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信息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来源: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2024-04-26 20:43:06

科创信息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披露要求

  公司所属行业为“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根据工信部发布的《2023年软件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2023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 123,258亿元,同比增长 13.4%;软件业利润总额 14,591亿元,同比增长13.6%。2023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运行稳步向好,软件业务收入高速增长,盈利能力保持稳定。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数字政府作为数字中国战略的核心枢纽,是落实数字中国规划、驱动数字中国发展的关键引擎,正全面引领驱动数字化发展,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202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提出,要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技术改造,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低成本、模块化智能制造设备和系统的推广应用。2023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大力推进企业智改数转网联,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制造全过程、全要素深度融合。在政策的大力扶持和中国数字经济浪潮的发展趋势下,数字政府建设和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速,国内软件产品和信息技术服务实现稳健增长,具有长期良好的发展前景。

  公司是国内数字政府与智慧企业领域领先的信息化服务商,随着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不断推进,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在数字中国建设中的应用不断深化,公司长期致力于将数字技术与业务场景结合,推动政企单位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促进数字政府和智慧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聚焦数字政府和智慧企业业务,依托公司在行业领域 20多年的业务与技术积累,基于“平台+(业务)应用+AI”的核心竞争力,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业务场景+AI、数据要素×业务场景为引导,以数智化助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政务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能力提升,助推数字政府和智慧企业的建设。公司具备从咨询、设计、实施到运营的全流程智慧城市服务能力,区域龙头地位持续稳固,湖南省外业务积极拓展,全国影响力稳步提升。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398.68万元,同比下降56.4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6,184.64万元,同比下降753.09%。

  一、以人工智能技术推进政府数据应用创新,持续助力政府决策科学化与治理服务效能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数字政府建设理念,以实际业务场景为导向推动数字政府建设,以数字化改革助力政府职能转变,将20余年来在政务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丰富的行业经验,提炼沉淀为高质量语料库,深度融合知识图谱、AI算法与大语言模型等技术,研究大语言模型和知识图谱融合下的政务垂类大模型应用,打造“数据感知、数据管理、数据决策”的平台型政府新模式,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管理精细化、服务高效化。

  在数字政府领域,公司稳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持续深化社会治理“一网统管”,从实际业务场景出发,构建共享开放的数据资源体系,促进跨部门、跨业务、跨系统的数据融合、业务协同,提升政府履职效能,充分激发数据要素价值,赋能数字政务创新发展等方向持续发力,不断更新迭代公司的产品体系和解决方案。基于自主研发的“政务大脑”智能底座,公司加速大语言模型和知识图谱融合下的政务垂类大模型研究和应用,以数据治理后的高质量政务语料库为基础,以类ChatGPT等大语言模型为串联,以政务知识图谱为枢纽,将AI算法引入政务服务场景,主要应用于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管理决策等数字政府应用场景,实现更精准的意图理解、内容生成、智能问答等智能化服务,为全方位提升政府治理和服务手段提供智能化支持,开启数字政府创新发展的全新范式。报告期内,公司参与编制的智慧城市领域的国际标准《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建筑信息化系统建造指南》,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官网正式发布,且公司的专业性受到了编制组的高度认可,被授予“优秀参编企业”。公司凭借在智慧政务领域实践和创新的丰硕成果,上榜“2023年度电子政务与智慧城市企业100强”榜单。基于存算分离、湖仓一体等新一代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基于大数据的智慧治理平台”获得 2023年度湖南省首版次软件产品认定,“面向数字政府的政务大脑平台”列入湖南省工信厅2023年度全省重点软件领域关键技术产品攻关项目计划,“基于人工智能的数字政府核心能力平台研发和应用项目”入选“2023年湖南省数字新基建100个标志性项目”,公司承建的赫山区教育评价改革大数据平台、参建的新化县智慧政务项目入选“2023年数字湖南十大应用场景建设计划重点项目”,综合实力获业界肯定。

  在数字政府细分行业领域方面,公司承接了多个地市区县的政务服务、社会治理、智慧财政、智慧教育、智慧公安、智慧民政、智慧医疗等行业信息化建设项目,持续深耕重点政府行业,拓宽业务场景深度,打造标杆产品案例。在政务服务领域,公司升级和拓宽“一件事一次办”场景应用,推动社会保险、退休、就业、企业用工、员工保障等人社五“件”事,民政身后一件事和军人退役一件事在湖南省多个县市区上线,并为湖南省多个县市区搭建湘易办专区,给基层老百姓提供便捷的办事体验。在社会治理领域,公司以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为目标,围绕城市运行安全高效健康、城市管理干净整洁有序、为民服务精准精细精致,按照国家标准打造了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报告期内,公司参建河北智慧曲阳精细化管理平台项目,实现对曲阳县城市运行管理服务状况的实时监测、动态分析、统筹协调、指挥监督和综合评价,不断增强曲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智慧财政领域,支撑湖南省非税征缴业务全过程管理,公司承建的非税征缴中台,为湖南省本级及14个市州、123个区县财政部门和2万多家非税收入执收单位的非税征缴工作提供了稳定地业务与技术支撑,平台缴费服务涵盖教育、法院、交警、不动产、公共租赁住房等多领域,累计开具电子缴款书1577万张,金额967亿元;该省级平台获得了国家财政部的充分肯定,在全国非税收入收缴工作交流会议上作典型发言,且湖南省财政厅发文作为典型经验推荐。在智慧教育领域,公司承建广西、贵州的新高考省级平台,以信息化助力教育制度改革,为高考信息管理工作提供高效、规范、透明、稳定、便利的信息管理平台,也为考生提供移动、安全、便捷的高考报名、无纸化体检、志愿填报、成绩查询等服务,实现教育业务全国市场的新拓展。在智慧公安领域,公司承建的交警执勤执法监督平台,通过对执勤执法过程和结果数据的动态、实时、智能分析和监督,构建了“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和用数据创新”的全新勤务监督考核模式,落地无锡、西安2个重要城市用户。在智慧民政领域,公司中标“新余市民政局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特色基地)建设项目”,重点聚焦机构养老、社区养老、民政监管等养老服务场景,以便捷体验为基础、大数据分析为手段,实现新余市公办养老机构全面覆盖、社区养老机构重点试点、民政监管智能精准,提高养老服务便利化、精细化、科技化、人性化,让“养老”变“享老”。在智慧医疗领域,中标多个地市医院DRG/DIP等项目,多个地市医院医德医风考评系统、廉洁风险防控系统等项目,助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确保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合理使用,以及构建廉洁医疗环境。公司联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承建的“基于数据融合与能力开放的区域医疗协同服务平台及示范应用”项目,荣获 2023数字健康创新大会暨第六届全国智慧医疗创新大赛湖南赛区一等奖、全国总决赛三等奖。公司联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参与的“药品不良反应智能监测及评价系统(AIMES)”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生物信息学简介》。

  二、聚焦重点行业领域和大客户,促进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在先进制造、金融科技、企业数字化转型等行业重点发力,以数字技术为支撑,实现业务、数据和技术的深度融合,拓宽自身护城河。

  在先进制造领域,公司紧抓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智能制造的发展机遇,依托自身沉淀多年的机器视觉检测领域的核心技术壁垒和多厂商合作积累的数据优势,研发了玻璃完整性数据采集及管理系统,并迭代升级了玻璃缺陷在线检测系统等系列产品,“工业板面材料智能视觉检测系统”入选中国电子信息行业2023年度质量提升典型案例;持续拓展光伏玻璃深加工检测业务,光伏检测业务海外市场进一步拓展了印度、马来西亚、土耳其、坦桑尼亚四国重要用户;持续深化与南玻、中建材、旗滨、金晶科技等业内领军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机器视觉领域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

  在金融科技领域,公司持续深化与大股东财信数科的战略合作,针对信托、信贷、保代、风控、供应链金融、产业基金综合业务等业务场景,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技术,通过对金融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助推财信金控集团各项业务实现数智化转型升级。其中,公司参与建设的湖南股交所区块链建设试点项目,在中国证监会展开的全国25家区域性股权市场区块链建设2023年度评估中喜获全国第一。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领域,公司围绕企业市场拓展、内部管理、生态合作等各类业务需求,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通企业内部系统壁垒,构建企业数字化转型底座,将各部门系统数据转化为企业的生产要素,为业务场景协同赋能,实现业务流与财务流的无缝对接与闭环管理,助力湖南高速信科、联智科技等客户,实现企业的营销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和服务数字化。公司研发的“企业经营业财一体化平台”成功入选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2023年企业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公司凭借“烟花爆竹风险预警系统”获得湖南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生态供给资源池应用服务商,并入选中国电子信息行业2023年度质量提升典型案例;公司参建的山东发展投资集团的“智慧园区综合管理平台”,获评山东省国资委发布的2023省属企业数字场景典型应用案例。

  三、推动数据要素安全高效流通,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公司持续加强数据要素相关研究,依托公司多年在大数据领域的业务积累和数据全流程的能力,紧跟国家《“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等相关政策要求,为公共数据与社会数据有效融合开发利用、确权登记、数据交易与应用等全流程场景提供核心能力支撑,持续提升技术、业务和数据的融合创新,致力成为国内一流的“数商”。报告期内,公司参建湛江市数据要素可信流通平台项目,突破数据要素交易流通的“互信、融合、确权、交付”四道关卡壁垒,促进数据加工处理、确权登记、安全流通,释放数据作为第五个生产要素的市场价值,助力湛江市打造地级市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先行地,赋能湛江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持续创新的核心技术体系

  公司一直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从制度、经费、人员等方面对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予以保障,在公司研究院名誉院长王耀南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机器人技术与智能控制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的带领下,不断提升公司创新能力。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共拥有软件著作权754项,国家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外观设计型专利1项;其中报告期公司新增软件著作权81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设计型专利1项。报告期内,公司创新能力获得省级领导部门认可,获评湖南省智慧政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增 1个省级创新平台;公司组建的“湖南省工业机器视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评优秀,顺利通过验收。

  2、不断创新的业务模式

  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公司在智慧城市场景运营、数据要素市场化等新兴业务模式方面进行探索、研究和实践,并对每个业务板块进行了行业分析、产品打磨,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独特竞争力的产品解决方案,并在多个项目上完成了价值验证。

  3、深厚的行业积累

  公司长期专注于为政企客户提供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主要服务对象为国内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电信运营商及各类行业大中型企业等。公司业务已覆盖全国二十多个省份,为国家部委、省、市、县等各级单位数千家客户提供了优质的服务,涉及公安、财政、市场监管、民政、医疗、机器视觉等多个行业领域,并与多个行业领域龙头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通过二十余年深厚的行业积累,公司拥有了丰富的项目实施经验与客户资源,不仅有利于公司客户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也为公司跨地域跨行业的市场拓展奠定了基础。

  4、突出的管理能力

  公司以阿米巴管理模式进行内部管理:按照公司业务领域划分经营单位,各经营单位具有一定的自主能力。阿米巴管理模式保障了公司在统一管理下,实现全员参与经营。同时,打造“科班计划”人才培养体系,帮助公司挑选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管理者,提升了公司的整体实力。

  5、高素质的人才团队

  公司管理团队由多名从业二十余年,具备教授、副教授职称的高级管理人员组成,对行业前沿技术及发展动态有着清晰的认知,能够及时根据行业发展趋势调整公司研发重心及战略发展布局。

  公司核心技术团队成员由具备高级职称的行业资深技术人员领头,在良好的技术创新氛围下,通过任职资格认证、内外部培训等一系列因地制宜的制度建设及有效的激励措施,培养了一批实力过硬的技术骨干及优秀科研人才。

  6、齐全的行业资质

  经过多年的研发投入及经验积累,报告期内公司获得了信息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CS4级资质认证。目前公司已拥有了“CMMI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5级认证”、CCRC信息安全服务资质(软件安全开发一级、信息系统安全运维一级、信息系统安全集成一级)、信息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CS4级资质、“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软件服务商交付能力一级”、“信息技术服务标准运行维护服务二级”、“测绘资质证书乙级”、“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证书(壹级)”、“机电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资质”、“声频工程企业综合技术等级证书(壹级)”等多项资质。行业后进入者欲取得上述资质,需较长的经验积累及持续改进周期。上述资质的取得,既是公司承接各类相关业务的先决条件,也是公司整体实力的体现。

  7、客户至上的特色服务

  打造有核心竞争力的交付和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高品质、高可靠的特色服务是公司一贯的追求。公司经过和政企客户数十年的长期合作,形成了一套针对不同客户的服务流程,包括客户的前期需求挖掘和需求分析、中期的项目实施和持续改善及后期的IT运维,将项目流程与服务流程进行无缝对接。

  公司奉行本地化服务原则,在项目所在地设立本地化的服务团队,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产品改进和技术升级,为客户制定个性化的支持服务方案。客户至上的特色服务为公司赢得了客户口碑,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用户信赖。

  8、良好的品牌形象

  公司通过多次承接省内重大的省级项目,并凭借自身深厚的技术实力和完善的客户服务,赢得了众多客户的信赖和支持,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同湖南省内本土可比公司相较,公司在业务规模、历史项目经验、业务承接能力上具有领先优势。

  

  四、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智慧城市建设长效运营相关需求持续增加

  近年,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智慧城市建设,我国智慧城市行业规模日益增长,建设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IDC数据显示,到 2027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投资规模将达到一万多亿元人民币,2023–2027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0%。智慧城市覆盖的广度和深度正在不断丰富,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领域正加快融入居民生活。在此基础上,为更好发挥智慧城市的民生价值,提升智慧城市的社会效益,加强智慧城市运营服务已经成为智慧城市现阶段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智慧城市长效运营的相关需求持续增加,创新运营模式,挖掘运营价值,持续提升业务、数据、服务水平,建立伴随智慧城市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运营体系,逐步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由“政府买单”向“政企共同建设运营”的模式转变,已经成为发展趋势。

  2、数据要素的价值进一步凸显

  政府作为最大的数据生产者和拥有者,拥有海量的公共数据资源,数据作为政府的核心资源,其价值将进一步凸显。从近几年国家频繁发文,从将数据作为新的生成要素,从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试点启动到“数据二十条”、数据资产入表正式落地,到发布《“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等政策文件,可看出国家高度重视数据资源价值的挖掘和利用,鼓励推动政务数据应用与社会数据的融合、打通,激活政务数据要素潜能,释放数据内在价值,实现行业数据服务模式和数据服务内容创新,政务数据与场景需求的精准匹配,为多行业和跨场景应用提供多样化的数据产品支撑。政府可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对数据的自动化处理和分析,更准确地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趋势,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政府治理的效率和准确性;通过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政府可以更加精准地了解公众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推动数字政府服务的升级。同时,开放的数据资源也能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创新创业,为数字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3、人工智能在数字政府和智慧企业领域的智能化应用场景将不断拓展

  人工智能将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技术,广泛应用于智能客服、智能推荐、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能金融等领域,深度挖掘用户需求和行为特征,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同时,帮助企业实现自动化客户服务、精准营销、智能化生产等目标,提高业务效率和用户体验。此外,通过智能教育、医疗、交通、安防、环保等应用,人工智能可帮助城市管理者更好地解决城市问题,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二)未来发展战略

  结合当前行业发展趋势,公司将坚定地以新型智慧城市作为核心发展方向,专注数字政府建设和先进制造两大领域。我们将通过实施“产品化”战略,加速产品的标准化和市场化进程;通过“走出去”策略,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通过“创新驱动”,不断引领行业技术的革新。公司将紧抓数据要素和数字经济发展的转型机遇,持续提升公司“平台+(业务)应用+AI”的核心竞争力,打造一批理念领先、技术先进、体验良好的拳头产品,以行业为切入点,深挖市场需求,持续开拓全国市场。

  (三)2024年经营计划

  1、坚持新型智慧城市方向

  紧抓数字中国、数字政府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契机,发挥自身在数字政府及智慧企业领域的业务与技术优势,争取主导或参与省市县三级智慧城市的规划与建设。通过资源整合与场景创新,积极探索新型智慧城市运营模式,开创可持续收益的运营路径,进一步拓展新型智慧城市领域市场。

  2、持续推进人工智能与业务深度融合创新

  公司将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继续夯实已有技术支撑体系,完善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机器视觉等方面的平台打造,结合数字政府建设发展趋势、国家政策要求、地方需求以及考核要求等,升级大语言模型和知识图谱融合下的政务垂类大模型,拓展应用领域,助力数字政府与智慧企业领域的产品应用与创新。

  3、探索数据要素赋能数字经济发展

  深度融合公司大数据产品体系和技术,从公安、金融、医疗、人社等对数据需求较强的行业入手,紧密围绕市场需求、应用需求,持续打造数据资源治理、数据资产入表、数据产品加工、数据资产运营全流程的服务能力,将湛江模式复制推广到全国同类地区,力争最大限度激发数据要素潜力,赋能数字经济发展。

  4、持续更新迭代机器视觉产品线

  基于沉淀多年的技术优势、行业经验和厂商数据,增加对相机、光源、算法等软硬件的研发投入,加强在各生产工艺检测环节与客户的研发合作,持续扩展检测领域,更新迭代公司机器视觉产品和解决方案,实现更多高端检测场景的国产化替代,并进一步扩展海内外市场。

  5、持续拓展行业应用市场

  基于公司在政务、民政、公安、财政、医疗、市场监管、机器视觉、金融、烟草等行业领域深厚的技术和业务基础,结合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特别是在“高效办成一件事”、城市“一网统管”、智能制造和企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的热点需求,持续迭代相关产品,进一步完善公司行业产品矩阵与解决方案,加强区域性市场的持续拓展,进一步助推市场销售额持续增长。

  6、加强省外生态渠道建设

  在现有销售体系的基础上,重点开拓广西、山西、海南和河北等地区市场,渠道建设方面提质提量,建立全国的营销网络。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行业政策变化的风险

  数字政府领域的市场规模与政府部门政务信息化的投资力度高度相关。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数字政府建设与数字经济的发展,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行业的政策文件。但受国际复杂形势、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地方政府财政压力较大,若政府减少政务信息化投入或市场需求下滑,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2、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随着国家和各地区信息化、数字政府、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发展的持续推进,在国家政策重点扶持及众多行业利好消息出台的背景下,新型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赛道吸引了社会各类资本进入,使整体竞争升级为资本和资源整合的综合竞争。

  面对行业竞争的升级,公司独特的“平台+(业务)应用+AI”模式具备资源协同优势,且随着各板块布局的日趋成熟和融合,协同效应逐步凸显,从而有效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但若公司对行业发展趋势判断失误或应对市场竞争的措施严重失当,将对公司未来的经营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3、高端专业人才缺口风险

  公司历来重视核心人才的培养与储备,通过完善核心技术人员的绩效考核与激励制度、塑造富有凝聚力与向心力的企业文化、灵活的岗位设置、改善办公环境等措施来稳固现有核心技术团队,并不断招募各类高端技术与研发人才。但由于公司所处的行业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对高端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存在高端专业人才缺口的风险。

  4、收入地域集中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的营业收入主要集中在湖南地区,存在收入地域集中风险。公司深耕湖南市场多年,业务逐渐由华中地区向周边乃至西部各省拓展,报告期内,公司在江西省新余市、河北省曲阳县新设立了子公司,营销及服务网络进一步扩展。未来,公司将立足于本地政府及大中型企业客户的深入挖掘,优化客户结构,扩大客户资源,并构建辐射全国的营销服务网络,进一步提升客户拓展能力和客户服务的快速响应能力;同时,通过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核心产品,积极开展与产业链各参与方的合作,拓展销售渠道,加快产品进入市场的进程,降低经营风险,为公司的长足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5、技术创新风险

  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属技术密集型行业,产品和服务存在持续更新迭代的特征。当前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深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如果公司未来不能对技术、产品和市场发展趋势做出正确判断,致使公司在新技术的研发方向、重要产品的方案制定等方面不能及时做出准确决策,将影响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对此,公司将按照整体战略发展规划,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主营业务拓展,持续加大在技术和产品创新方面的投入,提高技术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6、应收账款风险

  受部分项目周期长、结算手续繁琐等因素影响,公司应收账款数额增加,应收账款余额较高,较大金额的应收账款给公司的营运资金带来一定压力。目前公司应收账款主要客户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大中型企业,虽然其信用状况良好,但仍存在应收账款可能无法及时收回或全部收回的风险。未来如果公司的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公司可能面临一定的坏账损失和现金流动性不足的风险,将对公司的资产质量和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对此,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和收款管理,对应收账款实施全过程动态跟踪管理,加强对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有效控制应收账款风险。

相关板块
相关个股
相关资讯
免责声明: 以上资讯由同花顺AI写手完成,写作系统尚处于测试阶段,内容仅供参考。同花顺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平台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