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项违规,年内最大罚单

来源: 作者:聂林浩 2024-06-15 18:29:08

  监管对信托公司再次重磅出手。

  6月1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湖北监管局(简称“湖北监管局”)一次连发22张罚单,均指向国通信托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国通信托”)及相关责任人。

  监管披露的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国通信托因13项违规行为被罚款585万元,成为今年以来信托行业最大罚单。此外,3名主要责任人被处警告并合计罚款46万元,另有18名相关责任人被集体处以警告。

  13项违规被罚585万元

  具体来看,国通信托13项主要违法违规事实包括:风险底数不实,掩盖表外风险资产,少计表内不良资产;虚假压降融资类信托;投后管理不尽职,导致信托资金违规流入禁止性领域;违规开展政信业务;违规汇集员工及其亲属资金设立虚假家族信托;虚设财产权信托弥补其他项目收益;违规开展通道业务;项目发行中未充分向投资者揭示项目风险;违规通过非金融机构代销信托产品;虚增房地产类信托规模规避监管;违规兑付超额收益;风险项目中对投资者进行违规兑付;资金池业务经营管理不审慎。

  6月4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二十一条、第四十六条及相关审慎经营规则,湖北监管局对国通信托作出罚款585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

  此外,21名责任人也同时被处罚。其中,时任国通信托副总裁曹阳,因对公司项目发行中未充分向投资者揭示项目风险行为负有责任,被警告并罚款30万元;时任国通信托华北大区区域负责人、兼任信托业务二部及信托业务四部负责人张鹏,对公司虚假压降融资类信托、项目发行中未充分向投资者揭示项目风险行为负有责任,被警告并罚款10万元;时任国通信托总裁助理邹晓磊,对公司投后管理不尽职,导致信托资金违规流入禁止性领域、违规开展政信业务、项目发行中未充分向投资者揭示项目风险行为负有责任,被警告并罚款6万元。另外18名相关负责人也因对各违规行为负有责任而被监管警告。

  “此次罚单涉及人数较多,处罚缘由更加突出具体细节,同时对信托公司以及直接责任人进行处罚,体现了监管‘双罚制’的特点,并且加强了对主管人员和直接人员一并处罚,反映了监管更趋精细化的职能管理。”沪上某信托资深人士表示。

  曾涉“跑路私募”风险事件

  公开资料显示,国通信托成立于2010年,总部位于武汉,股东方武汉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东亚银行有限公司、新方正控股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分别持股75%、15.38%和9.62%。截至2023年末,公司总资产110.09亿元,净资产83.26亿元,信托资产总计1764.1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1月,国通信托就曾因“开展通道业务”牵涉到震动整个资管行业的“杭州30亿量化跑路”事件。去年11月24日,上市公司英洛华和横店东磁双双发布公告表示,此前分别以1.2亿元和3亿元的闲置自有资金,购买了“国通信托.天瑜四号单一资金信托”和“国通信托.盈瑜一号单一资金信托”。而这两只信托产品均投向了“跑路私募”杭州瑜瑶发行的私募基金,可能存在无法按期兑付、无法全额兑付的风险。

  事件发生后,国通信托曾回应表示,公司知悉上述信托计划所投底层私募基金出现异常情况后,已及时就相关情况向委托人进行了风险披露,并按委托人指令对底层基金产品进行了赎回操作。同时,公司本着审慎原则,对所有涉及私募基金的业务进行了全面风险排查,并向监管部门进行了报告。

  信托业年内罚款超1800万元

  近年来,信托行业监管力度持续加大。去年1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新设资管机构监管司等部门,将信托公司纳入其监管范围。

  据不完全统计显示,截至6月15日,包括本次国通信托在内,今年以来已有7家信托公司以及30余名相关责任人收到监管罚单,合计被罚金额超1800万元。从去年统计数据来看,2023年,监管部门共对至少15家信托公司进行处罚,罚款金额合计超3000万元。

  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负责人帅国让表示,当前信托行业监管重心已从业务导向全面转向风险监管及行为监管,对信托公司的经营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信托公司更要注重自身业务合规性以及项目后期管理,强化风险管控、依法合规经营将成为更多信托公司的诉求。

相关板块
相关个股
相关资讯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上述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同花顺财经的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同花顺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平台为准,各类信息服务基于人工智能算法,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