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研报中心>>
三季度财报点评:新产品放量助营收及盈利能力持续增长
内容摘要
  事件:

  公司发布三季报,报告期内实现营收5.34亿元,同比+52.01%,实现归母净利润0.82亿元,同比+115.62%,其中单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487万元,同比+54.35%。公司预计2017全年归母净利润1.12~1.36亿元,同比+130~180%。

  观点:

  单季度营收持续增长,毛利率连续4个季度提升。公司前三季度由于反光材料业绩持续稳健增长,以及新增微棱镜型反光膜等高毛利产品销售收入大幅增长导致公司盈利能力大幅提高。高端产品持续放量至单季度营收持续增长,其中单Q3实现营收2.18亿元,同比+84.19%,环比+23.63%;单Q3毛利率38.1%,同比+3.44pct,环比+0.44pct,且公司单季度毛利率自16Q4以来持续提高,我们认为这主要由于公司新产品产能持续放量致单吨成本降低;公司单Q3三费费率16.53%,环比-4.53pct;营业利润率自16Q4以来持续提高,单Q3环比+4.00pct。公司单Q3归母净利润2487万,环比-35.3%,但我们认为这主要由于单Q2营业外收支达2281万元,增厚利润致业绩基数大。单Q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531万元,环比-29.3%。

  微棱镜型反光膜的逐步放量为17~18年新的盈利增长点。公司微棱镜型反光膜主要应用于高速公路、城市道路、车身反光标识等,预计17年国内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及城市道路交通标识牌对于微棱镜膜的需求量超过1700万平米,国内市场空间约15~20亿元,此前该领域100%依赖进口。公司成功打破美国3M、艾利等国外企业的垄断,国内首家、全球第四家突破微棱镜型反光膜技术壁垒,实现进口替代。公司15年增发募投1000万平米微棱镜型反光膜项目于16年Q4投产,当季实现收入5600万元,17年H1实现收入6000多万元,毛利率由45%提升至50%以上。公司微棱镜型产品的主要竞争优势为:(1)中高端产品较3M公司微棱镜型产品低20%,(2)公司渠道及品牌优势正逐步建立。公司产能明年上半年有望全部达产,届时微棱镜膜产销及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锂电池正逐步从传统的铝壳锂电池向软包装锂电池发展。目前3C电池铝塑膜渗透率已经超过90%,但国内市场的80%-90%被国外垄断,尤其是被日本的昭和电工、DNP和凸版印刷,进口替代空间巨大。动力电池铝塑膜渗透率仅超过10%,由于(1)总量上看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将快速增长、(2)动力电池也有望复制3C逐步完成软包渗透、(3)与3C一样该市场主要被国外垄断,预计国内铝塑膜将在3C领域进口替代及动力领域总量增长+渗透提升+进口替代下迎来快速发展期。公司锂电池铝塑膜于16年Q4投产,于17年Q2稳定量产,目前产能在1000万平米左右,保守预计至18上半年能够形成1500万平米产能,自今年8月份开始月销量已接近20万平方米。随着公司市场逐步开拓,销量有望进一步增长。

  收购华威新材增厚业绩,向综合性功能性膜材料生产企业转型。公司于17年7月以3.5亿的交易作价收购华威新材100%股权,目前已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华威新材16~18年业绩承诺2700万、3400万和4400万,其中16年实现2970万元,17年上半年实现1500多万。公司业务将延伸至平板显示领域,将受益于全球LCD面板产能向中国大陆的转移;凭借公司研发优势有望加快华威新材在多功能复合膜和量子膜领域形成规模化的生产能力的进度,并强化其3D显示材料、硬化膜、钻石膜、金属膜等技术的研发进度,尽快生产出成熟的产品,丰富公司品类,助力公司向综合性功能性膜材料生产企业转型。

  结论:

  公司新投产的1500万平方米微棱镜反光膜持续放量,拉动公司今明两年业绩快速增长。锂电池软包铝塑膜市场空间巨大,公司铝塑膜产品随着市场逐步开拓,销量有望增长。公司收购华威新材转型综合性功能性膜材料生产企业,协同效应显著助力华威新材实现业绩承诺。预计公司17-19年实现营收7.92、10.69、13.39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22、1.81、2.32亿元,对应EPS为0.20、0.30和0.38。首次覆盖,给予公司“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微棱镜膜产能释放进度不及预期;铝塑膜客户开拓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