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即将进入锂电池退役增长期 报告预计回收市场规模有望破千亿

来源: 2024-06-29 19:27:19

  6月25日,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在京召开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全产业链座谈会。参会方涉及重点金属原料生产、动力电池生产、汽车生产、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企业,计划加快推动完善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长效机制。

  根据此前财政部等四部门印发的《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自2016年起乘用车生产企业执行对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提供不低于8年或者12万公里(以先到者为准)的质保期限,到2024年中国将迎来首批动力电池“脱保”,锂电池退役量大幅增长。

  6月27日,2024国际锂电新能源产业大会暨成渝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对接活动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举办。会上同时发布了《2023中国锂电产业发展指数(遂宁指数)》(以下简称“《遂宁指数》”),其中指出,中国即将进入锂电池退役增长期,预计到2030年锂电池回收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元,年均增速达到26%,废旧锂电池回收量将超过100万吨,相当于2022年的约5倍。

  目前,锂电池中锂、镍、钴、锰、铜、铝等金属资源稀缺程度加剧,带动电池回收利用环节高速增长。

  《遂宁指数》显示,过去几年经历了新能源汽车产能扩张,退役动力电池数量持续保持增长态势,预计到2025年前后增速放缓。锂电池关键材料中,镍、钴、锰的回收率达到99.6%,锂的回收效率也达到了91.0%,叠加材料价格波动影响,锂电池回收利用市场将加快释放潜力。自2023年开始三元电池退役量超过磷酸铁锂电池,成为锂电池再生利用的主要对象。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顾问陈训生表示,我国动力电池和电池材料相关生产企业纷纷布局电池回收产业,到2023年底,已建成100万吨动力电池实物量回收产能,可回收锂10万吨以上,居全球第一。2023年,我国锂电材料回收利用锂产量6万吨,全球占比75%占国内锂盐原料比重9%。

  “锂电池电动车要发展到两三千万辆,时隔5到8年就会淘汰一批锂电池出来,不单是锂,还有钴、镍、铜,这都是一大笔财富和宝藏。”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绵平预计,到2030年城市矿山碳酸锂回收利用将会达到15到16万吨。做到这一点,需要采取多种措施,特别是要统一回收标准和规格,加大对回收技术的研发,推动锂矿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2018-2023年,工信部分别公布了五批共156家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简称“白名单”),企业数量持续增加。白名单企业“梯次利用+再生利用”“梯次利用”“再生利用”三种资质中,梯次利用企业数量仍居首位,共93家,占比59.6%。

  近1-2年内,电池回收企业注册数量大幅增长,2023年内注册数量达到48351家,占中国目前存续状态的电池回收企业总数的38.7%,远大于电池回收白名单企业数量。随着产业链不同环节的企业大量布局电池回收业务,回收的规范化进程将逐渐加快。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交通领域的设备更新也是重点任务之一。最新印发的《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明确鼓励老旧新能源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推动新能源营运货车在城市物流配送、港口集疏运、干线物流等场景应用。

  赛迪顾问总裁付长文建议,接下来要持续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强化锂电池全生命周期监管,引导市场规范化发展,并通过鼓励循环利用领域的商业模式创新、加强共性技术联合攻关,从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等维度提升发展质量。应当鼓励探索建立锂电池监管信息平台,构建涵盖动力型、消费型、储能型锂电池的溯源机制;加快建立健全退役电池回收渠道、退役电池定价和交易机制;压实主体责任,强化锂电池全生命周期监管。

相关板块
相关个股
相关资讯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上述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同花顺财经的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同花顺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平台为准,各类信息服务基于人工智能算法,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