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化学2024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来源: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2024-07-17 19:06:03

卫星化学2024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2024年,全球经济形势仍面临一系列困难和挑战,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从国际形势来看,地缘政治风险加大,世界经济复苏压力沉重,高通胀冲击依然持续,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波动加剧,世界经济复苏前景依然迷雾重重。联合国发布的《世界经济形势展望》预计,全球经济增速将从2023年2.7%放缓至2024年2.4%。从国内形势来看,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化工行业处于低端过剩、高端紧缺的供需结构化矛盾中。根据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统计,2023年化工板块实现营业收入9.27万亿元,同比下降2.7%;实现利润4,862.6亿元,同比下降31.2%,呈现营收与利润“双下降”现象,是对行业严峻发展形势的直接反映。

  近年来,公司坚持以轻烃一体化为核心,打造低碳化学新材料科技公司的发展战略,大力推动“技术领先”“管理领先”的实施,在困难中抓住机遇,坚定信心谋发展。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414.87亿元,同比增长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7.89亿元,同比增长54.71%。2024年1-6月份实现营业收入19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56亿元,同比增长12.51%。报告期内,公司实现2023年度权益分派,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00元(含税),股利支付率28.13%。公司呈现持续稳健的发展态势。

  (一)公司主要业务、产品及用途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轻烃产业链一体化生产企业,首家建立了自主可控的轻烃全球供应链,利用绿色工艺生产功能化学品、高分子新材料、新能源材料,推行二氧化碳与氢气综合利用,应用领域涵盖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电子半导体、医疗健康、营养护理、运动健身、建筑工程、环境治理等国计民生行业,是国家石化行业原料多元化发展的鼓励方向,是国家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实施方案之一。报告期内,公司功能化学品、高分子新材料毛利率同比保持良好增长;氢气正式对外销售,新能源材料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7.46%。公司通过科技创新与优化改进,降本增效与产品差异化发展取得较好的成绩。

  公司持续推进“4R”绿色发展理念,荣获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报告期内,国际机构MSCIESG评级由CCC提升至B级。

  (二)公司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化工让生活更美好”的使命,扎实推进“以科技创造未来,立足轻烃一体化,打造低碳化学新材料科技公司”的战略目标,聚焦功能化学品、高分子新材料、新能源材料、二氧化碳与氢气综合利用等方面持续创新。公司各生产装置保持安全稳定运行,实现产销平衡,新增产能与市场无缝对接,稳步提升公司的市场份额和行业影响力。

  1、新项目落地,续力公司成长曲线,驱动绿色低碳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α-烯烃综合利用高端新材料产业园项目顺利开工建设,该项目计划总投资约266亿元,将在现有规模基础上进行战略布局。公司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鼓励石化原料多元化、推动石化原料轻质化与绿色低碳发展、拓展富氢原料进口等政策。公司采用自主研发的高碳α-烯烃技术,向下游延伸布局高端聚烯烃170万吨(含茂金属聚乙烯)、聚乙烯弹性体60万吨、聚α-烯烃3万吨,将过程中产出的二氧化碳(CO2)进行捕集利用,副产氢气开展资源化利用,达到项目整体降碳目标,进一步夯实公司功能化学品、高端新材料和新能源材料的发展基础。

  乙烯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化学产品之一,乙烯工业是石油化工产业的核心,其产品占石化产品的75%以上,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业内更是将乙烯产能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化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据公开数据显示,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乙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2022年全球乙烯总产能已达2.18亿吨/年,近10年增速明显加快,年均增长率达3.5%。中国乙烯产能4,933万吨,占全球22.63%,自给率不足。按WoodMackenzie预测,到2050年预计全球乙烯市场体量将增长至3.4亿吨。

  从人均乙烯消费量来看,我国2022年人均乙烯消费量为44千克/人,同期美国、西欧、日本分别为90千克/人、74千克/人、73千克/人,我国人均乙烯消费量相对美国等国家而言仍处于低位,未来存在进一步提升空间。

  聚乙烯是乙烯最大下游产品,是拉动乙烯消费增长的引擎,主要受发展中国家对包装和管材等需求的推动,聚乙烯在乙烯消费结构中的占比从2010年的59%增加到62%左右,期间,聚乙烯的年均消费增速达3.8%,快于乙烯消费增速。据统计,我国每年进口聚乙烯量超过1,300万吨,尤其在高端聚乙烯领域目前尚未突破技术瓶颈。公司布局的高端聚烯烃产品将牢牢把握住市场机遇,占据市场先发优势。

  2、科技创造未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卡脖子”新材料技术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7.95亿元,同比增长10.25%。公司报告期内申请专利115件,获授权专利63件。公司α-烯烃(C4、C6、C8)、POE中试产品达到国际对标标准,金属有机功能材料催化剂、低氨比临氢胺化催化剂等研发成果达到工业化要求,实现技术瓶颈突破,上述科研成果将按计划加快工业化转化。高吸水性树脂(SAP)加快以客户为中心,在稳定保障现有产品外,加快攻关研制最新一代产品。

  公司未来研发中心于2024年5月28日开工建设,加大引入国内外高端人才,构建低碳化学新材料科技公司研发创新体系。截止2024年6月30日,公司研发人员总数1,343人,同比增长14.3%,引入国家级高端人才3人。卫星化学以创新主导发展,发挥全产业链供应的优势,聚焦催化剂、新能源材料、高分子新材料、功能化学品等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领域的科研与产业化,以新质生产力助推发展,用科技创造我国化学新材料行业的美好未来。

  3、新产能投放,实现强链补链延链,发挥产业链一体化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平湖基地新材料新能源一体化项目顺利建成,将更加高效利用PDH的丙烯资源生产多碳醇,形成丙烯-丙烯酸-丙烯酸酯的产业链闭环,实现核心原料自供,保障原料供应稳定、降低生产成本。2024年7月16日,公司披露《关于卫星能源三期项目一阶段顺利投产的公告》。

  公司扎实推进各基地新项目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快平湖基地与嘉兴基地新建丙烯酸产能的建设,为高吸水性树脂和高分子乳液升级扩能发展提供原料保障,促进轻烃综合利用高附加值产品的做精做深,实现上游产品向下游高端产品的拓展。丙烯酸功能单体、电池电极涂覆剂、油墨单体、标签胶等新产品顺利进入市场。

  近期,国家工信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明确了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的总体目标、细化了实施路径与具体任务,并规划了一系列重点工程,同时配套了全面有力的保障措施。方案指出精细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是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关乎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绿色低碳发展、民生福祉改善。推动传统产业以产业链高端化延伸为重点发展精细化工,打造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产品体系,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核心竞争力。明确提升高端聚烯烃、合成树脂与工程塑料、高性能纤维、高性能膜材料、电子化学品、高端染颜料、特种涂料、特种胶黏剂、专用助剂和新型催化剂等领域关键产品供给能力。

  上述方案与公司发展战略相符,有利于公司利用现有完整产业链一体化和科研优势向下游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平台更加扎实,资源更加丰富。

  4、装置稳定运行,探索挖掘装置潜力,实现降本增效

  报告期内,公司历时十余年自主研发与创新的高吸水性树脂装置实现满负荷运行,实现打造民族品牌的初衷,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的供应商;乙烷裂解制乙烯装置保持高效平稳运行,产能利用率领先行业;打破固有思维,优化丙烷脱氢制丙烯装置综合单耗,丙烯日产量创历史新高;丙烯酸及酯新装置持续优化,引领新工艺创新,运行周期创新高,成本行业领先,为装置长周期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连云港基地平稳连续运行三年,创行业同类装置首次开车长周期运行新纪录,顺利完成装置例行检修。虽然检修对公司二季度经营情况有所影响,但是部分装置在本轮检修中完成技术优化目标,进一步提升装置运行效率和生产稳定性,降低生产成本,为装置持续高质量运行提供保障。

  5、加大海外布局,深化国际合作,践行出海规划

  报告期内,公司专门成立子公司卫星寰球公司,集中资源加速拓展海外市场。目前公司丙烯酸及酯、聚醚大单体、乙醇胺、高吸水性树脂出口量位居国内前列,已经与全球超过160个国家地区的客户建立合作关系,产品性能获得客户广泛认可,在全球建立起卫星品牌影响力,未来将继续致力于打造产品卓越,品牌卓著的优秀企业。党二十大三中全会于7月15日至7月18日在北京召开,人民日报文章《立足关键时期,用好重要法宝》,指出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因此,公司将把握好改革开放的时机,趁势而为,加大全球市场布局与开拓,与世界分享化学之美。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以艰苦奋斗为本的文化传承

  卫星坚持以“合”为内涵的企业文化,真心为企,用心做事,形成志同道合、上下一心打造卓越标杆的未来发展目标。在“技术领先”“管理领先”的要求下,致力于“化工让生活更美好”的使命,打造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新型工业化企业。

  卫星始终坚持“个人与企业共同发展,企业与社会共同发展”的核心价值观,持续为区域经济创税、为投资者创利、为员工创收,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承担社会责任。打造有文化信念、有格局胸怀、有责任担当、有坚韧意志、有学习创新、有卓越业绩、有专业水准的卫星“七有”干部队伍。

  卫星持续加强企业管理建设工作,报告期内,公司组织管理干部开展优秀公司研学,通过学习标杆和内部交流,寻找差距,学以致用。通过将所学转化为有效的落地方案,不断提升组织的运营效率,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报告期内,卫星主动引进CRM系统开展营销数字化变革,围绕“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理念,打造标准化的流程体系,进而推动业务运营能力的提升。报告期内,卫星梳理公司制度流程目录蓝图、干部工作蓝图2.0,确保把每项工作做到标准化、流程化。

  (二)以绿色低碳为首的全产业链布局

  公司坚持以轻烃一体化为核心打造低碳化学新材料科技公司的战略,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目前,公司在美国的合资公司ORBIT拥有乙烷出口储备能力,以及全球最大的乙烷船队,可为连云港基地及α-烯烃综合利用高端新材料产业园项目长期稳定供应充足且低成本的绿色低碳乙烷原料,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计划投资266亿元建设的α-烯烃综合利用高端新材料产业园项目顺利开工,未来将利用公司自研技术优势,进一步拓宽产业链,延伸下游高端产品领域,加快构建功能化学品、高分子新材料、新能源材料三大业务板块,致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报告期内,我国首个工业用途核能供汽项目“和气一号”落地徐圩新区,未来将为公司连云港基地提供清洁蒸汽,进一步降低碳排放。公司加快推进C3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的策略,报告期内,平湖基地新材料新能源一体化项目顺利建成,将更加高效利用PDH的丙烯资源生产多碳醇,形成丙烯-丙烯酸-丙烯酸酯的产业链闭环。

  公司荣膺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名单、浙江省共同富裕实践观察点名单,子公司连云港石化获评国家工信部2023年度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公司将持续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大力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合作,在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中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MSCIESG评级由CCC提升至B级。

  (三)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管理体系建设

  公司始终坚持科技创造未来,通过工艺优化与技术改进,以成本引领生产;通过创新驱动与自主研发,以技术引领行业;通过智慧营销与专业运营,以管理引领市场。报告期内,卫星化学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正式授牌,标志着卫星在打造高水平创新型人才队伍,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方面走在前列,为企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高能级的平台支撑。

  报告期内,公司未来研发中心正式开工建设,未来5年卫星化学将加大研发投入,计划五年内投入研发100亿元,加大引入海内外高端人才,构建低碳化学新材料科技公司研发创新体系。卫星化学以创新主导发展,围绕国家关注的领域,发挥全产业链供应条件的优势,聚焦催化剂、新能源材料、高分子新材料、功能化学品等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领域的科研与产业化。公司将着眼科技自立自强和自主可控,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新质生产力助推发展,用科技创造我国化学新材料行业的美好未来。

  报告期内,公司开工建设α-烯烃综合利用高端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向下游延伸布局高端聚烯烃(mPE)、聚乙烯弹性体、聚α-烯烃、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新材料。上述高端新材料受制于高碳α-烯烃原料、催化剂、生产工艺等问题,目前主要依赖进口。此类产品下游应用广阔,在防护材料、高端膜料、光伏、新能源车、高端润滑油基础油、聚合物改性等领域均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产品盈利空间可观。公司已在相关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研发成果,如公司自主开发的乙烯四聚高选择性制高纯1-辛烯技术解决了高碳α-烯烃原料依赖进口问题;报告期内,公司α-烯烃(C4、C6、C8)、POE中试产品达到国际标准,金属有机功能材料催化剂、低氨比临氢胺化催化剂等研发成果达到工业化要求,实现技术瓶颈突破。公司未来将依托自身研发团队,继续扎实推进相关技术攻关,加快装置投产进程,帮助解决目前高端新材料高度依赖进口的现状,分享市场先发优势。

  (四)以智能化驱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发展数字化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公司以5G网络赋能制造,搭建“云上化工厂”。依托“星云”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企业动态的数据仓库,实现采购、生产、营销、物流的自动化协同。同时,通过5G+场景建设,构建起一个集安全环保、应急救援、能效分析、物流跟踪、公共服务等于一体的工业生态系统。公司荣获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5G工厂。

  卫星将继续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工业场景的研发应用,以产业链的数字化、智能化,深刻构建数字化转型市场竞争新优势,引领全行业数字化转型,推动行业和企业管理水平、运营水平和生产安全水平不断提升。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宏观经济波动及产业政策变化的风险

  公司的主要产品涉及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宏观经济波动及产业政策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行业开工率、产品价格、盈利能力等。公司将密切关注经济形势以及市场动向,适时调整公司的经营模式,最大限度减少宏观经济波动及上下游产业政策变化给公司带来的风险。

  2、环境保护及安全生产的风险

  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是化工企业的生命线。近年来,化工行业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问题突出,尤其受国家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提高的影响,企业进一步强化自身环境管理水平的压力日益增长。公司在企业文化中明确“安全比利润更重要”“把环保当成产品来做”的理念,深入抓好公司的安全与环保工作,落实“五位一体”的安全管理体系。公司通过精准培训提升操作人员与安环人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通过提高自动监测系统的应用,减少人为操作造成的事故;通过生产安环中心组织定期与不定期的全方位巡检,确保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无死角。

  3、原材料和产品价格及汇率波动的风险

  受原油与天然气价格波动的影响,公司原材料和产品价格波动日趋频繁;受全球经济影响,汇率波动加剧,对公司汇兑损益、外币计价的商品进出口价格、原材料进口价格带来不确定的风险。公司充分发挥产业链一体化的优势,有效控制成本及推动价格传导,确保在产业链上的利益最大化;通过适当开展商品衍生品套期保值业务,实施基于趋势判断的战略采购,结合现货与合约的销售模式,对冲相应风险,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给公司带来的影响;推进全球化业务战略,扩大外币储备,实施针对性的远期外汇套期保值业务,从而减少因汇率波动对公司盈利能力产生的影响。

相关板块
相关个股
相关资讯
免责声明: 以上资讯由同花顺AI写手完成,写作系统尚处于测试阶段,内容仅供参考。同花顺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平台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