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上海5G-A城市样板》:筑牢新质生产力,点亮数智新时代

来源: 作者:水易 2024-06-28 21:52:51

  伴随着3GPP Rel-18标准的冻结,5G-A正式成为一个确定性的方向,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凭借十倍于既有网络的能力提升和通感一体、无源物联、内生智能等革命性新能力的引入,5G-A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连接人、家、物、车和千行百业,满足更多场景和业务所需,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作为国家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和深度链接全球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以“建、用、研”的协同发展理念,实现5G基站占比和密度两项指标均名列全国第一,5G赋能行业应用同样领先,领航了中国5G产业发展。

  如今,5G-A时代正式开启,上海信息通信业将如何续写5G辉煌,在新的征程中走得更快更好?5G-A又将如何助力上海新质生产力发展,将数智新生活带给千家万户和千行百业?面对这一系列问题,新华网、C114以及上海市通信学会联合策划了《解码上海5G-A城市样板》节目。见微知著,我们从上海市通管局、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专家、领导的对话中寻找到了答案。

  政策牵引 标准就绪:

  领航5G-A产业发展

  时间线拉回到2021年4月,在5G发展势头正盛时,3GPP正式定义了5G演进技术的名称,确定5G-Advanced为5G标准后续演进的名称,简称5G-A。

  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副局长戴斌指出,5G-A并不是对原有5G的替代,而是根据具体需求,在更高速率、更大带宽、更低时延的重点场景需求下,对5G网络进行演进升级。因此,如何让老百姓感受到网络升级带来的变化,如何激活百行千业的数智化新质生产力潜能,是做为政府职能部门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事实上,在2023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就印发了《上海市进一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提出力争到2026年底,初步建成以5G-A和万兆光网为标志的全球双万兆城市,实现5G-A网络、万兆光网的覆盖广度和应用深度全球领先。

  为实现这一目标,作为上海信息通信行业的主管部门,上海市通管局通过加强组织保障、完善标准规范、强化示范推广等多方面入手,积极组织基础电信运营商,以“紧贴应用、按需部署、适度超前”为基本原则,建设灵活性强、投资适度的5G-A网络。明确提出要推进5G-A关键技术的研发以及规模部署,进一步提升上海市创新引领能力和基础支撑能力,为新型工业化打造关键引擎并夯实基础底座。

  据戴斌介绍,上海已部署5G-A基站过万站,在三载波万兆用户体验、低成本5G物联普及、通感一体对移动网络感知赋能等多方面开展探索,5G Redcap基站已基本实现全市范围覆盖。5G-A“物、车、空、海”一体化的网络建设和融合应用初显成效。

  先行先试 建用并举:

  5G-A筑牢新质生产力

  在5G从标准到应用的落地过程中,运营商是关键力量。作为行业排头兵,上海三家运营商继续延续5G时代“先行先试、建用并举”,以及“建、用、研”的理念,积极推进5G-A的网络建设和应用创新。

  “上海移动实现了5G-A建设规模领先、速率指标领先、商用发布领先。”中国移动上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志强介绍,上海移动计划从今年至2026年累计新建或升级超过2.4万个5G-A基站,实现上海市区5G-A网络高质量连续覆盖。同时孵化出智慧地铁通信、车联网、工业互联网、低空通信、农业信息化管理等5G-A应用创新示范标杆。

  上海联通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欧大春表示,上海联通完成超过1000个三载波聚合规模组网,支撑视频直播、云游戏、裸眼3D、XR/VR等新业务。另外在智能网联汽车、Redcap部署、空天海地一体、低空经济、毫米波试点等领域均率先迈出了5G-A能力升级的步伐。

  在中国电信上海公司总经理助理龚豪看来,5G-A相关技术标准仍在迭代演进,通信运营商需要在现网推动新技术的落地试点,逐步催熟技术产业、挖掘应用场景。上海电信目前在万兆网络、通感智算、万物物联等方面入手推进5G-A的试点部署。

  当然,在推进5G-A升级部署过程中也会有一系列挑战,在“先行先试 建用并举”过程中,上海移动创新性地摸索出“规建改退优”五字诀方案解决了4G退频和4/5G干扰的难题,提升用户使用感知。上海联通形成“横向端到端、纵向全流程”的一点响应支撑机制确保了网络稳定运行。

  同时,5G-A在赋能行业的过程中,组合式的创新会带来全新的挑战。在中国电信上海公司5G-A试点组组长马丹看来,一定要强调与行业伙伴的合作,针对性地解决难题,共同推进新技术的成熟和规模应用。

  协同创新 价值落地:

  5G-A点亮数智新时代

  5G-A的能力要比5G强上10倍,在提升民生服务质量、增强生活便利性具有很大潜力。随着AI、机器人、无人驾驶以及通信等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未来的生活将会充满令人兴奋的变革与可能性。

  比如,上海电信在人流密集区域,完成国内首个三载波百站规模部署;上海移动联合华为,打造了全国首个5G-A智慧泊车系统;上海联通则面向用户发布了全国首个5G-A网络直播套餐。

  不仅是在2C端,5G-A通感一体、无源物联、内生智能等革命性能力,将全面助力千行百业的转型升级。节目中,三大运营商提及最多的是与上海申通地铁的合作,5G-A大下行能力可以提升乘客出行体验,大上行可满足车地数据转储需求,实现智能化运维。更重要的是,5G-A的高精度定位能力,解决地铁电客车在隧道和站台站厅等室内定位问题,提升运维安全。

  “5G-A项目的落地,在满足乘客地下空间高质量网络服务需求的同时,为上海地铁提供了数字化转型业务的基础数据通信底座。”上海申通地铁集团通信技术总监张立东介绍,申通地铁自2021年就开展5G公网专用化的研究和试点,2024年开始全网推广,计划在2024年底实现全网18条运营线路的轨行区全面覆盖。

  申通地铁只是5G-A点亮数智新时代的一个缩影。上海移动还在浦东金桥建设的5G-A车联网全要素示范路线,联合华东无人机基地开展了低空通感一体试点;上海联通联合宝武欧冶推出基于无源物联技术的物料数字化管理系统,是无源物联在工业领域首次试商用。

  可以看到,无论是技术还是应用,中国通信产业在5G-A方面领先全球。不过,在宋晓迪看来,在商业模式上体现出新的趋势。例如,传统的语言和流量业务向“体验经营”转变,满足差异化需求。再比如,5G-A时代,新通话引入AI能力,需要网云融合,基本条件是网络体验的保障。

  着眼未来 持续演进:

  加速5G-A更“好用”

  “5G-A有很强的技术生命力。未来有5到10年,5G-A将发挥重要作用,在ITU定义的6G愿景中,很多技术方向在5G-A中已经开始研究,甚至开始验证。”宋晓迪表示,以无源物联为例,将推动物联网连接数量从几十亿增加到1000亿,实现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实时数据共享和协同,企业通过实时了解供应链的运作情况,优化库存管理、物流运输等环节。

  正如戴斌所言,今年是5G-A的商用元年,从“能用”到“好用”,5G-A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推动标准先行、加快跨界融合、强化生态打造,此外,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助力5G-A产业生态的建设。

  梁志强表示,上海移动将打造上海5G A 示范之城,充分利用5G-A及AI技术优势,推进上海市新型基础设施全面提质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加速推进5G-A网络与AI融合创新,打造5G-A×AI新连接、新服务、新场景、新体验的示范标杆,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欧大春介绍,上海联通将从“5G基础网络建设”向“5G-A极致体验打造”迈进。持续深耕网络,在智能交通、智慧城市、行业专网、新物联等领域重点投入,提前布局低空经济,与业界伙伴紧密合作,共同打造一个更智能、更高效、更美好的数字城市。

  马丹指出要从四个方面储备相关技术,一是申请更高频段频率许可,利用多频协同技术赋能千行百业;二是与行业用户协同创新;三是依托5G-A内生智能技术探索通智一体;四是安全和数据的探索。

  “如何才能用好5G-A,实现新质生产力,需要全产业链的共同努力。”宋晓迪表示,网络层面,华为联合运营商开展技术创新,已在全球30多家运营商进行了技术验证;终端层面,全球有近20款手机支持多载波聚合,多个机型已支持默开。

  可以说,《解码上海5G-A城市样板》勾勒出了上海5G-A落地与未来发展的路线图。相信在政策牵引、管局指导和全产业链共同努力下,上海将围绕5G-A演绎出更多成功故事,进一步繁荣产业,并为全国作出示范,让5G-A之花以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质量开遍神州大地!

相关板块
相关个股
相关资讯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上述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同花顺财经的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同花顺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平台为准,各类信息服务基于人工智能算法,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