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余位企业圈精英齐聚21世纪卓越董事会,共寻无锡新质生产力发展密码

来源: 2024-06-15 21:41:24

  6月14日,由中共无锡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无锡市上市公司协会主办,汇正财经联合主办的21世纪卓越董事会(无锡站)活动在无锡举行。

  今年全国两会提出“江苏发展新质生产力具备良好的条件和能力”,对江苏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寄予厚望。在此背景下,本次活动以探寻锡城“新质”密码为主题,监管部门、上市公司、行业协会、投资机构代表等共计50余人参会,共同分享对新质生产力的前沿思考和践行经验。

  中共无锡市委金融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张泓骏为活动进行致辞。他表示,无锡“465”现代产业集群已集聚规上企业超过4000家: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4个地标产业集群年营收规模均超2000亿元,新能源、高端装备等6个优势产业集群年营收规模均超1000亿元。目前,无锡共有A股上市公司124家,居全国第七位。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编委、首席产品官王芳艳在致辞时表示,近年来,围绕无锡乃至长三角的重点政策、产业、活动等,进行了深度且持续的报道和落地研讨,为全国高质量发展梳理优秀案例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也期待通过论坛讨论、课题研究、理论思考、舆论宣传等方式,深入参与到无锡发展的创新实践中。半导体向“新”

  近日发布的《无锡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22年,无锡市集成电路产业营业收入达2091亿元,同比增长15.2%,产业规模位列全国第二。

  “无锡有非常好的集成电路发展基础,是集成电路产业链建设最全的城市。”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总经理、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秘书原诚寅在主旨分享时回忆道,疫情期间无锡还能进行集成电路生产,而国内很多城市都受到了封闭的影响。“一个城市完成集成电路闭环还是很有挑战的。”

  集成电路产业如何“掘金”新质生产力、无锡集成电路产业如何向“新”发展,是本次活动的一大焦点。

  “半导体设备国产化是新质生产力的前提。”汇正财经首席研究员顾晨浩在主旨分享时指出,从本土半导体企业收入占本土晶圆厂设备采购金额的占比来看,2022年国产化率已超过20%。但目前半导体设备国产化主要集中在后道和配套的清洗、热处理、去胶环节,最核心的光刻、涂胶显影、量测、离子注入设备还没有获得突破。

  终端市场的需求,是集成电路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如近年来,汽车的电子化和智能化推动了对汽车芯片的需求。威孚高科新能源与网联技术研究院高级产品负责人纪永飞在圆桌对话环节分享道,汽车行业听到较多的一个词是“软件定义汽车”,汽车芯片在“软件定义汽车”的背景下取得了比较重要的地位。

  原诚寅指出,在典型的新能源汽车中,功率芯片、控制芯片、电源芯片、通信芯片、驱动芯片、模拟芯片用量较多;而随着智能化、网联化和电动化的发展,计算芯片、安全芯片、无线通信芯片、存储芯片、传感器数量持续增加。

  投资方面,上海市国际股权投资基金协会副秘书长、上海国创科技产业创新发展中心副主任凤晓龙在圆桌环节介绍道,从半导体私募股权投资来看,半导体投资集中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以及江苏、浙江等地区。长三角重点关注上海、无锡、杭州,其中无锡半导体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显现出领先水平。

  上海临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邢清乐也分享了自己感受到的半导体投资市场变化:早年半导体项目能够上市的不多,投半导体的机会也不多,当时该公司主要寻找大项目直接收购。但最近几年,大家普遍感受半导体项目越来越难投。“关注这个赛道的机构越来越多,但好标的又很稀缺,这就要求机构更加专业化,从产业角度去扶持,整合,嫁接,从而创造投资价值。”

  汇正财经首席策略师杨首骏的观察是,从这十年的发展来看,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更有聚焦性、更具科技性、更成为新质生产力。“去年半导体行业发展出了一个很新的领域——AI,存储芯片、AI芯片应该是未来半导体芯片领域投资的重要增长点。”制造业向“AI”

  在《市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实施意见》中,无锡明确通用人工智能为5大未来产业主赛道之一:支持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建设智能超算中心,加快雪浪算力中心、马山算力岛建设,支持突破分布式非结构化数据管理技术。加强通用人工智能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能驾驶等领域应用。

  雪浪云高级副总裁、雪浪工业软件研究院副院长郭翘在主旨分享时指出,大模型赋能是我国高端装备行业竞争格局重构的核心变量,大模型将重构研发、管理、生产和服务类工业软件的开发模式、交互方式、使用流程和商业模式,实现软件系统自主优化升级,同时,大模型还为高端装备企业内部、上下游之间的实时、泛在数据连接提供了交互新方式,弥合了企业数据流动过程中的无数个断点,促进了数据在多个环节的自动流动。雪浪云构建工业领域的ChatGPT,能够通过多模态知识接入、多数据源接入和知识管理,对繁杂无序的工业知识进行汇集、抽取、推理和生成,实现快速知识检索、智能问答和知识推理。

  红豆股份董事、红豆工业互联网公司执行董事长、红豆集团信息化总监奚丰在圆桌环节表示,该公司主要在营销端、产品端以及生产制造方面进行了一些“AI+”的尝试。“我们前期是在产品端和市场端做探索,用人工智能提升效率、提升能力。”

  围绕轮胎产业,通用股份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卞亚波分享道,AI在数字孪生、全钢工厂、卡/客车轮胎生产过程中得到了比较好的体现。在研发过程中,该公司也借助AI仿真设计的力量。“我们会持续把AI应用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包括质量管控过程中去。”

  但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拥抱AI也构成了成本项目。就投入产出比而言,奚丰指出,每个行业都能找到一种低成本、快产出的“AI+”路径。“但是期望值不要这么高,先有基本应用的效果,我觉得这才是企业真正的发展方向。”

  “模型也好、算力也好,都不是最优先的。可能最优先的还是企业要找到合适的业务,通过AI的力量把它复制出来,从而赢得竞争优势。”上海澜码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周健坦言。

相关板块
相关个股
相关资讯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上述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同花顺财经的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同花顺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平台为准,各类信息服务基于人工智能算法,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