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应急产业将爆发?凭借“两重”东风 产业规模或迈向万亿级
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持续支持“两重”项目——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与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项目,以及“两新”政策——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实施。会议强调,来年经济首要任务是提振消费、优化投资,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其中提到,加强自上而下组织协调,更大力支持“两重”项目。
根据中央财办解读,“两重”项目需双管齐下:既要强化“硬投资”,聚焦新质生产力、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及人口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增加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优化资金投向,加快推进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也要搞好“软建设”,坚持项目建设和配套改革相结合,不断完善相关政策、规划和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投入机制,提高投入效率,解决当前与长远的矛盾和问题,努力办成一系列大事难事,促进实现“两重”目标。
在此背景下,应急产业,作为保障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民生福祉的关键领域之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两重”项目推进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据《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力争到2025年,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形成10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50家以上具有核心技术优势的重点骨干企业等。
从全球范围来看,安全应急产业市场规模在过去十年间始终保持稳健增长态势,2011年其市场规模为5311.1亿美元,至2018年已攀升至9211亿美元,而到2024年,全球安全应急产业市场规模更是有望高达14256.5亿美元,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与强劲的增长动力。
构筑多维度全方位防护网
了解到,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不仅涵盖了2023年特别国债支持的灾后恢复重建、骨干防洪治理工程、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灌区建设改造和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行动等多个实体建设项目,而且广泛涉及经济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安全、国防安全等多个维度,构成了一个全方位的安全防护网。
在这一庞大的体系中,新技术应用成为了提升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手段。在上游环节,原料供应商为应急物资的生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包括金属、塑料以及电子元器件等关键材料。同时,硬件制造商则专注于应急设备所需硬件的研发与制造,如传感器、通信设备以及防护装备等,这些硬件是应急响应的基石。
值得一提的是,应急技术研发层面的支持为应急产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前沿科技,正在深刻改变着应急管理的面貌。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应急管理的效率和精度,还使得应急响应更加智能化、精准化。
在中游领域,应急服务、应急救援、监测预警以及安全防护等相关产品构成了应急管理的核心。应急服务涵盖了应急咨询、培训以及演练等业务类型,为提升全社会的应急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应急救援方面,则涌现出了应急交通工程装备、消防设备以及救援机器人等一系列高科技产品。特别是无人机、智能机器人等高科技设备在应急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显著提高了救援工作的速度和效果。
监测预警方面,地震预警系统、气象监测设备以及环境检测系统等先进设备的应用,使得生态能够及时察觉并诊断潜在风险,为应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安全防护方面,则更加注重个人防护装备以及安全防护设施的研发与生产,为应急人员提供了更加全面、有效的保护。
在下游范畴内,公共消防部门、公共安全领域以及民政救灾机构等各方力量共同构成了应急管理的坚强后盾。他们不仅提供消防设备、开展安防与安全检查等工作,还承担着提供救灾物资以及救援服务等重要职能。在自然灾害场景下,如地震救援、洪水救援等,这些应急设备与服务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提出,到2035年,建立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中国特色大国应急体系,全面实现依法应急、科学应急、智慧应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应急管理新格局。
上市公司展身手与资本共绘蓝图
安全应急产业是一个多行业交叉、服务公共安全的新兴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城市化进程加速以及社会对公共安全意识的提升,应急产业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共同作用下,安全应急产业将迎来更多的市场机遇。
2024年,多家上市公司在安全应急产业领域进行了积极布局,涵盖了无人机、电力应急、消防应急、高空作业平台等多个领域。这些公司在政策支持和技术发展的背景下,纷纷表态将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性能和可靠性,以满足市场对高技术含量应急装备的需求。
科思科技今年和中机应急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在应急领域和对方优势互补,将共同推广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中针对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升相关的特种车辆及通信需求,提供联合解决方案和相关产品,联合进行项目拓展与交付,共同打造标杆案例,促进双方在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提升。
唐源电气表示,公司全资子公司成都智谷耘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借助自主研发的耘行流媒体服务平台、耘行空天地一体化物联网平台、耘行AI智能算法调度中心平台,为煤矿及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监管、企业安全监测预警等方面提供了先进技术助力,实现了省、市、县、企业四级煤矿安全生产一体化智能监管平台、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一体化智能监管平台的建设实施,已布局完成四川省、甘肃省多个煤矿企业、非煤矿山企业的在线监测系统、AI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
安全应急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安邦护卫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75亿元,同比增长12.38%;净利润3323.02万元,同比增长23.84%。公司表示,主要是宁波和杭州的基层治理服务订单量增长较快,拉动安全应急板块增长。公司其他业务基本稳定,金融安全板块增长稳定,安防服务业务略有增长。
此外,资本在推动安全应急产业发展的同时,注重产业链生态的构建。其通过支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整个产业链的提升。例如,佛山市南海区已落户安全应急项目近80个,计划投资总额约450亿元。南海的安全应急产业规模已近600亿元,汇聚企业数量超580家,并成功吸引徐工建机、星源材质、中科云图、乾行达、中氢智能等一批重量级企业入驻,构建起一条完整、协同的产业链生态。
华达基金副董事长代文婷在“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研讨会”上表示,在资本的持续助力下,应急产业正逐步走向成熟,未来将继续在研发创新、市场拓展、产业协同等方面持续发力。
中兴通讯领先构建体系并实践检验
除了2024年新晋涉足安全应急产业的上市公司,更早之前已有企业在这一领域布局。中兴通讯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自2022年起便深入应急通信领域,其大型无人直升机应急通信救援方案历经8次实战救援考验和7次实战比测。
应急通讯作为应急产业的核心与关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正是中兴通讯早早布局该领域的原因。在突发事件中,应急通讯承担着提供稳定通信保障的重任,确保信息快速传递,为应急响应的高效组织筑牢根基。
2023年11月,中兴通讯成功完成了2023年度应急救援无人机在高海拔地区“三断”极端场景的实战化验证,充分彰显了其在应急通信系统领域的雄厚实力。面对断路、断电、断网极端困境,中兴通讯打造“大载荷长航时无人直升机载应急通信系统”,其可实现6公里覆盖半径、5000米最大起降海拔、6小时超长续航及超300公斤载重,满足公网、专网还有卫星通信,以及搭载其他救援物资的需求。在灾害发生后,该体系能够迅速启动处置动作,确保信息互通、统一调度,实现高效率的救援。
“将通信能力与无人机做结合,并不是简单的设备拼凑”。中兴通讯应急行业总工夏险峰谈到,救援的情况通常比较恶劣,暴风、雨雪天气下,能否顺利起飞?在空中的基站,是否能够防水;网络是否稳定?空中的设备防震问题,电子兼容性问题、飞行时长与距离、网络覆盖范围等都需要解决。
为此,中兴通讯整合了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和网络安全等先进技术,构建了一个全面、高效、智能的安全应急体系,为现场公众和应急救援队伍提供“全连接”通信保障、“全要素”应急指挥支撑以及“全方位”灾情态势感知能力。
北京门头沟强降雨、甘肃积石山县地震、辽宁多地暴雨都有中兴通讯救援的身影。2023年8月初,北京门头沟部分山区乡镇受强降雨影响,道路和网络中断。中兴通讯紧急调度无人机,搭载高空基站,在近80平方公里范围内实现5G信号覆盖,有效满足防汛救灾指挥通信需求。同年12月,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中兴通讯迅速派出应急通信无人直升机,为受灾现场提供全流程通信保障。2024年8月,辽宁多地发生暴雨洪涝灾害。中兴通讯协同多家单位,连夜进行无人直升机设备和卫星链路的联调测试,在灾区上空构建起临时的“空中基站”。
另外,在韶关暴雨、摩羯台风席卷海南云南、湖南岳阳市华容县洞庭湖堤防决口、云南昭通市镇雄县山体滑坡以及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地震等灾害中,中兴通讯均第一时间响应,调集保障设备和人员,全力协助运营商开展通信保障工作。
此外,中兴通讯还关注公共安全治理从救到防的变迁,致力于城市安全预警数字护盾的建立。中兴通讯打造了“城市生命线综合监管服务平台”,在多个城市关键基础设施布局密集传感器网络,敏锐捕捉水、燃气、桥梁等细微状态变化。通过数据汇聚与深度融合,结合先进数据分析模型与算法,精准预判灾害风险与隐患,前置防护城市安全,为城市经济稳健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中兴通讯方面表示,应急现代化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在智慧应急领域,中兴通讯作为“数字经济筑路者”,始终不忘初心、产业报国,将携手客户及合作伙伴共建智慧应急生态,为应急事业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安全稳定贡献力量。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表示,展望2025年,产业高质量发展、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提升将给细分领域安全应急产品、技术、装备和服务带来更大市场,发展安全应急产业将成为更多地方实现工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动能、完善应急管理体系的必然选择。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突破将对安全应急装备智慧化、无人化发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提升安全应急装备辅助决策能力、无人救灾能力、远程遥控能力。对标全灾种、大应急任务需要,我国将持续加大先进、专用、特种救援装备研发力度,推动更多先进装备在灾害事故防控和救援中得到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