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订单空间细化,内销品牌多层次布局
投资逻辑
出口订单转移提供确定性的收入增长:公司承接出口订单转移的形式有三种,包括电机采购转移、国内OEM转移和海外产能转移,提供收入空间可达150亿元以上,其中采购转移和国内OEM转移的速度较快,而海外产能转移速度偏慢。出口订单的利润率低于自有品牌业务。
公司的品牌布局将逐步转向以惠而浦和荣事达为主:短期内,公司将同时使用三洋、帝度、荣事达和惠而浦四个品牌;长期来看,主要品牌将是惠而浦和荣事达,而帝度将成为定位比惠而浦更高端的品牌,规模有所收缩。但就今年而言,帝度的建设费用仍较高。对于惠而浦品牌,公司计划恢复其中高端定位,而目前该品牌默默无闻,反而有利于重新建设品牌形象。我们看好三洋原有管理团队的管理能力以及对本土市场的理解,结合惠而浦的技术和品牌,有望在大陆将惠而浦培养成不逊于三洋的品牌。
上半年荣事达品牌表现良好,电子商务渠道增长迅速:上半年荣事达品牌实际销售仅一个季度,实现约3亿元收入(终端销售,不包括铺货),超我们预期。公司进行渠道区隔的战略运行较好,下半年将继续拓展渠道,争取实现全年10亿元的收入目标。电子商务渠道上半年增速高达180%,全年收入有望达到总收入的15-20%。
投资建议
小幅上调前期盈利预测:预计2013-2015年收入为55、80和112亿元,同比增长37%、44%和41%;净利润3.7、4.9和6.3亿元,同比增长24%、29%和30%;对应摊薄前EPS为0.71、0.91和1.18元,摊薄后EPS为0.49、0.63和0.82元。
现价9.03元对应摊薄前12.8×13EPS/9.9×14EPS,摊薄后18.4×13EPS/14.3×14EPS。考虑到业绩增速以及订单转移超预期的可能性,且2016年之后仍有增长空间,给予摊薄后14年19-20倍估值,对应目标价12.02-12.66元,存在33-40%上涨空间,维持买入评级。但是考虑到审批时间较长、业绩需要验证,短期上涨动力恐不足。
出口订单转移提供确定性的收入增长:公司承接出口订单转移的形式有三种,包括电机采购转移、国内OEM转移和海外产能转移,提供收入空间可达150亿元以上,其中采购转移和国内OEM转移的速度较快,而海外产能转移速度偏慢。出口订单的利润率低于自有品牌业务。
公司的品牌布局将逐步转向以惠而浦和荣事达为主:短期内,公司将同时使用三洋、帝度、荣事达和惠而浦四个品牌;长期来看,主要品牌将是惠而浦和荣事达,而帝度将成为定位比惠而浦更高端的品牌,规模有所收缩。但就今年而言,帝度的建设费用仍较高。对于惠而浦品牌,公司计划恢复其中高端定位,而目前该品牌默默无闻,反而有利于重新建设品牌形象。我们看好三洋原有管理团队的管理能力以及对本土市场的理解,结合惠而浦的技术和品牌,有望在大陆将惠而浦培养成不逊于三洋的品牌。
上半年荣事达品牌表现良好,电子商务渠道增长迅速:上半年荣事达品牌实际销售仅一个季度,实现约3亿元收入(终端销售,不包括铺货),超我们预期。公司进行渠道区隔的战略运行较好,下半年将继续拓展渠道,争取实现全年10亿元的收入目标。电子商务渠道上半年增速高达180%,全年收入有望达到总收入的15-20%。
投资建议
小幅上调前期盈利预测:预计2013-2015年收入为55、80和112亿元,同比增长37%、44%和41%;净利润3.7、4.9和6.3亿元,同比增长24%、29%和30%;对应摊薄前EPS为0.71、0.91和1.18元,摊薄后EPS为0.49、0.63和0.82元。
现价9.03元对应摊薄前12.8×13EPS/9.9×14EPS,摊薄后18.4×13EPS/14.3×14EPS。考虑到业绩增速以及订单转移超预期的可能性,且2016年之后仍有增长空间,给予摊薄后14年19-20倍估值,对应目标价12.02-12.66元,存在33-40%上涨空间,维持买入评级。但是考虑到审批时间较长、业绩需要验证,短期上涨动力恐不足。
免责声明:本资讯由同花顺财经提供,所有内容均来自交易所、政府网站、财经媒体等信息披露平台,力求但无法保证资讯的完全准确。提供的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作为买卖股票依据,若据此操作,所造成的盈亏与本公司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