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研报中心>>
2017扣非业绩预增,全球锂电材料龙头正在成形
内容摘要
  公司2017年扣非业绩预增62%-82%

  杉杉股份发布业绩预增公告,预计公司2017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业绩增加5.20亿元-6.20亿元,即8.50亿元-9.50亿元,同增157.5%-187.7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业绩将增加1.60亿元-2.10亿元,即2017年度扣非后净利润为4.16亿元-4.66亿元,同增62.39%-81.89%。业绩预增主要由于公司正极材料业务大幅增长,及出售宁波银行股票获得4.66亿元(含税)投资收益造成的。

  公司四季度归母净利润0.52亿元-1.52亿元,环比下降60%至增长18%,同比下降16%至增长145%;扣非后净利0.42亿元-0.92亿元,环比下降23%-65%,同比增长4100%-9100%。

  产能稳步扩张,稳固锂电池材料龙头地位

  杉杉1月16日公告将投资50亿元,用于10万吨高能量密度锂正极材料产能扩张计划,与此前规划的10万吨负极材料项目对应。公司规划于2018年年底之前建成1万吨/年的一期第一阶段正极产能,固定资产投资约5.81亿元人民币;预计2020年年底之前完成一期项目,合计新增产能2万吨/年;剩余产能投资于2025年年底之前分期完成。截止2016年底,杉杉正极、负极、电解液的产能分别为3.3万吨、2.8万吨和1.5万吨。2017年,公司通过收购新增负极产能1万吨,且目前在建工程中有3.5万吨负极产能。预计2018年底,杉杉正极、负极产能均能超过5万吨。

  出售宁波银行股票、推进服装业务相关上市,专注电池材料主业发展

  2017年度,公司出售所持宁波银行约2,869万股,获得投资收益约4.66亿元(含税),此举为公司电池材料产能扩张提供现金流保障。目前公司还持有洛阳钼业、宁波银行股票及稠州银行股权,合计市值约80亿,后续公司或将继续出售股票以补充现金流发展电池材料主业。

  锂电材料高速增长趋势未减,公司将长期受益产业红利

  根据高工锂电数据,2017年我国动力电池产量44.5GWh,同增44%,杉杉作为中游材料的代表性企业2017年也主要得益于量的增长。

  正极材料:起点研究统计,全国2017年正极材料总产量为21万吨,同增31.25%;其中三元正极总产量8.6万吨,同增58%;钴酸锂产量同增29%,明显高于市场预期。与洛阳钼业战略合作,叠加作为全球正极材料龙头的议价能力,杉杉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相对较小。

  负极材料:供给侧改革导致负极原材料焦类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此前盈利能力稳定的负极材料也在2017年受到了一定影响。但在产量方面,根据电池中国统计,2017年全国负极材料产能超过35万吨,总产量约18.5万吨,同比增长51%。

  电解液:相比于其他电池材料,电解液2017年相对较为低迷,除了售价由2017年年初的约8万元/吨降至年末的不足5万元/吨,整体产量增幅也远低于其他环节。据起点研究统计,国内全年电解液总产量10.2万吨,同增13.3%;其中动力类电解液产量占比为56.8%,约5.8万吨,同比增长16%。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我们预测2018年动力电池需求有望达到50GWh,2020年将超过100GWh,锂电材料行业将维持快速增长趋势。并且随着国内厂商竞争力的加强,未来有望出现几个世界级的锂电材料龙头。杉杉股份中游产业链完善,资金雄厚,产能布局积极且清晰,我们认为公司是当前最有希望成为全球锂电材料龙头的公司。我们依据业绩预增公告对模型进行调整,预计2017年-2019年EPS分别为0.83、0.95和1.18元,对应PE分别为22.1、19.3和15.5倍,维持“买入”评级,维持目标价29.05元。

  风险提示:行业增速不及预期、中游产能过剩;补贴政策变动带来的风险;固态电池等新型技术颠覆现有动力电池材料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