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来江苏起诉毒品犯罪人数下降八成 涉麻精类毒品案件占比快速增长

来源: 2024-06-26 00:03:50

  6月25日,江苏省检察机关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惩治和预防毒品犯罪工作情况。省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俞昕水介绍,2022年1月至2024年5月,江苏检察机关共审查逮捕毒品犯罪932件1457人,审查起诉1745件2786人。

  据了解,近年来我省毒品犯罪总数持续下降,涉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以下简称麻精药品)类案件占比逐年上升。2020年至2023年,全省检察机关起诉毒品犯罪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2023年起诉620人,相较2020年下降近80%。目前,我省毒品案件中涉海洛因、冰毒等传统毒品案件大幅下降,禁毒治理工作成效明显。同时,涉麻精药品类毒品案件数量上升较快,在贩运毒品案件中的占比从2020年的5%上升至2024年的70%左右。如依托咪酯被列管以来,全省检察机关办理相关案件166件,占同期贩运毒品案件的近50%,个别地区占比已高达86%。

  记者了解到,麻精药品相较于海洛因、冰毒等传统毒品价格低廉、更易获取,容易成为吸毒人群的替代性滥用目标。在部分案件中,检察机关发现犯罪分子利用不同医院开具麻精药品诊疗记录互不相通的漏洞,短时间在多家医院开具麻精药品,用于违法犯罪活动。如黄某谎称有失眠、烦躁症状,两周内在多家不同医院就诊,要求开具复方曲马多等精神药品,均被用于自吸或贩卖。个别医院员工利用自身工作便利,违规开具麻精药品后对外贩卖。如侯某等人系外省某医院的职工,利用工作便利,违规开具咪达唑仑后通过网络平台出售牟利。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以来,全省贩运毒品案件中,90后犯罪嫌疑人占比近70%。新型毒品造型多样,多以电子烟、饮料、糖果等新潮形式伪装,部分青少年对于新型毒品的辨识度低、抵御力弱,出于好奇或者被蒙骗等原因吸食,甚至从“浅尝一口”走上“以贩养吸”的违法犯罪道路。新型毒品成瘾性强,长期滥用会导致出现情绪及精神障碍,甚至引发肇祸。少数犯罪分子利用新型毒品致人昏迷的特性实施性侵、猥亵等犯罪。另外,我们也发现犯罪分子为了逃避打击,选择未被列管的成瘾性物质作为替代物贩卖,部分青少年简单将“未被列管”与“没有危害”画等号,最终导致吸食成瘾。比如即将于7月1日被列管的右美沙芬、美托咪酯就已经出现被滥用的现象。

  近年来,随着寄递物流行业发展,通过寄递渠道运输毒品案件多发。今年省委政法委将“深化检察监督守护寄递安全”确立为十大政法惠民实事项目之一。3月份,省检察院牵头长三角地区会签《沪苏浙皖检察机关关于保障区域寄递安全工作协作意见》,推动禁毒社会治理进入跨省域协作新阶段。省检察院联合南京检察机关举办“检邮携手护企守护寄递安全”主题检察开放日活动,举行全省首家市级层面的“检邮护企工作站”揭牌仪式,打造守护寄递安全的新样板。常州市检察机关联合公安、快递企业,建立全国首个“禁毒公益宣传驿站”,获评2023年最高检禁毒新闻发布会典型事例。

  2022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共针对毒品犯罪案件办理中发现的问题,制发检察建议34份,刑事风险提示函6份。连云港市检察院针对吸食“笑气”(虽未列管,但出现滥用情况)容易引发暴力犯罪的情况,向市场监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推动全市开展涉“笑气”企业专项排查行动,引导企业合规经营。常州市天宁区检察院立足本地毒品犯罪特点,打造“天净无毒”禁毒品牌,联合当地制药公司建成全省首家新型毒品禁毒教育基地,运用数字检察模型,发现4条涉麻精药品违法犯罪线索。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刘浏

相关板块
相关个股
相关资讯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上述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同花顺财经的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同花顺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平台为准,各类信息服务基于人工智能算法,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