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研报中心>>
锂价拖累短期业绩,全球供应链与资源壁垒优势凸显
内容摘要
  事件:公司公布2018年三季报,实现营业收入35.94亿,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26.44%,归母净利润约11.07亿,同比增长10.26%,符合业绩指引。其中,Q3实现归母净利润2.69亿,同比下降31.98%,环比下降约44%。2018年业绩指引区间为:14.69亿至17.63亿,同比增长0%至20%。

  前三季度业绩增长约10%,主要来自产销提升、澳矿RIM投资收益增加。2018年前三季度电池级碳酸锂均价约13万,较去年同期14万,下降7%,同时公司原料主要来源,Marion矿自去年供货以来,到目前已经达产,且品位全部达到6%,成本可控,保持毛利率稳定在38%,并且,在报告期内,公司得益于2万吨氢氧化锂新线投产,锂盐销量增加,公司前三季度毛利增厚约29%,约3亿;另外,剔除股票回购注销的影响,受益澳大利亚RIM产出增长,投资收益增长同比增长约173%,增加约6000万;再扣除掉因股权激励费用与香港IPO费用增加等,前三季度实现约11亿归母净利润,较去年同期约10亿增长10%。

  Q3业绩环比下降约44%,主因为锂价环比下滑约24%,单季度毛利率下降14pct至28%。三季度电池级碳酸锂均价约10.6万,较二季度均价13.9万,环比下滑约24%,三季度因新投产2万吨氢氧化锂产能进一步释放,因此销量提升,“以量补价”,三季度营收较二季度微幅下降2%,基本持平,但因产量提升,营业成本提升22%,因此三季度毛利环比减少接近2亿,单季度毛利率下降14pct至28%,盈利能力下降,导致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环比减少44%,约2亿。

  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点在于,进入全球核心动力产业链并伴随产能扩张,“价稳量升”。1)价格逐步进入底部区间:首先,长期来看价格走势,当前价格跌破部分进口锂辉石提锂、无自有老卤盐湖提锂产线的成本,进入亏损状态,并贴近云母提锂成本线,二线进入者或面临洗牌,价格进入底部区间;2)公司产能持续扩张:公司新余2万吨氢氧化锂项目已经投产,宁都1.75万吨碳酸锂项目预估在下半年建成投产,另外,公司再拟投资不超过5亿元,建设年产2.5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项目,建设周期为1.5年,预估将在2020年之后贡献新的增长点。

  公司核心竞争力在于,一是下游高品质锂盐稳定连续的供应链,二是上游不断强化的资源壁垒。1)公司拥有高品质锂盐稳定连续供应链,进入全球核心动力产业链:公司凭借领先而稳定连续的供应链,相继与全球核心动力电池厂LG化学、主机厂特斯拉签订战略供货协议,2019年-2025年,向LG销售共计9.26万吨电池级锂产品、特斯拉年采购公司电池级氢氧化锂当年总产能的20%,进入全球核心动力产业链;2)公司不断通过参股包销上游原料,资源壁垒不断强化:除已经达产在供的年产能40万吨的Marion澳矿、包销PLS一期16万吨精矿产能以外,公司收购SQM持有的阿根廷MineraExar公司权益,交易完成公司实际拥有37.5%权益,未来将分两期形成5万吨碳酸锂产能规模,远期公司将控制超过10万吨碳酸锂当量原料,资源壁垒得到不断强化。

  盈利预测:我们假设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分别为11.5万/吨、9万/吨、9万/吨,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8亿、13.0亿、17.4亿,目前275亿市值,对应PE分别为17倍、21倍、1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项目推进不及预期;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锂价持续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