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研报中心>>
化工新材料行业:高盟新材
内容摘要
  本周行业观点

  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加速,核心材料亟待国产化

  燃料电池(fuelcell)是一种不经过燃烧过程,直接以电化学反应方式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具有便捷性、高效性、清洁性以及安静、可靠性高等优势。根据电解质的不同,燃料电池可分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SOFC)、熔融碳酸盐型燃料电池(MCFC)、磷酸盐型燃料电池(PAFC)、碱性燃料电池(AFC)。目前商业化应用最广泛的是MCFC、SOFC及PEMFC,其中MCFC、SOFC多用于固定发电领域,PEMFC则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燃料电池大规模产业化的主要阻碍是其高昂的价格,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氢燃料电池系统成本已从2006年的124美元/kW下降到2015年的53美元/kW,并有望于2020年降低到40美元/kW,最终降至30美元/kW。成本的下降将推动燃料电池产业化的加速发展。目前,丰田、本田、通用等车企已经或者即将完成燃料电池车的上市,丰田汽车公司计划于2017年底销售燃料电池汽车3000辆,并规划在2020年将销量提高到3万辆左右。根据日经能源环境网的预测,2020年,全球将销售超过10万辆燃料电池车,燃料电池总体市场规模将达到180亿美元。而随着国内双积分政策向氢燃料电池车倾斜以及纯电动汽车补贴的逐步退坡,预计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亦将进入快速成长期。

  对于我国而言,燃料电池成本降低的关键除规模化之外更来自于国产化。目前,我国燃料电池主要材料仍严重依赖进口,以PEMFC的核心材料质子交换膜为例,应用最广泛的为杜邦公司生产的Nafion系列全氟磺酸膜,价格约600美元/平米左右,相当于120元/千瓦(单位电池电压0.65V),占燃料电池系统总成本的20%左右,国内仅三爱富、同济科技、山东东岳、武汉理工等公司具备生产能力。而在电池堆成本中占比最大的双极板,我国仅有鑫能石墨、沪江科技、喜丽碳素等少量公司具备石墨双极板的生产能力,尚不具备金属双极板的量产能。

  风险提示:国家扶持力度不及预期;燃料电池成本下降不及预期;燃料电池车安全事故。

  本期【卓越推】组合:高盟新材(30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