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研报中心>>
2018年三季报点评:业绩改善符合预期,依托科技平台打造先进银行
内容摘要
  业绩总结:2018年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66.64亿元,同比增长8.6%;准备前营业利润602.36亿元,同比增长4.2%;每股收益1.14元,同比增长7.5%;公司前三季度非利息净收入321.35亿元,同比增长32%,在总营收中的占比较上半年提升2.5个百分点至37%。

  负债压力侵蚀息差,下半年边际改善。受三季度市场利率回升以及结构性存款规模上升因素影响,公司计息负债成本率同比上升41BP至2.90%,其中存款负债和同业存单的负债成本率均上浮49BP,公司面临的负债压力依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侵蚀了公司息差水平。前三季度公司净息差虽然同比下滑12BP至2.29%,但是较上半年仍环比上升3BP,显示公司盈利能力保持稳定。考虑到四季度在定向降准的政策催化下市场利率持续下行,预计公司负债成本有望边际改善,净息差水平延续三季度的走阔态势。

  零售转型持续深入,贷款占比持续提升。公司前三季度发放贷款及垫款总额达到1.9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8%。受零售转型战略指引,公司个人贷款占比持续提升,较上年末提升6.5个百分点至56.3%。客户规模方面,公司三季度末零售客户数量突破八千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4.8%,其中高净值的财富客户和私行客户分别达到55.04万户和2.63万户,同比增长20.6%和11.9%,客户质量提升迅速,相应的零售客户资产(AUM)达到1.31万亿元,较上年末也快速增长20.8%。零售业务的高质量发展驱动公司盈利结构转型升级,前三季度零售业务贡献净利润139.09亿元,同比增长11.2%,在公司净利润中的占比达到68%,成为拉动公司盈利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控制不良调整结构,资产质量继续改善。公司三季度末资产质量保持平稳,不良贷款率稳定在1.68%,与上半年基本持平,较去年末下降2BP。分业务来看,零售业务不良率稳中有降。虽然零售贷款、新一贷、信用卡不良率分别较去年末小幅上升7BP、38BP、4BP,达到0.42%、1.03%和1.22%,但是由于公司积极调整业务结构,将贷款资源集中投放到资产质量优良的零售贷款业务方面,零售贷款增速快于“新一贷”以及信用卡业务,所以整体零售资产质量仍在边际好转,不良率较去年末下降13BP至1.05%。与此同时,公司还搭建出特殊资产管理系统(AMS),加快推进智能化清收步伐,前三季度累计回收不良资产131.04亿元,同比增长1.5倍。业务结构的持续调整、严控新增不良以及加快不良处置三管齐下,确保平安银行资产质量持续改善,不良率延续向好。

  金融科技投入加大,打造核心竞争力。平安银行近年在金融科技方面的建设投入可谓不遗余力。产品方面,整合打造了超过2700人的零售专属IT团队,搭建出智能化OMO服务体系,推动口袋银行APP月活客户数突破2100万户,较上年末增长47.1%。风控方面,公司在涉及客户的各个节点上,部署了约40套大数据风险模型全方位地监控和评估风险,并启动了“AI+风控”项目,初步实现了信用风险、欺诈风险的统一管控,进一步提升了零售信贷产品的自动化审核能力。

  盈利预测与评级:我们认为随着宏观经济环境企稳,平安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有望持续改善,同时,对不良资产处置加快有望持续降低不良拨备,从而释放公司业绩。预计平安银行2018-2020年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7.9%、10.2%、12.3%,EPS为1.46元、1.60元、1.80元,对应PB为0.80、0.72、0.65倍,未来6个月目标价14.16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监管趋严或使行业估值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周期下行或使公司资产质量恶化;存款成本抬升或使公司息差空间收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