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研报中心>>
智能制造行业专题报告(一):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大起底,国产品牌于大浪潮中崛起
内容摘要
  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工业机器人,通常是指面向制造业的多关节机械手臂,或其他拥有多自由度的机械装置,主要用于代替人工仍事柔性生产环节。它融汇了机械制造、电子电气、材料科学、计算机编程等学科的尖端技术,是智能制造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产品。

  “快速成长”+“进口替代”是现阶段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最重要的两个特征:国内制造业智能化改造需求旺盛,中国已连续5年成为工业机器人的最大消费市场,并仍处于加速成长阶段,2017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约为13.6万台,同比2016年增长了92%。与韩国、日本等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的工业机器人密度仍较低,预计未来5-8年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的平均增速将超过20%。目前我国乃至全球超过50%的工业机器人市场被“四大家族”所占有,国内品牌近年来奋起直追,未来进口替代空间广阔。依照《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规划,2017-2020年间,我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销量的复合增速将达到37%。

  三大核心零部件,产业链中技术壁垒最高的环节:工业机器人中技术难度最高的三大核心零部件分别是控制器(控制系统)、伺服电机和精密减速器,三者分别占工业机器人成本极成的15%、20%、35%。目前我国85%的减速器市场、90%的伺服电机市场、及超过80%的控制系统市场被海外品牌占据。尽管前路艰难,但国内已出现了如汇川技术(伺服)、埃斯顿(控制系统)、中大力德(减速机)等快速成长的核心零部件自主品牌,未来进口替代空间值得期待。

  拓展系统集成业务是工业机器人制造商的必经之路:系统集成环节的技术难度比工业机器人本体、核心零部件等环节低,但其商业模式更倾向于轻资产,市场空间更广阔。结合实际案例,本文估算工业机器人制造和系统集成市场空间的比例约为1:3左右。对于工业机器人本体制造商来说,依靠自身在工业机器人制造领域的技术优势和知名度,涉足系统集成是扩大公司体量的重要途径,“本体+集成”的发展模式已成为全球机器人公司发展的共同趋势。本文估算2016年我国智能制造系统集成的市场空间约为735亿元,全球约2487亿元,到2020年则将分别达到1760亿、4380亿。

  投资建议: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快速成长”+“进口替代”是现阶段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最重要的两个特征。我国正处于制造业升级的重要时间窗口,智能化改造需求空间巨大且增长迅速,工业机器人迎来重要发展机遇。尽管“四大家族”在该领域的影响力依然很大,但近年来我国国产工业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的销量快速增长,技术突破也在加速推进,进口替代已成大势。建议短期内关注各细分行业的系统集成商龙头,如光来机电(汽车电子)、今天国际(锂电烟草)、哈工智能(汽车)等;中长期关注拥有核心技术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如埃斯顿、大族激先、新时达、拓斯达、机器人等,并关注这些公司在系统集成领域的业务拓展情冴;长期来看,核心零部件厂商将持续保持较强的对下游的议价能力,建议关注汇川技术(伺服)、中大力德(减速器)、昊志机电(减速器)、秦川机床(减速器)、上海机电(减速器)等。

  风险提示:(1)核心零部件技术突破不及预期的风险:三大核心零部件占据了本体制造成本的70%,国内不少上市公司投入到核心零部件的研发,但进口替代进度相对缓慢。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对设备投入要求高、对加工工艺要求高,有很高的壁垒,因此存在技术突破不及预期的风险。

  (2)国产工业机器人进口替代不及预期的风险:我国已有一部分企业实现了工业机器人的批量销售,但整体来看,技术水平仍与“四大家族”有较大差距,虽然政府对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给予众多支持,但仍有高端机器人进口替代不及预期的风险。

  (3)系统集成环节竞争加剧、毛利率下降的风险:目前我国智能化改造需求旺盛,国内系统集成商可以维持较高的毛利率,但未来这些系统集成商可能会面临来自海外品牌的竞争,及来自工业机器人本体制造商的竞争,该环节的竞争可能加剧,进而导致整体毛利率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