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促“兴” 描绘科技强国“新蓝图”

来源: 2024-06-25 22:53:57

  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24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新华网2024年6月25日)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部署推进一系列重大科技发展和改革举措,走出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擘画建设科技强国的“战略图景”。

  立足“出发点”,明晰科技强国“驱动力”,“科技创新”引领“发展引擎”。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迫切需要科技创新做好动力引擎、当好开路先锋,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强大动力。坚持科技创新引领,聚焦基础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软件等技术,以基础研究引领应用研究,以应用研究助推基础研究,让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关键技术突破与成果转移转化,进而推动生产力全面提升。在“巡天问地”的征程上,两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李德仁致力于提升中国测绘遥感对地观测水平,从攻克卫星遥感全球高精度定位及测图核心技术,到解决遥感卫星影像高精度处理的系列难题,到带领团队研发全自动高精度航空与地面测量系统。随着科技创新的深入推进,要下好基础研究的“先手棋”,以国家战略目标为导向、以学科交叉为特色,瞄准关键领域开展原创性、引领性攻关,探索建立龙头企业牵头、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共同参与的协同攻关模式,持续实施重大基础研究项目,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紧抓“关键点”,理顺科技强国“牵引力”,“智能创造”打造“质效脉络”。围绕新能源汽车、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工业软件、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低空经济等重点领域,科技创新不断实现新突破,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持续提升,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安徽省布局实施科技攻关项目200多项,计算光刻EDA软件、高温合金叶片、叠屏显示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打破国外垄断,液化天然气提氦设备、九韶内核软件等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南京大学参与研发的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实验卫星“羲和号”顺利升空,在全球首次观察到引力子激发,有关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屡次打破世界纪录;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中国空间站遨游太空、蛟龙潜水器探秘深海、“两弹一星”、北斗导航、载人深潜、量子科技、“中国天眼”FAST巡天观测、国产大飞机C919飞向蓝天、“奋斗者”号深潜万米海底……一个个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凝结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心血,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打造战略科技力量矩阵,不断转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围绕“根本点”,构建科技强国“内生力”,“新质生产力”畅通“产业链条”。科技、人才、创新只有通过产业结合在一起,才能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助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当前“科技+产业”深度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全力打造科创引领高地,在创新创造上取得新突破,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展现新作为。通过智能化、定制化生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促进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聚链成群、集群成势,推进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培育一批产业生态主导型“链主”企业,着力推动科技产业跃升;在未来能源、未来制造、未来材料、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等产业领域积极布局,顺应产业趋势,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瞄准国家重大需求,持续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科学规划顶尖人才引育,突破前沿科技和颠覆性技术,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筑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科技基座”。

  新时代新征程,通过科技发展和技术进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科技创新和智能制造的“对接关口”,支撑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动能”“新优势”。(文/李非燃)

相关板块
相关个股
相关资讯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上述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同花顺财经的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同花顺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平台为准,各类信息服务基于人工智能算法,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