期对应的考核年度。2023年度公司业绩达到“以2022年归母净利润为基数,2023年归母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20%”的考核条件。公司将在第一个解锁期解锁条件成就暨锁定期届满(2027年11月)时,进一步结合个人业绩考核结果确定解锁股票数量。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光通信行业

  (1)光通信行业发展状况

  2023年,通信行业整体运行平稳。电信业务量稳步增长,连续5年投资实现正增长,算力等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和千兆用户规模保持快速增长,行业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初步核算,2023年,我国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68万亿元,同比增长6.2%。全国光缆线路总长度达6432万公里,同比增长8.0%,比上年末净增473.8万公里。国内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业务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共完成业务收入3564亿元,同比增长19.1%。

  2023年2月,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要夯实数字中国建设基础,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加快5G网络与千兆光网协同建设,深入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系统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促进东西部算力高效互补和协同联动,引导通用数据中心、超算中心、智能计算中心、边缘数据中心等合理梯次布局。整体提升应用基础设施水平,加强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

  2023年4月,国家发改委提出,将适度超前部署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光纤网络扩容提速、5G商用部署和规模应用等。

  2024年3月,工信部提出,适度超前建设5G、算力等信息设施,加大6G研发力度。

  2024年三大运营商预计资本开支3340亿元,其中算力网络方面预计投资成为运营商重点投资方向之一。中国移动规划算力投资475亿元,中国电信预计云算力相关投资180亿元,中国联通表示算网数智投资将坚持适度超前、加强布局。当前新一轮AI(人工智能)浪潮正在席卷全球,科技巨头纷纷布局生成式大型语言模型(LargeLanguageMode)带来AI发展拉动算力需求不断增长,此外,随着2024年3月,3GPP在CT、SA和RAN的第103次全体会议上决定了6G标准化的时间表,6G也有望在未来加速发展,而光通信是AI算力和通信网络的重要基础,未来有望深度受益算力产业链发展。

  (2)光通信行业发展趋势

  1)“东数西算”工程启动,打开通信行业发展空间

  2022年2月17日,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同意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各地方政府迅速响应号召,2022年8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宁夏枢纽建设2022年推进方案》《关于促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宁夏枢纽建设若干政策的意见》;同月,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六部门印发了《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四川)实施方案》;同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东数西算”工程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枢纽节点的实施意见》。

  截至2022年前三季度,甘肃枢纽节点已与21家数字经济产业链头部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实施重大项目12个,总投资达到113.11亿元;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数据中心集群开发者大会上,长三角一体化数据中心集群项目集中签约,总金额超过239亿元。

  2023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鼓励和支持电信运营商及产业链企业发展新型算力网络,加快建设跨区域、多层次算力高速直连网络,积极推进算网深度融合,加快算网协同编排调度、算力池化和应用跨架构部署、SRv6、智能无损网络、400G/800G、全闪存储、全光网络等先进技术部署应用。

  随着我国东数西算工程逐步实施推进,三大运营商投资将侧重于传输网和东数西算工程。光纤光缆作为东西数据的传输通道,将持续受益于东数西算带来的数据增长,带动光纤光缆行业需求向好。

  2)5G网络建设加速、千兆宽带渗透率提升,有力促进光网络发展

  2021年11月,工信部印发《“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全面推进5G网络建设,全面部署千兆光纤网络。到2025年,每万人拥有26个5G基站,5G用户普及率达到56%,千兆宽带用户达到6000万等具体指标。

  2023年,5G网络建设深入推进,全国5G基站总数达337.7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9.1%,占比较上年末提升7.8个百分点。5G网络的全面建设将大幅增加光纤需求量,为光纤市场发展迎来新机遇。

  2023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下达202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支持首批11个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省份超过100个中小城市,加快推进5G和千兆光网等基础网络建设。光纤光缆作为光通信网络的重要传输通道,其性能对网络质量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在下一代大容量高速率光传输系统的发展要求下,新型光纤光缆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2024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三部门发布《关于加快“宽带边疆”建设的通知》。通知提出,到2025年底,边疆地区县城、乡镇驻地实现5G和千兆光网通达;到2027年底,边疆地区行政村、边境管理及贸易机构通5G网络比例达到95%以上,内海、领海等海域基本实现5G网络覆盖。

  2023年,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持续增加,截至2023年底,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约为6.36亿户,全年净增4666万户;其中,10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用户为1.63亿户,全年净增7153万户,占总用户数约25.7%,占比较上年末提高10.1个百分点。

  3)海外市场拉动,全球光通信市场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当前,全球数字化进程加速,各国不断强化对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欧洲、亚洲、东南亚、非洲、拉美等各海外主要目标市场区域对光纤光缆的需求快速增长,光纤光缆海外市场持续放量。根据PointTopic数据,2022年全球固定宽带连接数量增长6.65%,达到13.6亿,其中FTTH/B占比继续上升达到65.7%。根据FTTH欧洲理事会的报告,到2028年欧盟27国加上英国的FTTH/B用户数将达1.37亿,家庭覆盖数将达2.11亿户;欧盟39国FTTH/B用户数将达1.96亿户,家庭覆盖数将达3.08亿户。

  目前,欧美地区政府及运营商正加大布局5G固网建设,欧美已进入光纤入户加速渗透的阶段。Teefonica计划在未来将其在英国的合资运营商网络升级为光纤到户;德国电信宣布力争在2024年实现1000万家庭光纤入户;沃达丰拟向德国光纤合资企业投资100亿欧元,用以建立FTTH网络。美洲方面,受益于光纤到户能带动ARPU值提升,AT&T和Lumen大力发展FTTH,AT&T预计2025年将满足3000万户的光纤覆盖能力。

  根据英国某知名分析机构预测,全球光缆需求将在2023年至2027年间以约4%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27年底将超过6.5亿芯公里。ReportsandData报告显示,预计到2030年,全

  球光纤市场规模将达到111.8亿美元,在预测期间实现9.3%的收入复合年增长率。

  海外市场对光纤光缆的需求也促进我国光纤光缆产品的出口。海外市场对光纤光缆的需求促进我国光纤光缆产品的出口。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1-12月,我国相关光纤光缆产品(统计口径:光纤、光纤束及光缆,但品目8544的货品除外)累计出口量约为2.19万吨,同比增长21.47%。

  4)人工智能厂商开支增长提振光模块市场景气度,生成式大型语言模型的产业化成全球科技新增长点

  2023年,ChatGPT开启通用AI序幕,随着国内外厂商相继布局和发布ChatGPT类似生成式大型语言模型,通信/算力基础设施将迎爆发,光模块作为算力基础设施的核心器件,需求增速或将迎来提升。

  根据LightCounting于2023年7月发布的《超级数据中心光学报告》指出,未来5年用于AI集群的以太网光模块总销售额将达到176亿美金,占到了所有以太网光模块市场38%。同时,LightCounting指出英伟达AI系统的新设计需要更多光学器件,在一定条件下,未来两年英伟达网络的部署可能需要200万个400GSR4和600万个800GSR8光模块。华安证券预计,2024年整个数通光模块市场规模将达到110亿美金。

  在低功耗/低成本/小体积等核心诉求下,CPO(光电共封装)、硅光等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将成为低功耗低成本高能效的选项。从产业内部技术迭代周期看,硅光方案逐渐成熟,即将进入规模化商业阶段。LightCounting预计,2021-2026年硅光方案市场份额持续提升,2020年硅光市场规模大约在20亿美元左右,预计到2026年硅光市场规模将接近80亿美元,硅光市场份额有望从25%提升至50%以上。

  此外,Yoe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CPO市场产生的收入达到约3800万美元,预计2033年将达到26亿美元,2022-2033年复合年增长率为46%。

  2.能源互联行业

  随着“十四五”规划的逐步实施,我国已经在电能替代化石能源、多能互补微电网建设、新型电力市场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和技术成果,同时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智能电网行业发展,未来行业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1)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愿景及中国“双碳”目标承诺,推进中国能源结构变化及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发展,电网投资有望稳步增长

  中电联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9.2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预计2024年全社会用电量9.8万亿千瓦时,比2023年增长6%左右。

  据《中国2060年前碳中和研究报告》以及国家发改委等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2020年我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7%,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到2060年,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70%左右。电能将逐步成为最主要的能源消费品种,取代煤炭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主导地位。

  随着用电需求量的逐年增加,将进一步拉动电网工程投资建设。根据国家电网微信公众号消息,国家电网2024年将继续加大数智化坚强电网的建设,预计电网建设投资总规模将超5000亿元。此外,十四五期间,我国规划电网建设投资额合计接近3万亿元,较“十三五”时期整体增加约3000亿元,意味着“十四五”期间,我国电网建设投资额持续保持稳步增长。

  (2)新能源装机占比提升特高压成为投资重点方向

  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下,随着新能源装机量的不断增加,特高压电网已成为中国“西电东送、北电南供、水火互济、风光互补”的能源运输“主动脉”。

  十四五期间,预计特高压投资大规模全面重启,迎来新一轮建设高潮。根据国家电网规划,十四五期间将规划建设特高压工程“24交14直”,总投资或达3800亿元,较十三五期间特高压建设投资的2800亿元,同比上涨35.7%。

  (3)新型领域需求促进特种电缆发展

  相对于普通线缆,特种线缆具有技术含量高、使用条件较严格、附加值高等特点,具有更优越的特定性能。目前,轨道交通、清洁能源、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等领域都需要大量的特种电缆。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的大力发展,为特种电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到2023年,我国特种电缆的销售收入将达到7000亿元左右。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3年新能源汽车持续快速增长,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

  目前整车平台高压化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驱动单车高压连接器需求增长。当前主流技术架构下,预计2025年国内高压连接器市场规模将达到305亿元。

  新能源行业研究机构彭博新能源财经发布《新能源汽车市场长期展望》预测,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超过2000万辆,全球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市场规模有望超过500亿元。

  3.海洋产业

  海洋经济是海洋强国战略的基础和核心,海洋经济的发展对于拓展国土开发空间、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自然资源部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达99097亿元,比上年增长6.0%,增速比国内生产总值高0.8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9%,比上年增加0.1个百分点。[]海缆广泛应用于陆地与岛屿之间/岛屿与岛屿之间的电力传输、海洋油气开采、海底观测勘探、海上风电、海底通信等海洋领域。作为服务“海洋经济”与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装备,承担着海上电能/信息传输的重要作用。海缆长期运行于复杂的水下环境,具有技术要求高、施工和维护难度大等特点,被誉为光电传输领域“金字塔塔尖”的产业。

  (1)碳中和目标明确,全球海上风电加速发展

  随着《巴黎协定》提出2050年碳减排目标后,各国陆续提出碳中和目标,目前已有超过130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零碳”或“碳中和”的气候目标。随着各国能源转型进程有序推进,全球新能源确定性需求持续抬升。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报告,如果希望把地球温度上升控制在1.5℃以内,全球海上风电装机需要在2050年达到2,000GW。

  此外,能源危机促使欧洲各国加速发展海风,海上风电成能源转型重要方向。

  欧洲很多国家上调了海上风电未来的规划规模:英国、德国、荷兰、丹麦、比利时、法国、波兰、挪威、爱尔兰、西班牙都提高了新增装机目标,其中英国计划在2030年达到50GW海上风电装机;法国承诺在2050年之前部署40GW的海上风电装机;德国计划在2030年海上风电装机量达到30GW,到2045年至少达到70GW;荷兰政府计划到2040年安装50GW海风,2050年海风装机达到70GW;同时丹麦、德国、比利时与荷兰四国在“北海海上风电峰会”签署联合声明文件,计划到2030年累计装机65GW,到2050年累计装机150GW。

  2022年初,美国能源部发布《海上风能战略》,规划到2030、2050年海上风电累计装机规模将达30GW、110GW;越南到2030年有7-8GW规划,已经投运的项目1GW,以后年均新增1GW左右,到2040年规划30GW海风;韩国累计200MW装机,到30年装机规划18GW;日本累计70WM装机,到30年装机规划10GW。

  2023年,北海能源合作国家(NSEC)九国联合启动集体招标计划,预计每年拍卖约15GW海上风电项目,2023-2030年合计约100GW海风项目。

  根据各个国家和地区对海上风电不断增长的信心,GWEC在《2022全球海上风电报告》中把到2030年的全球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预期上调了45.3GW,比去年报告的预测数据上涨了16.7%。同时,报告预计2022-2030年间全球将新增260GW的海上风电容量,到2030年全球累计海上风电并网容量将达到316GW。

  根据GWEC统计和预测,2025-2030年海外海上风电装机CAGR将达28%,年均装机量将达24GW左右,这几乎是过去5年年均装机量的7倍。

  随着全球海风加速建设,在海外本土产能增量有限的情况下,国内优质零部件厂商凭借自身产品优势切入海外供应链进行全球布局有望充分受益于海外海风订单外溢,迎来海外采购需求的快速增长。

  (2)海上风电装机触底回升,有望迎来新一轮成长期

  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发布《全球风能报告2024》数据显示,2023年是海上风电装机量历史上第二好的一年,总装机容量为10.8GW。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6.33GW,同比增长25.36%。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占全球新增海上风电装机容量58.36%,相较去年增加0.76个百分点;中国累计装机容量超36GW。

  从长周期维度来看,国内海风过去10年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式发展。经过2022-2023年的调整,国内海风建设将进入更加规范化发展阶段,项目审批和招标节奏延续回升,多个沿海省份在省管和国管海域批复了项目。2023年四季度以来,广东和江苏批复了多个海上风电的项目。

  据风芒能源不完全统计,2023年国内新增核准海风项目约11.75GW,同比增长26%。从核准角度看,2023年核准大幅放量,2024年海风招标需求释放可期。从各省海风规划和推进节奏来看,未来5-10年是国内海风新一轮建设高峰期。

  (3)“双碳”政策驱动,沿海省份“十四五”重点发展海上风电

  在2020年12月12日召开的“气候雄心峰会”上,我国提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同时,我国也明确提出了“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气候行动目标。海上风电作为新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占用土地资源和临近负荷中心的独特优势,是我国沿海省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重点领域,将在我国迈向“碳达峰、碳中和”的进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

  2021年12月30日,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研究项目“海上风电支撑我国能源转型发展战略研究”结题评审会召开,会上预计我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可达到3009GW。

  2022年1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提升东部地区能源清洁低碳发展水平,要积极推进东南部沿海地区海上风电集群化开发,重点建设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海上风电基地。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积极推动近海海上风电规模化发展。国家能源主管部门已经将海上风电视为“十四五”期间推动沿海地区风电规模化开发,促进能源清洁低碳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施力方向。

  2022年11月,《2022全球海上风电大会倡议》提出,综合当前发展条件以及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要求,到“十四五”末,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需达到100GW以上,到2030年累计达200GW以上,到2050年累计不少于1000GW。

  在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发展,推进“双碳”目标达成背景下,全国各沿海地区海上风电规划及支持政策陆续出台,海上风电发展空间进一步打开。

  2021年9月,江苏省发布《江苏省“十四五”海上风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明确2020-2025年规划装机容量909万千瓦。

  2022年1月,天津市发布《天津市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推进远海9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前期工作。

  2022年1月,辽宁省印发《辽宁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省力争海上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达到405万千瓦。

  2022年2月,《海南省海上风电项目招商(竞争性配置)方案》明确“十四五”海上风电规划场址11个,总容量为1230万千瓦。

  2022年4月,广东省印发《广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规模化开发海上风电,推动项目集中连片开发利用,打造粤东、粤西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十四五”时期新增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约1700万千瓦。

  2022年5月,上海市印发《上海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近海风电重点推进奉贤、南汇和金山三大海域风电开发,探索实施深远海域和陆上分散式风电示范试点,力争新增规模180万千瓦。

  2022年5月,浙江省印发《浙江省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预计到2025年底新增海上风电装机455万千瓦。

  2022年6月,广西印发《广西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力争核准开工海上风电装机规模不低于750万千瓦,其中并网装机规模不低于300万千瓦。

  2022年6月,山东省发布《关于基础设施“七网”建设行动计划的通知》中指出,2022年,海上风电开工500万千瓦,建成200万千瓦左右。到2025年,开工1200万千瓦,建成800万千瓦;到2030年,建成3500万千瓦。

  2022年6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布《福建省“十四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提出,稳妥推进深远海风电项目,“十四五”期间增加并网装机410万千瓦,新增开发省管海域海上风电规模约1030万千瓦。

  2023年以来,广东、河北、浙江等部分地区进一步出台了行动方案或核准意见,推进海上风电年度装机目标。

  2023年5月,广东能源局印发《广东省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提及“有序推进国管海域场址项目试点示范,组织做好新项目业主竞争性配置和国管海域项目示范开发等工作。”此举有望加速放开国管海域。

  2023年5月,广东省能源局印发《广东省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提出,到2025年新增建成800万千瓦海上风电,开工建设12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

  2024年1月,浙江“十四五”海上风电规划获批复。其中,省管海上风电850万千瓦,国管海上风电800万千瓦。要求2025年前省管、国管分别并网200万千瓦。

  同期,河北省“十四五”海上风电规划获批,其中,省管海上风电180万千瓦(秦皇岛50万千瓦,唐山130万千瓦)国管海上风电550万千瓦,要求2025年前省管并网60万千瓦,国管并网100万千瓦。

  根据中邮证券研报统计,2024年初以来,江苏、山东、福建、海南、浙江分别发布2024年海风重大项目情况,合计容量超17GW,即使考虑海南项目仅启动第一阶段的情况,合计容量也超过13GW,若考虑广东及其他省份的项目开工,2024年海风开工规模有望达到20GW,十四五末期,海风项目有望迎来集中开工。

  根据沿海各省份海上风电相关政策统计,2022年,国内已公布沿海地区十四五规划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超过60GW,约为20年底累计装机容量9GW的7倍。预计24-25年年均新增装机超过15GW,十四五期间海上风电的建设将进入加速发展期。

  克拉克森研究最新发布的专题报告预计,中国海上风电投运规模有望在“十四五”末期达到约60GW,较当前投运水平增长约100%。

  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的规模化扩张带动包括海底电缆在内的相关产业链不断发展。根据4COffshore数据,全球海缆交付量2014-2020年复合增长率为20.00%;其中,我国海缆交付量2014-2020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2.45%。随着全球能源转型步伐的加快以及海上风电市场更多国家的进入,全球海上风电装机规模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海上风电市场的快速发展也将持续拉动海缆需求的增长,根据4COffshore发布的数据,预计到2030年全球海缆累计需求量将达到接近70,000公里。

  (4)地方补贴相继推出,有力支持海上风电发展

  在海上风电中央财政补贴政策结束后,目前已有4个省级行政区明确将在“十四五”期间继续对部分海上风电项目给予适度省级财政补贴。

  2021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正式发布《促进海上风电有序开发和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2018年底前核准并在2022-2024年全容量并网的海上风电项目分别享受1500、1000和500元/kW的建设补贴。

  2022年4月1日,山东省能源局表示对于2022-2024年建成并网的海上风电项目,省财政分别给予800、500和300元/kW的建设补贴,补贴规模分别不超过2GW、34GW和1.6GW。

  2022年7月,浙江省舟山市发布《关于2022年风电、光伏项目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2022和2023年,浙江全省享受海上风电省级补贴规模分别按60万千瓦和150万千瓦控制,补贴标准分别为0.03元/千瓦时和0.015元/千瓦时,即每度电最高补贴3分钱。

  2022年11月,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上海市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办法》,对深远海海上风电项目和场址中心离岸距离大于等于50公里近海海上风电项目奖励标准为500元/千瓦。单个项目年度奖励金额不超过5000万元。地方补贴政策的推出将进一步加快海上风电产业发展。

  (5)海上风电平价上网发展趋势助力产业规模化可持续发展

  总体来看,在“双碳”目标和“十四五”规划的指引下,海上风电已成为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领域。当前我国海上风电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开发规模稳居世界第一。未来我国将形成更大规模海上风电,海上风电正过渡到平价时代。川财证券预计,到2025年福建、广东、浙江、江苏等省的海上风电基本可以实现平价上网。海上风电产业链长,辐射高端装备制造业广泛,海上风电全面平价后,预计将带来产业的规模化可持续发展,海上风电发展将迎来历史性机遇。

  (6)漂浮式风电逐渐商业化柔性直流、动态海缆技术成未来发展趋势

  根据PrincipePower统计,全球超过80%的海上风能资源潜力都蕴藏在水深超过40m的海域,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发展是必然趋势。为了充分发掘海上风能资源,加快能源转型的步伐,海上风电项目逐渐向深远海持续发展,漂浮式海上风电被视为深远海风能开发的主要技术,在技术研发、试验和商业化方面得到不断探索。

  2022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规划提出支持大容量风电机组由近(海)及远(海)应用,开展海上新型漂浮式基础风电机组示范,推进新型基础的使用,提升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输电技术。部分省份“十四五”规划明确鼓励深远海开发。山东、上海、浙江和福建四省在政策文件中明确鼓励深远海开发,且山东和福建分布确定了7.6GW与4.8GW的目标。

  根据人民网信息,2022年12月中电建海南万宁百万千瓦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规划总装机容量达到1GW。

  据GWEC统计,2021年全球实现了57MW的漂浮式海上风电新增装机,累计装机达到121.4MW。预计到2030年全球漂浮式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可达16.5GW。

  此外,中国水规院风电处推进中国深远海海上规划,规划总体布局将围绕山东半岛、长三角、闽南、粤东、北部湾五个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共布局41个海上风电集群,总容量约290GW。

  漂浮式海风需配套动态海缆,深海化趋势下漂浮式风机走向商业应用,带动海缆从静态缆向动态缆需求升级,满足漂浮式风电等浅水环境的柔顺性设计。此外,当风电场达到一定容量规模,离岸距离超过一定距离时,选用柔性直流相比交流送出更具经济性。柔性直流的优点包括长距离输送容量更大、输电线路数量更少、海域资源占用较少、汇集输送具备灵活和可扩展性。因此,大规模、远距离输送的海上风电项目,更适用使用柔性直流输电方式。

  随着国内海风资源开发逐渐向规模化、深远海发展,动态海缆、超高压交流、柔性直流海缆需求有望显著提升。

  (7)AI算力发展、国际更新换代和国内加速启动促使海底光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海底光缆是全球互联网和云计算行业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其大容量、高质量、高清晰度、低价格和安全可靠等优势,成为当代全球通信最重要的信息载体、国际间主要的通信手段。根据SubmarineTeecomsForum统计显示,在国际通信中,国际光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目前,全球99%的国际数据通过海底光缆进行传输。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突破,以深度学习计算模式为主的AI算力需求迅速增长,跨洋算力传输及海外宽带需求有望推动海洋通信业务加速发展。

  全球海底光缆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指出:据TeeGeography数据,截至2022年底,全球已投产海缆条数达469条,总长度超过139万公里;根据已公布的计划,2023-2026年,还将投产80条海缆,总长度约39万公里。

  根据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报告,从海缆发展历史看,海缆通信系统已有3次建设高潮。第一次为1999-2002年全球互联网泡沫时期,第二次则为2009-2012期间,数据中心开始成为驱动国际海缆通信网络建设的最大驱动力,第三次为2017-2018年,全球数据中心在该时期高速扩张。据统计,全球40%的海底光缆是2000年前后建设的,考虑到海底光缆生命周期大概25年,40%的系统或海底电缆已经逐步进入了使用生命周期的尾期,需要升级换代,全球海底光缆将进入一个新旧更替的时期。

  此外,近年来,全球主要方向海缆点亮容量持续增长,跨太平洋、亚洲内部、跨大西洋、亚洲-欧洲(经由埃及)等方向点亮容量占比均已超过30%。其中,跨太平洋和亚洲内部的点亮容量占比均已超过55%,预计2025年,跨太平洋、亚洲内部方向海缆点亮容量增速将超过设计容量增速,海缆容量供不应求,需要加快升级和建设更多的海缆系统。

  未来几年,随着5G、4K/8K视频、数据中心、云计算、元宇宙、人工智能AI等技术场景的发展将持续有效推动跨洋通信的传输需求,而大量的数据进行更高效的传输,对海底光缆带宽及传输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国际海底光缆建设有望迎来新一轮的建设高峰期。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测,2023-2028年全球将新建153个海底光缆系统,新建海缆长度约77万公里,预计中国企业可参与海底光缆系统77个,海缆长度约34.5万公里,市场规模达百亿美金级别。

  另一方面,与未来国际流量发展预期和世界主要国家相比,中国的海底光缆建设目前仍然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海南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提出,海南计划到2025年具备3条直连境外的国际海缆。工信部印发的《“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表示,加快国际海缆建设,增设国际海缆登陆站,进一步丰富“一带一路”等方向海缆资源,支持企业参加国际海缆建议项目,国际海缆布局进一步优化,海缆通达能力大幅提升,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缆施工和维修力量,此举有望推动国内海光缆产业进一步发展。

  从海洋通信行业格局看,在全球跨洋海缆通信网络系统中,主要只有四家被国际行业所认可的企业具备较强

  的跨洋通信网络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及跨洋海底光缆系统建设和集成能力。这四家分别为美国的SubCom,法国的ASN,日本的NEC,中国的华海通信。

  SubCom、ASN、NEC进入海洋通信时间较早;华海通信2008年成立,市场份额逐步扩大,迄今已承建136个海缆项目,签约交付超9.4万公里海缆。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全球海底光缆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显示,在2018-2022年全球交付的106个海缆系统中,按交付海缆数量看,ASN、SubCom、NEC和华海通信占比分别为22%、12%、7%和23%;按交付海缆长度看,ASN、SubCom、NEC和华海通信占比分别为29%、40%、7%和18%。

  随着海洋开发活动和海洋科学研究的深入推进,海上油气平台和海洋观测网络等建设活动日趋活跃,海底光缆已不仅局限于满足公众通信传输需要,油气行业和海洋观测等典型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逐渐催生海底光缆建设新需求。

  (8)沿海省份产业政策出台将进一步促进海洋信息观测行业快速发展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约1.8万公里,内水和领海面积38万平方公里,专属经济区面积超300万平方公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海洋资源战略地位不断提升。海底观测网作为我国发展海洋经济、维护国家权益、迈向海洋强国的重要前提,是国家重要战略发展方向。政府发布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中,将海底观测网的建设放在16项优先安排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首项。2021年3月,《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适度超前布局海底科学观测网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在国家政策指导下,2021年,浙江、江苏、广东等沿海省份纷纷出台《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均提到支持海洋观测网产业发展,2022年6月,广东省发布《广东省海洋观测网“十四五”规划》,规划在“十四五”期间,将基本建立陆海空天结合的业务化海洋立体观测网,实现省基本海洋观测站点数量比“十三五”增长50%以上。2023年4月,自然资源部发布《2022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和《2022年中国海平面公报》,提出制定中长期全国海洋观测网规划,不断优化观测布局;加快推进国家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建设,海洋观测站点数量较“十三五”时期增幅超过30%。我国海洋观测行业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期,按照美国海岸线22,680公里进行估算,根据《2017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我国大陆海岸线长度约为18,000公里,对标美国在海洋观探测领域的投资进行测算,我国海洋观探测领域市场规模预计约为每年201.68亿元。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围绕“行业领先、创新发展、全球运营、人才先行”四大发展战略,聚焦主业,瞄准行业技术前沿,沿着“产业化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发展思路实现公司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能源互联解决方案服务商。

  (三)经营计划

  近年来,国际环境日趋错综复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世界一流企业竞争与发展格局面临深刻调整。人工智能、绿色发展推动产业加速转型,为通信、能源等产业发展提供更大市场空间。2024年,数字经济、双碳经济、新基建、新能源、高端制造等将继续成为发力点,为公司通信与能源产业的发展注入新动力、带来新机遇。我们要增强发展信心,积极主动适应变化,加快实现转型升级,引领产业发展;紧抓全球新一轮信息革命、能源革命、海洋经济的发展机遇,深耕通信、能源两大核心产业,加快创新发展布局,升级打造具有行业全球话语权、全球竞争力的高科技新质产业。

  公司将继续紧跟国家“十四五”规划,继续秉承“技术领先、成本领先、质量领先、服务领先”发展理念,把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握信息互联、能源互联、万物互联带来的机遇,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科技引领”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始终坚持“四个以”(以引领市场为导向、以服务客户为中心、以客户创造价值为目标、以引领行业发展为宗旨),做优做强核心产业,持续提升行业竞争优势,建立产业发展地图,丰富产品线,优化产品及业务结构,打通产业链技术瓶颈;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全面加速强链补链延链拓链,不断提升系统解决方案的集成能力,逐步打造构建自主可控产业链生态链协同发展新模式;结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积极探索在新一代通信、绿色低碳、海洋经济等领域的延伸发展,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持续推进国际化战略,加快推进亨通海外业务跨越式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力争成为全球信息与能源互联领域领军企业,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

  2024年,我们要善于创新、勇于开拓、敢于担当,在同舟共济、命运与共、责任共担、利益共享、发展双赢的文化氛围中,实现企业发展与员工自我价值实现的统一。

  此外,在ESG委员会的全面规划和管理下,公司将积极推动ESG可持续发展体系建设,推动环境、社会及治理的和谐发展。以高质量、低碳、绿色的发展理念为指导,加快推进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环境保护,为实现全球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1、持续推进通信网络建设布局

  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战略引领下,新一轮信息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度融合。5G网络系“新基建”的关键。数据中心快速增长,东数西算,叠加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及业务不断涌现,光通信是AI算力和通信网络的重要基础,行业前景长期乐观。

  2024年,公司将继续积极布局通信网络产业,牢牢把握国内及海外两个市场,夯实主业的行业领先优势。作为江苏省首批5G工业应用试点企业,公司将积极探索5G融合创新应用,积极创新、稳步前行,为行业提供多方位服务,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公司将以世界灯塔工厂为契机,推进数智化工厂升级,通过算力部署、机器学习、AI等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夯实棒纤缆技术及成本核心优势,饱和投入研发,打造行业极限成本;优化现有产品及业务结构,加快高端产品、特种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成果转化效率;推进多模光纤产能提升,迎合算力市场需求;加大G654海纤在海洋通信以及陆地骨干网领域的应用;研判市场需求变化,借助大芯数超、低损耗、高密度光缆核心工艺和装备技术突破,提前布局下一代大容量通信网络需求;持续加大企业三化建设投入,打造行业领先的数智制造工厂;积极布局新一代光纤通信,加快光模块、PON、车载通信、光纤传感、绿色低碳、全光互联的研发与产业布局;布局50G-PON核心技术和产品;推动车载通信+PON协同的光电混合技术;抓住5G-A的发展机遇,持续关注多芯光纤、少模光纤、空芯光纤、掺饵光纤等下一代通信技术的研发及量产。

  近年来,公司已在欧洲、南美、南亚、非洲、东南亚等国家地区进行通信网络产业布局。2024年,公司还将继续积极推动2022年以来陆续投运的埃及、印尼、印度等海外光通信产业基地的产能提升,加快推进墨西哥光通信产业基地的建设,持续完善海外本地化产能布局。

  2、深化打造公司能源互联服务体系

  我国双碳目标为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清洁能源作为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清洁能源的刚性需求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而长期存在。抓住全球能源变革和基础设施建设复苏时机,2024年,我们将继续聚焦全球能源市场。

  在智能电网、工业与新能源智能方面,公司将继续巩固和提升在特高压输电、高压配网及风能、光伏、防火电缆等新能源、轨道交通、重大基础设施等行业的市场地位及品牌优势,完善产品线全球布局;推动公司高端铝及铝合金电缆项目产能发挥;瞄准高附加值细分领域,加速推进特高压输电产品、大容量节能环保导线、平滑铝、高端铝合金等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在海洋能源方面,公司持续中标国内外海上风电项目,不断提升海上风电产业链系统解决方案整体实力。面对海上风电全生命周期的运营需求,公司已形成了从产品到系统解决方案,到工程运维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2024年,公司将聚焦全球风电资源,推进全球区域合作发展。公司将继续通过能力提升、区域布局,建立区域竞争优势,提高竞争力;持续推进海上风电产业布局,夯实现有市场地位,加快推进射阳海底电缆生产基地一期全面产能落地;同时,推动揭阳海洋能源生产基地的项目建设完成;重点加快推动新一代深远海大型风机安装船在2024年度内建设完成;着力解决超高压三芯海缆、漂浮式风电动态缆、超高压直流海缆产品的持续升级、市场突破与布局;持续加大工程能力建设,提升海缆敷设、风机安装等业务的专业分包能力,扩大海上风电运维业务布局;持续深耕深渊海域海上风电工程、漂浮式海上风电工程、智慧运维解决方案能力;加快海洋油气布局,补强海洋软管、脐带缆、水下装备附件等海洋油气产品;进一步发展延伸海洋油气集成等解决方案能力。

  3、继续精耕细作海洋通信业务

  全球海底光缆通信网络建设正迎来重要发展窗口期,新的海底光缆建设高峰正在到来。同时,在全球5G热潮、数字化转型进程不断加速、人工智能AI技术场景发展等的促使下,预计国际带宽时长需求将持续增长,同时对传输速度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与未来国际流量发展预期和世界主要国家相比,中国的国际海底光缆发展仍显不足。中国海底光缆建设情况无法与蓬勃发展的数据通信行业相匹配,未来仍有较大开拓空间。因此,海底光缆面临国际国内双重机遇。公司将继续围绕“海洋强国”建设的发展战略,把握海洋经济开发机遇期,持续加大对海洋通信领域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布局。2024年,公司将继续聚焦海洋通信、海洋工程、海洋观测业务。

  2024年,公司将继续聚焦海洋通信、海洋工程、海洋观测业务。在2023年完成对海洋通信、海洋观测板块的全面资产整合,并拟将海洋通信板块(含海洋观测)分拆上市的背景下,公司将始终致力于核心技术突破和科技创新,不断提升行业综合竞争实力,并将根据资本市场的发展情况,积极有效地推进该事项进程;加快推进大型国际海洋通信海缆施工船的工程项目应用;全力推动高端制造产业基地深入聚焦海洋信息系统水下特种缆制造,继续做大做强海底光缆产业链及生态圈;牢牢确立行业技术领先地位。围绕全球海洋通信与工程,加强海上油气、水下特种光缆、海底海洋装备、海底通信网络勘测、网络系统施工和维护、海洋通信系统测试仿真等产品及系统的开发及产业化,确保核心技术与产品的全球领先;进一步提升水下深海通信系统集成、水下结构物设计研发、高可靠性产品及系统质量、端到端研发与交付能力;进一步开发海洋装备领域新产品新业务与新应用场景。

  4、加快推进通信运营项目实施

  由公司独立建设的PEACE跨洋海缆通信系统中巴基斯坦-埃及-肯尼亚、埃及-法国两段已于2022年末投入运营;2024年,我们要继续加大市场拓展和网络运营管理。此外,2024年,公司将继续积极参与全球海缆通信系统运营项目的承建,进一步提升和巩固公司在全球海洋通信产业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公司将在年内持续推进新加坡延伸段的建设,以提升现有网络资源价值,充分拓展客户资源,为后续持续耕耘国际海底光缆运营市场打下良好基础。

  5、夯实国际化战略布局

  2024年,我们要抓住全球能源转型和数字化转型、中国一带一路、双循环格局等契机,深入把控海外客户需求,配置资源,推进海外市场的产品研发,提升海外营销队伍能力建设,提高全球市场占有率,巩固全球行业地位,推动海外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公司将继续坚持“看着世界地图做企业,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的既定战略,持续推进本地化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全球化运营抗风险能力,加快推进亨通海外业务跨越式增长和高质量发展。

  2024年,发展挑战更为严峻复杂,我们将围绕“三个聚焦”(聚焦新质生产力、聚焦新型工业化、聚焦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勇攀科技创新自力自强高峰,勇担经济社会发展重任,做强做优高科技新质生产力产业,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能源互联解决方案服务商!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产业政策与市场风险

  公司产品和服务主要应用于通信与能源领域,主要客户是电信运营商、国家电网等大型国有企业,上述客户的投资需求构成了公司市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目前国家正在积极推动的5G建设、千兆光网、数字中国、东数西算、特高压建设、物联网建设、海上风电建设等战略、产业政策和规划对公司的业务发展构成了良好的产业环境,但受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经济发展速度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如国家关于通信与电力基础设施投资的产业政策出现调整、5G建设进度未达预期;海上风电政策调整导致投资放缓、未来建设规模、行业增速不及预期等,将对公司的业务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公司将及时掌握行业信息和政策调整趋势,把握好投资和产品预研方向,通过持续加强研发投入,强化核心人才梯队的培养,凭借先进的技术积累,不断开拓新的产品应用与新业务增长点,以此抵御行业政策与市场波动可能带来的风险。

  2、海外投资与经营风险

  公司近年来持续加快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步伐,分别在东南亚、非洲、南亚、欧洲等海外市场进行了战略布局;2023年,公司进一步加强了在欧洲、东南亚以及中北美洲的产业布局。但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日益复杂,贸易保护性措施不断出台,复杂的国际形势可能会增加公司海外投资与经营的风险。

  公司通过建立完整的合规管理体系来预先识别并遵从业务所在区域贸易、税务、法律等政策规定,确保合规合法经营;并加强与外部专业机构合作分析和应对国别风险,对评估风险较高的区域的具体业务通过购买必要的保险等途径以规避可能的损失风险。

  公司加强对不可抗力风险的分析预判,积极应对海外市场环境的变化,加大战略客户开发,降低不可抗力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

  3、汇率风险

  随着公司国际化战略的不断深入推进,近几年公司海外业务实现快速增长,同时,公司通过海外并购以及新建产业基地,以不同货币计价的海外资产也在逐步增长,因此当汇率出现较大波动时,汇兑损益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一定的影响。

  公司开展了远期外汇业务,积极应对汇率市场变动带来的风险。

  4、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公司能源领域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为铜、铝等大宗商品。铜、铝作为基础性原材料,价格波动比较大,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一定的潜在风险。

  公司充分利用期货、期权等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减少因原材料价格波动造成的产品成本波动,保证产品毛利的相对稳定;公司开展铜、铝等商品期货套期保值业务,虽可以规避大部分铜、铝价格变动的风险,但铜、铝价格若波动剧烈,仍可能会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影响。

相关板块
相关个股
相关资讯
免责声明: 以上资讯由同花顺AI写手完成,写作系统尚处于测试阶段,内容仅供参考。同花顺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平台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