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氢能产业地图

来源: 2024-06-26 00:14:04

  2019年3月,氢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氢能产业的发展逐步得到各方重视。“双碳”目标提出后,氢能被确定为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被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氢能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国家发改委在《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中对我国氢能产业进行了系统部署和路线规划。在国家政策推动下,各地加快推进氢能产业发展。尤其在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动下,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应用加快发展,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东为中心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氢能产业发展先行区,并辐射到周边地区和城市。

  为更好呈现当前我国氢能发展情况,以及各地氢能发展活力和增长潜力,零碳研究院以各地出台氢能支持政策、资源禀赋、产业规划、基础设施和企业数量等数据为切入点,通过数据量化分析的方式,勾勒出我国主要地区和城市的氢能产业发展最新图景。

  多维度看氢能产业

  地区分布情况

  1.一线城市氢能政策环境最优

  政策是产业的助推器,尤其当前氢能处于产业发展早期阶段,需要政策的多方面支持。从各地氢能发展政策来看,中国大陆地区除了黑龙江之外,其余省区市均出台了专项的氢能产业政策。

  从城市层面看,全国56个城市共出台了178个氢能相关支持政策,其中,上海、广州和北京三地出台的政策数量分别为32项、32项、31项,分别排全国第一名、第二名和第三名,远超排名第四的苏州(19项),上海、广州和北京三地政策中从氢能产业专项规划、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加氢站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持、科技创新等多个维度进行了部署。

  其中,上海也是全国唯一一个在政策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超1000亿元的城市。

  2.资源型和重工业省份的氢气产能和项目数量较多

  作为氢气生产大国,我国氢气产量主要源自于煤或焦炭生产、工业副产氢和天然气制氢。因此,氢气主要产能分布在西北等化石资源丰富的省份以及中东部重工业地区。

  根据氢能产业大数据平台数据,山东、内蒙古和陕西三地规模以上企业氢产能分别达到509.31万吨、458.47万吨和427.37万吨,氢气产能排名全国第一名、第二名和第三名。

  3.五大氢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基础设施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推动氢能产业化发展和“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的重要力量。2021年8月,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启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工作的通知》,同意北京、上海和广东报送的城市群启动实施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2022年1月,河南和河北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正式获批,全国形成了“3+2”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格局。

  在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带动下,五大城市群内氢能基础设施和加氢站建设不断加快。根据氢能产业大数据平台数据,广东、河北、河南三地加氢站数量分别达到66座、44座、43座,排名全国前三位。从城市来看,佛山加氢站数量达到40座,位居全国城市首位,遥遥领先排名第二的郑州(24座)。

  4.东部地区氢能企业数量遥遥领先

  东部地区尤其以北京、上海、广东为中心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聚集了全国多数的氢能企业,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企业主要集中在氢能技术装备研发、公共服务等领域,中心城市周边地区则主要以装备生产制造为主。

  零碳研究院研究员 任大明

  数据来源:各城市氢能政策文件、各地能源局、氢能产业大数据平台、网上公开资料整理。

  数据说明:产业规模为各地政策中关于氢能产业规模的增长目标数值,非全部数据。西藏、港澳台等部分地区和城市缺乏数据,故未参与评价和推荐。

相关板块
相关个股
相关资讯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上述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同花顺财经的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同花顺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平台为准,各类信息服务基于人工智能算法,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