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纤龙头企业在研究哪些前沿科技?看这场总工论坛就知道了

来源: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 2024-06-28 21:17:46

  在“双碳”、高质量发展成为全球发展大势的当下,各行各业都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化纤龙头企业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目前在做哪些前沿研究?未来有何规划?6月28日,首届化纤行业总工程师论坛在烟台举办,来自涤纶、锦纶、氨纶、再生纤维素纤维、装备、油剂等领域龙头企业的总工程师、专家齐聚会场,分享企业当前及未来的产品研发情况和未来规划,从中可以窥探到行业的未来。

  桐昆集团:重视技术创新,开发差异化产品

  历经四十多年的跨越式发展,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实现从“一滴油”到“一匹布”的完整产业链,涤纶长丝产能产量位居全球第一,奠定桐昆在全球聚酯纤维行业的领军企业地位。桐昆集团是如何做到涤纶长丝产能产量第一、品种最全、掌握多项核心技术、中国化纤4项排名第一的?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兼企业技术中心主任孙燕琳为与会人员揭秘——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

  桐昆集团一直致力于打造领先的科研创新平台,始终保持技术、装备迭代领先与产品高端化、品牌化,按照“谋划5年,设计3年,做好1年”的技术创新思路研发装备、技术,掌握了多项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等关键技术,开发出功能多元化、绿色高值化、时尚智能化等新型纤维。

  孙燕琳表示,下一步,行业、企业需改进提升空间、攻关突破卡点,需持续探索聚酯改性机理、机制,研究开发可预测、预制、可追溯品种开发与品质管控系统。桐昆集团将围绕基础支撑强化、高端聚酯开发、聚酯再生循环、聚合、纺丝、三维系统仿真、数字孪生与极限性能与功能聚合等方面发力,带动行业发展。

  从早期的跟随者、模仿者逐步成长为行业的领军者,桐昆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创新之路,“我们的创新永远在路上”。孙燕琳由衷地说。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绿色聚酰胺纤维的发展及应用

  当前,聚酰胺纤维正在朝着绿色环保、高性能化、功能性化的方向发展,其中绿色聚酰胺包括生物基纤维、废料回收再生循环纤维、原液着色纤维。神马集团是世界一流的千亿级尼龙新材料产业基地,拥有完整、技术含量高、循环经济特征明显的行业领先的尼龙产业链,近年来在生物基聚酰胺纤维研发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尼龙纤维全流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超介绍,神马目前已初步开发生物基尼龙56细旦丝、工业丝,并在实验室进行了捻线、浸胶小试试验,产品断裂强力接近常规尼龙66。下一步将进行捻线、织布、浸胶试验。预计在一年内,将开发出尼龙56工业丝白坯布、浸胶布,形成相关新产品产业化生产工艺整套技术包。

  神马集团还通过循环再利用技术,开发出了尼龙66纺丝成套技术,实现高强型、均质化尼龙66再生纤维关键制备技术突破,目前已通过全球GRS(全球回收标准)体系认证。原液着色纤维研发方面,神马目前已开发出母粒共混法高强高耐热型尼龙66原液着色纤维技术,产品获得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的绿色纤维认证。下一步,将在色牢度与染色均一性方面发力,开发拓展尼龙色母粒色系,优化母粒添加法加工工艺,提高产品性能、降低加工成本,开发更先进的聚酰胺色丝生产技术,进一步提升原液着色带来的社会及经济价值。

  新乡化纤:以草代木,开辟纤维素纤维原料新途径

  为缓解纤维溶解浆来源紧张问题,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行业龙头企业,一直致力于追寻非木源生物基纤维探索研究,先后进行了竹子、竹柳、秸秆等多项制浆研究尝试,发现菌草(芦竹)具有纤维素含量高、生长速度快、生长周期短、制浆容易、天然抗菌等诸多优势,是理想的非木源纤维原料。历经三年时间,新乡化纤陆续攻克菌草制浆、纺丝等多个科研难题,掌握了从一棵草到一根丝的全套工艺技术,成功研发了菌草再生纤维素纤维系列产品,具有优异的服用性能以及本身自带的抗菌性、抗病毒性。

  “菌草不是一棵草,而是一类草的归纳。”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谢跃亭表示,目前公司以菌草为原料,制备了菌草浆粕,并通过粘胶法、离子液体法、DT溶剂法和NMMO法成功开发了菌草长丝和菌草短丝的系列再生纤维素纤维产品。为推动菌草纤维产业发展,2024年4月26日,公司开始建设新乡白鹭生物基新材料绿色工艺中试产业园,将展开相关中试项目,其中5000吨菌草生物质纤维中试项目预计今年年内投产运营。下一步,新乡化纤将继续推动菌草规模化种植与处理工作,加速“三素”分离及高值化利用工作,统筹菌草纤维生产基地建设,加强菌草纤维知识产权相关管理工作,推广菌草纤维在多领域的应用。

  “小小菌草,不仅仅是人们眼中的“幸福草”,更是我们纺织人心目中的‘希望草’”。谢跃亭说道。

  华峰化学:用高效组合拳培育氨纶新质生产力

  近几年来,全球氨纶产能处于持续快速扩张期,年均增长率保持在8%左右,但价格出现持续下跌,企业利润微薄,部分产能停产甚至关停。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氨纶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华峰化学专注于氨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能处于国内最大(超30万吨/年)、世界前列,拥有两大生产基地。

  华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研究院院长杨晓印介绍,华峰化学不断创新,通过“三高”赋能、绿色低碳赋能、数智赋能,培育新质生产力,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三高”赋能,是指开发出更高品质、更高性能、更高附加值的氨纶产品,包括耐高温/氯、高均一、抗菌、可染、生物基等氨纶产品;绿色低碳赋能,是指研发出大产量反应器、多头纺、高速纺、智能化等技术,通过配方、原辅料和工艺创新,赋予氨纶更加绿色、低碳的特质;数智赋能是指,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AI等信息化、数智化技术,创新性自主开发自动化、智能化管理、控制系统,使传统氨纶生产过程更加安全、更加高效。

  杨晓印表示,展望氨纶行业,下一步生产要素的重新优化配置将进一步加深,行业优胜劣汰将加速,落后产能退出或者兼并在所难免,产业链向上下游整合将进一步加强,新产品、新技术、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将加速涌现,自动化、智能化、信息集成将加快赋能氨纶行业发展。

  浙江传化化学:开发环保功能差别化油剂,提升国产油剂占比

  化纤行业是纺织行业中重要行业,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70%以上,但国产前纺油剂的市场占有率不足20%,提升国产油剂占比是当前发展重点。浙江传化化学品有限公司专注于服务化纤纺织行业,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关,打破了国外垄断,涤纶前纺油剂已经实现与国内化纤龙头企业战略合作,锦纶前纺油剂也在国内得到了广泛认可。

  浙江传化化学品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技术总工顾永欢介绍,顺应全球化纤智能化、绿色环保、功能化的发展趋势,传化化学革新传统开发模式,利用有效的配方设计工具探讨出油剂开发新模式,利用全产业链价值优势联合开发出功能性油剂产品,深入理解润滑、摩擦机理,开发出了高性能、环保型油剂。

  顾永欢表示,国内前纺油剂的技术发展水平还有很大空间,亟需市场的实践来检验前纺油剂技术能力。传化化学品已经向行业推出系列旗舰涤纶/锦纶前纺油剂产品,通过头部客户的长周期验证,可实现进口油剂的替代。未来将有更多的环保型、功能性、差别化产品推向市场,为下游客户提供一下油剂解决方案。

  北京中丽制机:为化纤高质量发展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专注于化纤工程总承包和化纤高端装备制造,拥有涤纶、锦纶、丙纶、差别化纤维及其他高性能纤维等产品的熔体直纺、切片纺及非织造布的纺丝工艺、工程大型成套技术装置和工程总承包能力,可提供化纤工厂数字化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拥有碳纤维工程总承包能力。

  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志君介绍,中国化纤长丝成套装备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从最开始的单锭轴两头纺,到今天的全自动多头纺,通过数智化转型,完全实现全流程的自动落筒自动包装,一步一步取得了骄人成就。

  王志君表示,下一步中丽制机将结合工业5.0和《关于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纺织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等相关文件政策,将化纤长丝成套装备与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相结合,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进化纤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不断谋势、蓄势、聚势。

相关板块
相关个股
相关资讯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上述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同花顺财经的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同花顺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平台为准,各类信息服务基于人工智能算法,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