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研报中心>>
公司整体经营正常,卫星市场前景广阔
内容摘要
  事件:公司发布2018年年度报告,公司2018年实现营收75.83亿元,同比增长2.68%,归母净利润4.18亿元,同比增长1.96%,扣非后净利润3.59亿元,同比增长3.91%,基本每股收益0.35元/股,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7.82%。

  国内卫星龙头,业绩整体经营正常。公司是国内卫星研制与应用服务的龙头企业,专业从事小卫星及微小卫星研制、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及设备制造和卫星运营服务。2018年度,公司实现营收75.83亿元,同比增长2.68%,扣非后净利润3.59亿元,同比增长3.91%,总体保持稳健发展态势。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较上年均同期增加,主要原因是公司宇航制造类业务收入、成本均有所增加。公司2018年存货期末数为12.97亿元,本期期末金额较上期期末变动比例为17.46%。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68亿元,较上年增加333.58%;公司2018年净利润为4.69亿元,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的差额为3.99亿元,主要原因是公司拨付外协单位和供应商的货款低于上年同期。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3亿元,较上年增加40.82%,主要是子公司基建项目、固定资产购置等支出低于上年同期。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45亿元,较上年增加50.12%,主要是报告期卫星应用类子公司取得和偿还的贷款净额高于上年同期。

  研发费用增长明显,公司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公司2018年度研发费用达1.08亿元,比2017年度的0.60亿元同比增长81.21%,研发费用的大幅增加,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拓展卫星应用类业务,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大研发投入,使用自有资金投入的费用化的研发支出增加所致。公司主要投入的项目包括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卫星应急通信试验系统、北斗三代技术平台研制等,公司专注于小卫星及微小卫星的研制与生产,产品和业务集系统开发、系统设计、系统集成和在轨服务于一体,作为航天科技集团下属重点公司,在技术积累和人才储备方面具有诸多优势,研究开发力量雄厚。目前,公司在月球中继卫星、地震电磁监测卫星、多光谱遥感卫星等多领域取得重要成果,同时多种在研型号卫星的研制工作在有序推进。我们预测,伴随新型号卫星的应用进一步推广以及公司的研发投入进一步增加,公司未来定能收获新的成长。

  卫星发射数量不断增加,公司毛利率稳步增长。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13.63%,同比增长0.68%,基本保持稳定。毛利率的稳步增长主要是因为公司宇航制造及卫星应用业务毛利率为13.34%,保持基本稳定增长。今年7月以来,北斗三号系统进入高密度组网发射任务期,计划将于年底前建成基本系统。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了关键器部件、用户设备全面国产化。9月7日,海洋一号C星成功发射,此次成功发射将开启我国自然资源卫星陆海统筹发展新时代,助力海洋强国建设。10月25日,“海洋二号B”卫星成功发射,我们判断在市场不断扩大,需求持续提升的情况下,公司卫星发射数目将进一步增长,为公司业绩增长带来保障。

  航天五院旗下上市平台,有望受益集团资产证券化和院所改制。集团层面,据《上海证券报》2016年3月14日报道,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建恒表示,航天科技集团到“十三五”末的资产证券化率目标是45%。而目前资产证券化率不足27%,资产证券化空间较大。公司层面,控股股东航天五院空间技术产品资产丰富优质,与上市公司产业协同作用明显。公司作为五院重要上市平台,有望受益于集团资产证券化与院所改制。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19-2021年实现收入分别为88.25/102.88/120.65亿元,同比增长16.38%/16.58%/17.27%;实现归母净利润4.85/5.63/6.55亿元,同比增长16.04%/16.24%/16.34%,对应19-21年EPS分别为0.41/0.48/0.55元。随着国家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军民融合和商业航天的推进,公司的营收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同时也将受益集团资产证券化和院所改制。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业政策变动及客户集中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集团资产证券化不及预期;科研院所改制不及预期;公司产品研发不及预期;航天事业发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