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机构年内购买ETF超16亿份 宽基ETF受热捧

来源: 2024-06-29 00:10:28

  近年来,随着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市场不断扩容发展,ETF成为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的重要投资工具,各类资金加速进场,私募机构亦是配置ETF的积极力量之一。据私募排排网数据统计,截至6月28日,今年以来,共有85家私募机构购买了61只年内新上市ETF,合计持有份额达16.51亿份。

  在业内人士看来,ETF天然的一篮子管理基因以及其具有的高流动性、低管理费、风险分散、提升基金净值的平滑度等特性,是私募机构积极配置的重要原因。

  百亿元级私募购买超4亿份

  在配置ETF的私募机构中,大型私募机构更为踊跃,百亿元级私募机构尤甚。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恒德资本、玄元投资、银叶投资、迎水投资等8家百亿元级私募机构共计购买年内新上市ETF份额4.39亿份。另有7家管理规模在50亿元到100亿元的私募机构购买了2.16亿份新上市ETF份额。

  从中小私募机构配置ETF的情况来看,13家管理规模在20亿元到50亿元的私募共购买新上市ETF份额1.67亿份,11家管理规模在10亿元到20亿元之间的私募共购买ETF份额3.55亿份,13家管理规模在5亿元到10亿元之间的私募共购买ETF份额1.88亿份,33家管理规模在5亿元以下的私募则购买了2.86亿份。

  具体到单家机构,玄元投资、恒德资本、上海鹤禧私募、恒泰融安4家私募购买ETF均超1亿份。其中,百亿元级私募玄元投资配置份额最多,达2.66亿份;另一家百亿元级私募恒德资本以1.25亿份居第二;上海鹤禧私募是一家管理规模在50亿元到100亿元的私募机构,其配置份额为1.14亿份;恒泰融安则是中小私募中购买ETF的“佼佼者”,购买份额为1.10亿份。

  黑崎资本首席战略官陈兴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私募机构积极配置ETF,反映出它们对这种投资工具的深刻理解和战略运用。相较于直接投资个股,ETF的一篮子股票特性为私募提供了一种波动性更低、风险更分散的投资方式。这种特性尤其吸引那些寻求通过押注整个板块或市场趋势来获得大概率收益的投资者。ETF的低波动性也有助于提升基金净值的平滑度,减少市场波动带来的基金大幅度回撤和震荡,从而显著提升投资者的整体持仓体验。”

  “此外,ETF高流动性、低管理费用特点也是吸引私募机构的重要因素。高流动性意味着投资者可以快速响应市场变化,进行灵活的资金调仓,不必承受个股可能带来的较大波动;较低的管理费用则有助于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投资效率。”陈兴文同时表示。

  宽基ETF等产品受青睐

  从各家私募机构配置的ETF来看,沪深300ETF、中证A50ETF等宽基ETF受到不少私募机构的青睐。以中证A50ETF为例,其是年内成立的重要宽基ETF产品,受到包括私募机构在内的各类投资者踊跃认购,多只中证A50ETF前十大基金份额持有人中出现了私募机构的身影。

  例如,玄元投资、山东天宝、慈曜资产3家私募机构现身华宝中证A50ETF前十大基金份额持有人行列。其中,山东天宝旗下天宝长鸿二十三期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和玄元投资旗下玄元科新149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均持有约5000万份,持有比例为3.23%;慈曜资产旗下慈曜灵活配置1号私募投资基金则持有约3000万份,持有比例为1.94%。

  陈兴文表示:“在选择ETF时,我们更倾向于选择交易活跃的沪深300ETF、中证500ETF等宽基ETF,同时也看好配置央企红利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ETF,这可以在保证数据平稳安全的同时创造更高概率的收益。”

  主题赛道方面,红利、黄金、科技等方向的ETF产品获私募机构积极买入。例如,盈阳资产等8家私募机构购买了国泰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ETF。

  在陈兴文看来,购买ETF不会出现个股分仓之间“抢筹码”的情况,虽然个股此跌彼涨很正常,但易使管理人焦灼于是否在个股间挪仓调仓。在此情况下,配置ETF更像是基金里的平衡器,看好几个大方向,直接配置相关ETF,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个股持续深度调研的时间和精力成本。随着监管政策的支持和市场对ETF的接受度提高,尤其是新“国九条”政策的出台,进一步增强私募机构对ETF的兴趣。

  “市场扩容和产品多样化也为私募机构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随着ETF市场的不断扩容,私募机构可以根据自己的投资策略和风险偏好,选择适合的ETF产品进行配置。量化私募在面对监管加强和市场变化的情况下,转向中低频策略,而ETF正好可以满足这些策略的需求。同时,ETF的交易策略,如ETF期权策略、套利策略等,也为私募机构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ETF作为市场稳定器的角色,特别是在市场波动时,可以为投资者提供一个稳定资本市场的锚点,有助于降低整体投资组合的动态回撤,实现资产配置的稳定增长。”陈兴文表示。

相关板块
相关个股
相关资讯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上述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同花顺财经的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同花顺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平台为准,各类信息服务基于人工智能算法,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