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持续突破 智能电网建设兴起

来源: 2024-06-20 00:40:51

  6月7日开始至6月19日,中央气象台已连续发布了13天的高温预警,我国多地正遭受酷热浪潮席卷。与此同时,居民、工商业用电量均呈现增长态势。

  如何在高温的“烤”验下确保电力稳定供应,成为了摆在电力部门面前的一道重要命题。在此背景下,我国智能电网技术的崛起,为电力供应提供了保障。

  市场规模达千亿元

  据悉,智能电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利用先进的通信、信息和控制技术,构建以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互动化为特征的统一的智能化电网,其本质是以电网输配电等环节的智能化建设,解决能源供给侧存在的相关问题。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智能电网行业市场前瞻与未来投资战略分析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智能电网市场规模约为1077.2亿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0.31%,预测2024年中国智能电网市场规模将达到1188亿元。

  兴业证券分析师王帅表示,受宏观政策、数字技术进步与升级等多重利好因素的叠加影响,能源与互联网的融合进程加快,智能电网行业迎来高速发展阶段。

  事实上,在全国范围内,已有不少地区在紧锣密鼓地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工作。以广州南沙为例,具备“数字化、绿色化”典型特征的南沙未来城市电网示范项目,在南沙灵山岛尖投产。据了解,南沙电网已具备“5G融合、智能高效、数字赋能、绿色低碳”特征,目前已建设超900个5G基站,实现示范区内5G网络连续覆盖,5G电力虚拟专网覆盖程度国内领先,完成涵盖电网发、输、变、配、用、综合共51个业务应用场景的5G应用验证,应用规模国内领先。

  广州南沙供电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南沙有全国首个配电网智能运维体系运作,基于无人机、视频、智能电房等感知设备的‘AI+物联视联’数智管控模式,全面替代传统人工巡视,数智保障‘未来城市’。”

  多家公司积极开拓业务

  从产业链来看,智能电网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可再生及不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发电设备、组件及零部件等领域,能源包括风能、水能、太阳能、煤炭、天然气等;中游为智能电网的各个环节,主要有智能输电、智能变电和智能配电等;下游应用可用于工业、商业、居民用电、新能源充电桩、虚拟电厂等领域。

  据了解,基于上述产业链各个环节的需要,有不少上市公司已经积极拓展了自身的智能电网业务版图。

  日前,智能电网通信头部企业友讯达发布公告表示,公司中标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4年第十五批采购(营销项目第一次计量设备招标采购)项目,中标金额约2.99亿元,预中标产品包括A级单相智能电能表、B级三相智能电能表、C级三相智能电能表、集中器及采集器,以及专变采集终端等。

  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方向,南网科技逐步发展出技术服务和智能设备两大业务体系。公司董秘赵子艺表示,公司自主研发的“配用电统一操作系统——丝路InOS”,已应用于新型电表、终端、量测开关、分支监测装置、通信模块等产品。丝路智能量测解决方案在南网区域的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等地全面应用,支撑建成覆盖超百万用户的新一代智能量测示范区。

  威胜信息是国内最早专业从事能源互联网的企业之一,此前曾对外发布公告称,公司分别中标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2024年数字变电站、数字输电和智能配电系列传感终端以及北斗终端第一批框架招标项目,及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两项目2024年第一次物资协议库存招标采购项目,两者合计金额约8463.35万元。

  国内最早进入配电自动化领域的厂商东方电子在6月初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表示,今年公司的智能配用电业务毛利率预计将保持平稳态势,配电终端产品市场占有率多年位居市场前列,是国网、南网核心供应商,与电网公司常年进行科技项目合作。子公司威思顿生产的智能电表在国网集招连续八年位列市场前三。

相关板块
相关个股
相关资讯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上述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同花顺财经的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同花顺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平台为准,各类信息服务基于人工智能算法,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