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研报中心>>
口腔行业专题报告系列之一:未来十年,十倍成长,预计种植牙行业年均复合增速达25%
内容摘要
  种植牙的牙齿缺损修复效果最优,专科口腔医院、大连锁牙科全流程覆盖保证高成功率。①种植牙的牙齿缺损修复效果最优。种植牙是指将纯钛的人工牙根植入患者的牙槽骨内,并通过骨整合的方式与牙槽骨结合,然后将基台与上部的人工牙冠连接来完成牙齿修复,通过比较当前常用的4种牙齿修复方式来看,种植牙具有植入后牙齿稳固、咀嚼功能良好,患者无异物感,且对其他牙齿无损伤,舒适且美观,使用年限达到约10-20年。②专科口腔医院、大连锁牙科服务能力强,可全流程覆盖保证种植牙的高成功率。专科口腔医院、大连锁牙科的医生水平高,技术全面,种植牙系统品牌齐全,平均种植成功率在93%以上,能够满足不同患者的种植需求,可提更优异的咬合设计,最大程度来恢复患者的咀嚼能力。

  市场规模高速增长,七年种植牙数量复合增速达52%。在2011年-2018年,国内植牙数量由13万颗增长到约为240万颗,复合增长率达到51.7%。通过口腔细分领域三年平均增速来看;隐形正畸、种植牙平均增速为34.6%、23.2%,受庞大的市场需求拉动呈现高速增长趋势。

  中国中老年人群总计缺牙数达到22.88亿颗,平均治疗率低。①中老年缺牙数量达到22.88亿颗。据第四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广东省地区),在35~44岁的中年人群中,平均留牙量为29.88颗,平均缺牙数为2.12颗;在55-64岁的人群中,平均留牙量为26.05颗,平均缺牙数为5.95颗;65岁~74岁的人群中,平均留牙量为22.94颗,平均缺牙数为9.06颗。根据35-44岁、55-64岁、65-74岁人群平均缺牙情况来看,全国潜在总计缺牙数量分别为4.39亿颗、9.24亿颗、9.26亿颗,合计达到22.88亿颗。②中国缺牙人群中,35-44岁、55-64岁、65-74岁人群的牙齿治疗比例分别为11.60%、27.10%、42.60%,以此测算修复牙齿数量为0.51亿颗、2.50亿颗、3.94亿颗;假设种植牙的渗透率分别为10%、5%、1%,测算得到种植牙数量分别为509万颗、1252万颗、394万颗,合计2155万颗。按每颗种植牙1万元的价格估算,潜在市场空间约为2155亿元。

  种植等高端医疗服务的供给结构逐步优化,价格主动降低促进行业扩容。①口腔医院利润率位列第二,人均盈利水平高。

  口腔医院的人力成本占收入比例最高,达到44.3%,但利润率约为12.5%,仅次于眼科医院,这表明口腔医院对医生的依赖度大,需要保证相关科室医生的供给以满足医疗服务需求,且口腔科医生的人均盈利高,给口腔医院培养医生、扩张业务提供较大动力。②中高端进口品牌优惠价降幅约为15%-50%。随着种植牙市场规模的扩大,为进一步促进市场需求的释放,生产企业、医疗服务机构通过成本管控、优惠补贴等手段实现终端价格的下降,通过医院、医生的推介、广告等来提升客户对种植牙的认知,通过降幅明显的优惠价来吸引牙齿缺损客户选择种植牙修复方式。

  从产业链来看上,核心种植体由外资垄断,修复材料加速国产渗透,检测设备实现低端替代。在中国上游种植体的市场中,进口品牌占比约90%以上,国产品牌为10%左右,但是国产品牌不断进行研发、追赶国际领先技术,获批上市的种植体系数量逐渐增多。口腔修复膜产品打破外资垄断,海奥品牌市占率达10%。国内市场中瑞士盖氏的修复修复膜占比达70%,正海生物的独家海奥口腔修复膜市场占比约10%以上,鉴于临床疗效不劣于进口产品,产品价格远低于进口产品,进口替代空间充足。国产检测设备CBCT实现低端市场替代,逐渐向中高端市场渗透。长期以来,口腔CT市场由外企垄断。德国卡瓦盛邦、德国西诺德,芬兰普兰梅卡等国际品牌占据国内高端市场,产品质量过硬、售价高昂。国产品牌经过多年技术积累,已经基本占据低端市场,逐渐向中高端渗透。

  投资建议和推荐标的:上文我们分析了口腔种植牙板块的现状与发展潜力,我们建议关注围绕种植牙领域的产业链投资机会,尤其是上游设备和耗材,企业通过持续创新发展驱动国产替代,推荐关注正海生物、美亚光电;下游口腔专科医疗服务的大连锁模式促进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推荐关注通策医疗。

  1)正海生物(300653):国产独家口腔修复膜继续分享种植牙行业高成长红利

  2)通策医疗(600763):大连锁模式深耕牙科医疗服务领域

  3)美亚光电(002690):优秀的国产CBCT生产企业